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整合各方力量,积极探索“社区禁毒+社区戒毒”工作模式
日期: 2019-03-29 09:13:14
来源:市新闻中心
文字:【 访问:-

  “毒品猛于虎,染瘾难自拔”。它虽然能给吸毒者带来一时的快感,但却留下无穷无尽的危害。然而,大部分吸毒者在脱毒治疗后,又重新回到吸毒的老路,即使他们都明白吸食毒品有百害无一益,但还是反复在这绝路上徘徊。如何让“瘾君子”戒掉心理毒瘾,这是当今摆在政府部门和社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016年以来,我市充分发挥各级禁毒办作用,协调各镇(街)村(社区)等单位,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积极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模式。在戒掉生理毒瘾的基础上,对每一名涉毒人员进行“立体帮扶”,从温情感化、就业扶持、心理辅导、消除歧视、筑牢防线等五个方面入手,努力为涉毒人员铺设起“重生之路”。目前,全市完成在册吸毒人员建档13000多份,参加社区戒毒616人,社区康复429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转社区康复执行率达100%,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率达98.6%。

温情感化  戒除毒瘾

  “报告教官!”“一二三四!”嘹亮的口号从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内传出,戒毒人员排着整齐的队列走在操场上。他们着装整齐,声音嘹亮,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群刚被收容进所的吸毒人员。

  戒毒所不仅对戒毒人员实施半军事化的管理,更注重对戒毒人员的温情感化,帮助戒毒人员早日解除毒瘾。今年40岁的唐莹莹(化名)自2006年因感情问题吸上海洛因后,一直毒瘾难除,这次进入戒毒所已经是其第四次“进宫”了。2018年6月21日,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举行了一场“亲情会面”的亲情帮教活动。唐莹莹在给年迈母亲的信中写道:“妈,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内心总是自责愧疚,女儿多希望能早日戒除毒瘾,回到你身边,好好照顾你……”唐莹莹在当天活动中朗读了这封家书,引得众多戒毒人员和家属泪流满面。在日常管理中,市戒毒所正是通过深入了解戒毒人员家庭情况,分析戒毒人员内心感受,积极开展亲情帮教,让戒毒人员找到戒毒的“支撑点”,积极改过自新。

  “还有38天就能回到家,我一定要重新做人,为了家人,为了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今年42岁李军(化名)已有22年“毒龄”,多次被送入强制戒毒所。而这次强制戒毒,李军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愿望却特别的强烈。“这两年,我感觉整个雷州的禁毒氛围特别浓厚,我本人也更深刻地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李军告诉记者,这次进入戒毒所,所里的民警对自己特别关心,让自己更坚定了戒毒的信念。去年5月,李军60多岁的父亲因车祸意外去世;一个月前,李军的孙子出生……这些都触动着李军,让他对自己这么多年对家庭的亏欠感特别的强烈。他希望能早日重返家人身边,利用自己在戒毒所学到的技能,找一份工作,为家人提供经济支持,照顾好家人。

  “每次有熟悉的戒毒人员进入这里,我们都感觉很痛心。希望能用温情唤起人员戒毒的信念,早日重返社会,为家庭和社会做贡献。”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管教副中队长冯国艳说。

政府搭线  推动就业

  不少戒毒人员在戒毒所内表现积极,已完全戒除了生理毒瘾。但由于长期脱离社会,且无一技之长,重返社会后因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自暴自弃。沮丧失落之余,很容易找昔日毒友“借毒消愁”,重新吸上毒品。

  针对这一情况,市委、市政府动员各单位及镇街干部主动走出去,积极动员雷州在外经商的爱心人士,为戒毒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动员爱心企业回乡建厂,适当给予政策扶持,爱心企业建厂后,为涉毒人员提供就业机会。通过政府主动搭线,不仅有效改变了部分企业对曾吸毒人员的就业歧视观,更有效地解决了涉毒人员就业难问题。

  爱心企业家木谨是土生土长的雷州人。2016年,在市政府的牵线搭桥下,他把原本在佛山的家私工厂搬到雷州市戒毒康复就业帮扶阳光家园基地,并主动为戒毒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已经戒除毒瘾人员应该获得改过自新的机会,不能因为一个人曾吸过毒而对其全盘否定。”木谨告诉记者,目前,有10多名戒毒人员在家私厂上班,这些戒毒人员虽然上手稍慢,但工作积极性特别强,纪律性和执行能力也很好。

