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镇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 2024-06-06 10:52:57
来源:雷州市龙门镇人民政府
文字:【 访问:-

龙门镇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龙门发展攻坚克难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对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团结带领全镇干部全力以赴促发展,交出了一份难中求成、殊为不易的答卷。

  2023年,我镇完成财政总收入2291.13万元,其中税收收入2046万元,非税收入245.13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3334万元,工业总产值31168万元,位列2023广东镇域经济发展力百强榜湛江第一。

  ——这一年,稳增长,强招商,为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坚实基础

  2023年,我镇招商引资目标签约(注册)项目协议投资额6亿元,新固定资产投资额5000万元,有效项目线索4条,线索转化为项目书3个。我镇已完成项目落地3个,引资额达15.30亿元,跑省进市与客商洽谈引资8次,主动接待客商60余人次,引进且落地项目3个包括:广东富邦环保能源项目(2500万)、火炬农场6000亩光伏发电项(15亿)、足荣酱油村项目;正在积极对接项目6个:龙门车站“三旧”改造项目、谢家物流冷链项目(1772万)、清尚集团稻虾种养项目、湛江众和生产和房地产项目、电网侧储能项目(10亿)、湛江市餐厨垃圾处理BOT项目(1400万);成功备案22个项目,涉及绿色养殖综合体项目、生物质颗粒建设项目、居民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等,项目备案投资总金额约2.24亿元。

  ——这一年,攻坚克难,强举措,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一)聚焦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成效全面巩固提升

  我镇原有精准识别返贫监测户29户151人,经过政府政策帮扶,目前不稳定脱贫风险均已消除,全镇无脱贫不稳定户且有劳力的脱贫户家庭人均年度收入不低于10420元。同时,我镇持续加强与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沟通联系,联动成立脱贫成果巩固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坚持常态化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原则,统筹用好农户自主申报、部门筛查预警、集中入户排查等工作方式,今年以来相继开展了防返贫监测帮扶排查、“三保障”排查、帮扶责任人责任落实集中排查等多个专项排查工作,确保及时落实帮扶政策,坚决守牢脱贫底线。我镇积极发挥组团帮扶单位和爱心企业帮扶力量,协调各方资源,累计慰问困难群众近 400 人次。我镇着力落实消费帮扶重点工作,努力促进工作队成员各单位以及爱心企业采购龙门特色农产品,大力宣传龙门镇大牛岭菠萝、红皮花生、九斗红橙等特色产品,扩大了龙门镇特色农产品销路,为脱贫群众增收作出积极贡献。

  (二)聚焦产业兴旺,深化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3年,我镇坚持走“特色产业助农增收”路子,积极引领农民、贫困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脱贫致富。一是持续加深与广东茂德公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协作,共同发展足荣村特色酱油酿造项目。我镇在足荣村现有乡风和美、特色村景的基础上,瞄定“特色一村一业”以及三产融合发展新方向,通过让村民变股东、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的方式,让村民在家即可致富,在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做出了成效。目前镇级累计下拨60万元资金,购买专业酿造酱缸400余个,引导参与农户50余户,预计年收益约40万元,参与农户人均收入增加1-2万元。二是积极助推平湖北运菜市场稳步发展。今年我镇投入130万元为平湖北运菜市场的基础运输道路提质扩容,与龙门规划在建的大型通用机场、2个高速路口、大型物流冷链中心串珠成链。目前,平湖北运菜市场辣椒上市高峰期每天交易量就可达到500多万斤,日常交易量可达300余万斤,市场年收入可达2亿余元。三是着力落实王家村委会潮溪村国家级古村落维护及升级改造工程。2023年,我镇共计投入300万元,立足村庄现有基础,针对性对王家村委会潮溪村进行科学建设。通过国家级古村落维护建设、古文物建筑保护、古树维护保养、四小园建设、民宿餐厅等建设内容,聚力打造我镇特色农文旅三产一体的新型旅游乡村,擦亮龙门镇特色文化旅游金招牌。

