2023年,英利镇政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动员全镇上下凝心聚力、共克时难,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保持健康向上发展势头。现将我镇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2023年工作情况
(一)加强政治建设,强化党建引领。一是狠抓思想学习。我镇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今年上半年我镇共培训村(社区)支部书记1232余人次;举办党员培训学习班9场,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二是抓队伍建设。我镇重点解决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年龄老化、文化偏低现状,突出“政治优,年纪轻,文化高,致富强”的重点,把农村致富能手、工作骨干培养发展为党员。通过严格落实党员发展计划,共吸收预备党员26名,135名入党积极分子;三是强党员管理。对外出半年以上的流动党员,及时准确地对流入和流出党员进行清理并造册登记,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定期了解掌握流动党员有关情况;统筹整合现有党员教育平台,强化党员信息化规范建设,完善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库,组织关系接转、党员发展资料,统一编号格式及标签形式,确保一人一档一编码。
(二)产业优化升级,力促经济发展。我镇完成年生产总值20.9亿元,较同期增长3.2%;规上工业增加值2581万元,比增19.3%;固定资产投资5.04亿元,比增16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8万元,比增440%;限上批发销售额1.34亿元,比增13.3%。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限上批发销售额、限上零售业销售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增速分别比全市平均增速高12.7、160.6、20.1、0.4和80.9个百分点。一方面是育好特色产业“梧桐树”。我镇着力培植了南派、鹰峰等一批极具本地特色的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业生产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目前,全镇已培育起各类民营企业56家,其中规上企业7家;涉及菠萝、芦荟等农特产品的加工企业9家。另一方面是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深入实施“园区领头促发展”战略,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牵引发展载体,积极引进了伊齐爽、雷州市食品总公司、中国供销冷链物流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富有特色、适合本地发展的项目。当前正全力将南派食品、共盈食品、海猫食品、菠萝世家等12家意向企业引入园区,12家企业预计总投资8.5亿元,能实现年税收4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
(三)深化城乡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当前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共计清理生产生活垃圾8万余吨,建设四小园小生态板块894处,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镇级垃圾中转站建成投入使用,实现“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目标,建立起了一套无缝衔接的垃圾转运链条。二是镇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持续推动镇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新建西路建设步伐,致力打通镇区连接207国道交通命脉。以创建省卫生文明镇为引领,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有序推进镇区扩容提质项目。改造主干道以及塘边街硬底化道路长达2900米,极大缓解镇区道路拥堵问题;建设雨水管道4028米,污水管道2551米,实现镇圩雨污分流;安装路灯199盏,实现亮化全覆盖。强力推进英利市场升级改造,设置档位200余个,有效加强了市场内部管理。三是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截至今年上半年我镇平整并复耕基本农田200余亩,复耕复种撂荒地图斑点34个共计959.73亩。办理行政处罚案件54宗,查扣挖掘机14部、非法运载车辆7辆,全域拆除牛蛙养殖场8个,处置牛蛙1000余万只。整治“散乱污”石材加工厂、碎石厂、槟榔厂等14家。认真组织开展“五清”和“清四乱”专项行动,投入资金5万余元,整改巡河发现问题6宗,累计清理水浮莲漂浮物10吨,河道底泥污及障碍物等共计50吨,严格执行“三长联动、一巡三查”工作模式,纵深推进绿化河湖长效管护。
(四)强抓民生实事,坚持服务为民。一是在增强民生保障上持续发力。2023年以来新办理低保47户、特困人员8人、低边缘39户,大病救助75人,累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45.312万元,推进农村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二是在优化公共服务上常抓不懈。镇党群服务中心在2023年至今受理各类审批事项4000余件,镇村两级通过“粤智助”办理业务11133件,服务群众7980人次,实现了“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三是在发展农村文教上久久为功。我镇深入开展书香社会和智慧乡镇创建工作,新建了一批乡村文化书屋。组织兴办了撰写对联、“乡村振兴”杯、“禁毒杯”篮球比赛等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
(五)紧抓综合治理,维稳镇域秩序。一是创新基层管理机制。镇综治中心接访群众71人,接访问题68宗,调处矛盾纠纷283件,处理率达100%。处置上级信访部门下派信访件28宗,获得国家满意度评价件14宗,矛盾排查化解做到了尽早尽小。2023年以来收到警情1272条,同比下降15.08%,破获各类治安案件70宗,其中涉黑恶八类案件6宗,刑事拘留29人。常态化开展“双反”值班值守和镇区联防联控巡逻工作,开展治安巡逻111次,参与1000余人次,社会治安显著好转。二是筑牢拒毒防毒防线。强化禁毒工作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管控,加大毒品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强制隔离戒毒89人,查处吸毒人员54人,追回脱失人员11人,追回率为91.7%。已将2名符合条件的戒断人员纳入低保,组织开展技能培训56人,帮助26名戒毒人员实现再就业,解决了吸毒戒断人员的生活后顾之忧,三年以上戒断率达到了66.36%,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得到有序开展。三是持续推进安全治理。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压实各领域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拆牌、破网、消道”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完成消防安全隐患整改7处,处置森林防灭火事件17宗。全年开展交通秩序整治专项行动14次,查处无牌无证摩托车156辆,行政拘留无证驾驶3人,劝导交通违法行为400余起,有效治理了圩区交通安全隐患;排查酒店、宾馆、饭店等重点场所20余次,调查涉嫌非法加油点11处,整改安全隐患70余起,营造了安全、文明、有序的社会环境。