  今年46岁的戒毒人员张伟(化名)到家私厂工作已有半年。如今,他不仅能熟练完成家具打磨、组装等多项工序,其踏实认真的态度更是得到工厂领导的一致好评,有时还会跟工厂车到外地送货。“非常感谢政府和工厂给我提供的这份工作,让我能在家门口上班,实现自我价值。”张伟说,有了工作后,生活充实了,再没有和以往的毒友联系,感觉生活充满了希望。下一步希望能踏实做好工作,担起家庭的责任。

心理辅导  重塑自信

  “李老师,每次走到外面总感觉身边的人都在议论我吸毒的事,感觉大家都不愿意和我交流,我现在感到特别的沮丧,没有勇气面对社会,你能帮帮我吗?”接到戒毒人员吴辉(化名)的来电后,心理咨询师李任先是在电话里耐心地安慰鼓励了吴辉,并热情地和吴辉约好了见面辅导的时间和地点。

  今年29岁的李任是白沙中学的心理老师,同时也是白沙镇社区戒毒的心理辅导师。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通过整合资源,聘请教育系统具备相应资质的心理辅导人员到各个社区担任社区戒毒心理辅导师,为戒毒人员提供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游戏活动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戒毒人员心理脱毒服务,有效地帮助戒毒人员重塑健康心态。

  今年43岁的陈一鸣(化名)于2017年6月从强制戒毒所戒毒成功重返社会。在经过多次深入了解后,心理咨询师发现陈一鸣从小就有不安全感。每当遇到困难,不安全感加剧,他就想通过吸毒获取满足感。

  针对这一情况,禁毒社工帮陈一鸣找到了合适的工作,解决其后顾之忧。同时,心理辅导师努力做好他的心理建设,教会他积极地面对问题。目前,陈一鸣不仅有了工作,对生活充满希望,还娶了妻子,建立起自己的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营造氛围  消除歧视

  “其实戒毒人员都很渴望转变,渴望被社会接纳。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建立双方信任的基础,同时放大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找到戒毒的支撑点,引导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湛江市同创社工王鸣凤是一名“禁毒社工”,更是戒毒人员的“特殊家长”。她每天的工作就是通过走访整理吸毒人员档案、到强制戒毒所对即将出所的吸毒人员进行提前干预,以及定期跟踪戒毒人员的康复情况、帮助其彻底戒掉毒瘾。如果把戒毒康复人员比作“病人”,那么戒毒社工就是他们一对一问诊的“医生”。

  王鸣凤认为,要帮助戒毒人员重返社会,最重要的是要消除社会对涉毒人员的歧视眼光,帮助戒毒人员重新树立起自信。“对戒毒人员来说,获得理解和支持特别重要,而其中来自家庭的支持更是其心理的重要支柱。”王鸣凤告诉记者,社工在禁毒帮扶工作中,特别注重对戒毒人员家庭关系的跟踪了解,一发现矛盾便积极介入协调,为戒毒人员建立起良好的家庭关系,帮助戒毒人员早日重返社会。

  曾经有一名戒毒人员因为房产的问题和家人闹矛盾,深夜打电话给社工说想轻生。社工和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在帮他寻求法律援助的同时,对其展开思想攻势,让他反思自己与家人之间的矛盾,最终缓和了双方的关系。

互帮互助  筑牢防线

  当前,不但有我市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到帮扶戒毒人员重返社会的工作中,而且有不少戒毒人员在戒除毒瘾成功后也主动以身说法,对在吸人员及其他戒毒人员提供帮助,共同构筑起雷州禁毒的铜墙铁壁。

  在市戒毒康复就业帮扶阳光家园基地工作后的张伟,特别懂得感恩,他常常向身边的人宣传吸毒的危害,告诫身边人要远离毒品。同时,他还主动给一些昔日毒友打电话做思想工作,劝告毒友主动到强制戒毒所参与强制戒毒,力争早日重返社会。

  今年45岁的戒毒人员刘俊(化名)在社会各级帮扶戒除毒瘾后,通过自主创业,如今已在我市城区开起了茶楼,成了事业小有成就的个体户。他的茶楼不仅注重对禁毒的宣传,还对一些有意改过自新的戒毒人员提供就业岗位。而对一些想要自主创业却缺乏资金的戒毒人员,刘俊还特别提供了经济支持。“我也是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才成功解除了毒瘾,我深知毒品的危害,更希望更多的戒毒人员能早日重返社会,现在经济允许,为戒毒人员提供一些帮助是应该的。”刘俊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