  (三)聚焦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效持续开展

  我镇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理念,切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效开展。我镇共发放专项资金108万,用于龙门镇村、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同时,镇为21个村委会统筹购买1900个垃圾桶以及21辆垃圾车,且为21个村委会共聘请275名农村保洁员,用于维护农村人居环境卫生。镇协同村“两委”干部深化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专项行动,共计拆除牛棚、羊棚100余座、清理垃圾5000吨、出动人次6000余人次。切实做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共建文明美丽乡村。目前,全镇21个行政村均已达到干净整洁村庄标准,其中15个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庄标准,龙门镇已完成村庄规划的自然村147个,已实现村通自来水的自然村147个,已完成制定村规民约的自然村147个,已完成垃圾整治并建有卫生保洁队伍的自然村147个,共计有专职保洁员275人,村庄均已全部实行畜禽集中圈养、人畜分离。

  (四)聚焦民生生活,深化推进惠民实事贯彻落地

  小厕所,大民生。一是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建设。2023年已对428户问题户厕进行整改。我镇对于存在问题户厕的农户家庭及时劝导整改,而对于无厕户则采取鼓励新建政策。新建户厕存在经济困难的家庭按普通户2000元、返贫监测户5000元予以大力补助。2023年截至目前我镇已共计对10个村委会29户农户补助67800元,大大缓解了无厕户新建户厕的经济压力。二是大力落实智能云广播项目建设落地。2023年,我镇投入64.922万为全镇安装智能云广播设备,“云广播”的建设既节省了镇村干部在宣传工作上的人力和时间,也有效地避免因流动宣传导致的信息流失。“云广播”不仅能及时传达最新政策,指导服务居民生产生活,还能够用群众化的语言传播党和国家方针,使得让我镇基层治理有“智”更有“质”。

  (五)聚焦特色模式,乡村振兴示范带特色打造

  我镇乡村振兴示范带的规划理念与创建思路环绕“产业兴旺、环境改善、风貌提升、乡风文明、设施提档、治理有效”六大要素,在足荣、禄马、平湖、淘汶、潭边五个行政村全面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示范带,总用地面积约 4669.66 公顷,依托现状交通骨架及建设肌理,打造约20公里生态廊道,10多公里水系,串联打造连点连线连片成带的乡村振兴示范带,直接惠及人群达8246 人,总体规划方案分为产业兴旺分部、改善环境分部、生态风貌恢复分部、乡风文明分部、设施提档分部共5个板块。

  ——这一年,我们着力提品质,优布局,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我镇出台了《关于龙门镇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实施方案》,加快提升全镇综合实力。一是加快谋划镇圩扩容体质。今年着手开展龙门镇国土空间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2020-2035 年)编制工作,构建好龙门未来 15 年 “北进、西拓、东优”的 总体空间格局,实现 “再造一个新龙门” 的目标。 此外,我镇致力在打造商贸强镇上下功夫,盘活资源资产, 谋划衔接 207 国道改线和龙门高铁站片区建设,科学规划 700 亩用地,吸引社会资本开发,不断提升龙门商贸宜居水平。二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我镇推动完成了老旧小区提质增效项目和城乡融合发展试点镇项目建设,重点对镇区主要街道雨污管网设施、道路白改黑、亮化及绿化等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打造库坝休闲公园,使龙门圩容圩貌焕然一新。特别是重点抓住民生 “痛难点”,切实解决了困扰群众长达 10多年的“水浸街”问题。三是提升圩镇人居环境品质。完善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推进龙门镇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场建设。四是健全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提升龙门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镇区北片已经建成1处大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善了镇区污水处理设施管网铺设。全面推进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确保在2026年底前实现村级污水处理设施项目覆盖建设达100%。五是继续深耕典型镇“1+4+7+9+N”。结合龙门实际,制定《雷州市龙门镇“百千万工程”典型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1”个方案统领,明确典型镇建设“4”个攻坚任务、“7”个重点内容、“9”项具体任务和“N”个其他内容引领典型镇创建。目前已经开展美丽入镇路的改造提升工作,美丽客厅已经完成选址待建。

