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雷州:跟着李纲的诗句墨宝寻古问今
日期: 2024-05-27 08:52:50
来源:南方+、学习强国
文字:【 访问:-

图片

  雷祖祠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摄影:陈文)

  穿过幽静的小道,远远便见到依山而建的位于湛江雷州市的雷祖祠。漫步祠中,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正值晌午,古祠静悄悄的,偶有几声鸟鸣传来。在后殿的长廊中,宋代寇准诗碑、苏东坡《英山赋》、丁谓《雷祖祠记》等30余通历代碑刻静静站在碑林中。其中,一通李纲题碑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李纲,字伯纪,号梁溪,江苏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是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和民族英雄,官至宰相。建炎期间,李纲被贬琼州府万安军,后获赦北归,途中两次寓居雷州,心境大有不同。

图片

  湖光岩内的“李纲醉月”塑像。(摄影:吴东俊)

  初登雷州 鼓角凄悲

  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下旬,因在朝廷上极力主张抗金,李纲被投降派所排挤,被贬琼州府万安军。行至雷州半岛,时值海南黎人作乱,李纲留寓雷州,栖天宁寺。

  忠而被谤,贤而被迁,山河破碎却报国无门。初抵雷州之时,李纲内心煎熬,一首《次雷州》道尽悲凉。“沧溟浩荡烟云晓,鼓角凄悲风露秋。”

  在雷州滞留的时间里,李纲并没有虚度光阴,他先后写了《论语详说》十卷、《易传内篇》十卷、《外篇》十二卷。除此之外,还写了一些诗。明人边贡曾作诗道:“古迹怀苏老,清吟和李纲。遥怜蛮聚落,从此识甘棠。”充分肯定了李纲对岭南百姓的教化和感召作用。

  建炎三年中秋,李纲与儿子在天宁寺宝华堂饮酒赋诗。作《中秋月色佳甚与宗之对酌天宁寺宝华堂》,抒发思念亲人之情,更道壮志难酬之悲愤。事见《李纲全集》卷一百三十四:“去年今夕寓通城,犹有新诗寄弟兄。一自裹囊来海上,更无系帛付鸿征。”

  此外,李纲还受既是福建同乡、又是京师同窗的湖光岩楞严寺长老释琮之邀,到雷州府湖光岩一游。湖光山色之中,李纲一舒胸中忧屈郁勃之气,挥毫写下“湖光岩”三个大字。

  道光《遂溪县志》有载:建炎三年(1129年)“丞相李纲谪雷,爱其景致,题‘湖光岩’三字与琮师,勒于石”。而后,“湖光岩”沿用近千年。后人也在湖光岩中塑造了一尊“李纲醉月”的塑像,以纪此事,供游人参观。

  然而,美景与“他乡遇故知”的惊喜,仍无法完全消解李纲内心的苦闷,在《赠峤南琮师》中,李纲以“为亲聊复恋幽栖,访旧终须乘漭渺”道出终要渡过溟漭大海前往贬谪地的忧伤。

图片

  雷祖祠中的碑廊。(摄影:陈文)

  获赦北归 喜不自胜

  建炎三年(1129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李纲夜渡海,次日抵达海南,不过三日,便获赦北归。《伏波庙碑阴记》详细地记载了李纲渡海的经过。“日中潮来,风便波平。举帆行船,安如枕席,海色天容轩豁星露,不一时已达北岸……”

  “来时风浪夜喧惊,归去潮波枕席平。”从李纲所作《北归昼渡海风便波平尤觉奇绝成五绝句其三》中便可看出,其两次渡海心境大有不同,前者“惊心动魄”,后者“心境平和”。

  闻知获赦,李纲心理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他接连作下《次琼管后三日忽奉德音恩许自便感涕之馀赋诗见志》和《初发雷阳有感二首》等作品,以“天地恩宽难报德,试从今日数归程”“归去梁溪见桑梓,定抛冠佩老岩间”等句表达内心的迫不及待,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再经雷州半岛,李纲寻探胜幽,访别故友。据清宣统《徐闻县志》载:“伏波庙在县南门内,苏轼,李纲有记。”可见李纲曾至伏波庙。龙岐伏波庙中便有一块刻着李纲所作《伏波庙碑阴记》的古碑。雍正八年,总兵李顺等人抄录雷州伏波庙内李纲《伏波庙碑阴记》碑文,刻碑立于庙门。

  碑上刻有“故翰林学士承旨苏公谪儋耳,既北归,作《伏波将军庙碑》,言两伏波皆有功德于岭表,庙食海上,为往来济者指南,辞意瑰伟……次雷阳,书碑施金,委郡守董侯总其事”等。

  在《归次海康登平仙亭次莱公韵》中,李纲挥毫写下“碧海瞰危亭,波光混大清。旷怀知乐此,夷险本来平”,内心的快意与明朗喷薄而出;在雷庙,李纲作《归次海康登平仙亭次莱公韵雷庙读丁晋公所作碑》,“巨卵曾因霹雳开,海邦从此得名雷。只知寇老曾迁此,作记何缘丁令来”,书赤诚报国之心。


来源:南方+、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