二、当前存在问题
产业经济发展缓慢。我镇从事农业人口比重大,区域性工业发展不均匀,产业经济总量供给不足,产业结构调整仍有局限性。产业开发条件差,可利用土地资源少,虽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牵引发展,但园区用地指标受限,厂区更多采用租赁用地的方式建设厂房,长远而言难以吸引企业落户。
企业带动能力较弱。现有企业整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健全,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技术创新力度不足,品牌效应不强,未能形成加工产业“集聚效应”,难以从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脱颖而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减弱,致使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缓慢。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区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未能实现基础设施最优化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后劲薄弱,按照上级现行水利建设方面的投入,基本上不考虑中小型农田水利,主要集中在水库防洪、除险、加固等枢纽方面,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太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户种植养殖业的发展,进而导致农业总体生产环境不佳,增收渠道不畅。
三、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英利镇将继续坚持“工业立镇、工业强镇”不动摇,紧密围绕市委“三化三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四大抓手”,全力打好“五张王牌”,把握好加强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相向而行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英利在区域经济地理格局中的区位交通综合优势,推动英利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此,我镇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发展工业。力促雷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园区领头促发展”战略,支持园区多元化发展,让园区真正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和镇村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依托园区平台优势,升级改造农产品加工产业,依靠创新驱动,延长产业链条,形成集聚效应。加速“农业+工业”的融合发展,重点围绕甘蔗、荔枝、剑麻、菠萝等农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三大产业航母,开展产业招商和配套招商,全力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逐步实现产品由现有的劳动密集型向富含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转变。
二是壮大精品农业。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将菠萝、甘蔗、北运菜等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产品根植于青桐洋、英湖片、三元片等区域。推进菠萝、荔枝、甘蔗、北运菜、剑麻、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生态种植示范园区建设。打响英良、潭典、迈炭等区域的虾、珍珠、石斑等养殖产业品牌,凝聚产业合力。推进“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积极发挥连接海南岛与雷州市的纽带作用,共建热带农作物种植联盟和农产品加工联盟,推动“雷州—英利—海南丝绸之路”建设。
三是培育新兴产业。整合文旅资源,突出产业与镇区规划、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优化商圈规划布局,引进中高档宾馆、专卖店入驻,营造城乡消费浓厚氛围。坚持与海南相向而行,主动对接海南自贸港建设,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滨海旅游走廊。以成功举办的“国际网络荔枝节”为契机,支持建设农村淘宝项目,壮大农村电子商务,积极引导传统商贸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拓展网络市场。加快鹰峰岭世界地质公园提质开发,重点引进名贵花树种植、观景亭修建、鹰峰“农家乐”等项目投资,提升鹰峰旅游品味。促进“鸳鸯泉-鹰峰岭-九龙山”市级旅游项目快速形成,倾力打造英利“菠萝的海”景观旅游,重点建设“环‘菠萝的海’农业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圈”,积极引进“菠萝的海”沿岸农家乐产业,促进“菠萝的海”景观旅游提质增效。
四是全力增投扩建。坚持“英利大道为轴,发展南北两翼,东西适当拓展”的规划发展思路,推动镇区扩容提质,构建“三心三轴五片区”的城镇总体布局。推进镇村体系走集聚发展、梯度发展和内涵发展方式相结合的路子,聚焦“湛海高铁”落户幸福农场的机遇,逐步规划英利村、那停村、龙埚村、三元村等207国道沿道村庄纳入镇区范围,并将其主要居民点向镇区集中,与镇区相融成为一体。加大与东方红农场、幸福农场的沟通协调与合作,打造镇场发展新平台,实现镇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加速镇圩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道路硬化、街道绿化、路灯亮化、圩区美化、环境净化、富有文化“六化塑镇”战略,全力提升镇圩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做好卫生文明乡镇、公共交通示范镇创建工作,重点加大公交运力投放,增加多条镇圩以及村级公交车线路,提高线网覆盖率,切实提升整体营商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