  ——这一年,着力整治,细举措,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多措并举,重力打击违法行为

  我镇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认真开展摸排工作,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分步整治,坚持源头治理和常态化整治相结合。一是我镇对小产权房进行网格化管理,定时巡查,对违法违规在建楼房立即发放停建通知书,责令整改;对顶风抢建的及时联动执法部门采取断电、割铁、拆除顶架或外排综合脚手架等措施,严重的直接拆毁楼面,多管齐下,重力打击。我镇新增疑似小产权房10栋,全部给予拆除整改。二是强化矿产资源日常巡查,定期到采矿地域日夜巡查,做到镇域巡查全覆盖,不留死角盲点,及时将巡查的异常情况反馈给执法部门,对非法盗采矿产资源行为零容忍,重力打击整治。并多次联合执法,依法对非法碎石场、建材加工厂采取停电、拆除等措施,切实加强镇域矿产资源保护工作。三是在打击违法建设方面,我办始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凡在镇圩区规划范围内进行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等建设活动,必须办理《土地使用证》、《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方可动工建设。2023年已经收取基础设施配套费共1139321.57 元,共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5件,建设施工许可证3件,竣工核实意见8件。

  (二)精准发力,全面完成重点项目建设

  我镇积极配合市指挥部开展征地范围内征拆工作。湛徐高速乌石支线工程龙门段总征地面积776亩,已全部签订协议。我镇已全部交地,已拨潭边村、那宛村、那尾村、沙园村、加山市村、调星下村、刘宅村、南包村、谷仓村、调星上村、那尾寮村等11个村土地补偿款共6887.6065万元,已拨那宛村、那尾村、沙园村、潭边村等4村土地补助款共210.3946万元,已拨潭边村、那宛村、那尾寮村、沙园村、加山市村、刘宅村、那尾村、调星下村、调星上村、南包村、谷仓村等11个村青苗补偿款489.7763万元,已拨110穴迁坟补偿款共55.3万元。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龙门段)项目用地总面积1123.15亩,其中永久用地70.818亩、管道用地92.760亩、临时用地959.572亩,我镇按照上级部门安排部署积极开展征(租)地工作。已全部签订所有用地协议。已签订青苗或附着物补偿协议729份,占需签协议736的99%。已拨538份协议补偿款,共计约255万元。已拨付征地补偿款145万元。已清表交地4.4公里,占总项目用地8.3公里的53%,剩余的部分预计年底可以全部交地。

  (三)综合施策,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

  (1)简化市场监管程序,降低主体准入门槛,激活市场主体活力。2023,我镇辖区内私营经济蓬勃发展、新增市场主体数量明显、第二及第三产业增长迅速,展现了疫情后龙门镇经济极强的韧性和活力。其中,①新增内资公司中: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13家、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家、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9家;②内资非法人、非公司私营企业及内资非公司企业分支机构中:个人独资企业7家、个人独资企业分支机构 2家;③个体工商户1259户;④农民专业合作社 57家。以上各类市场主体的增加,保守估计可直接为龙门镇新增就业岗位约5282人,预计带动周边产业就业人数2000人。

  (2)加强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的监督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截至10月,我镇核准食品经营许可证63个、延续14个、变更7个;药品经营许可证核准5个,变更2个。对辖区内提供餐饮服务的6家中学、6家小学、9家幼儿园、3家托儿机构进行春秋开学季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全覆盖,确保校园食品安全。对辖区内的2个大型综合市场、4家大型超市、160家餐饮服务主体、225家副食店不定期开展食品销售风险排查。对29家零售药店进行药品、医疗器械专项监督检查。2023年我镇未发生一例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3)加大对非法屠宰生猪、非法捕杀野生动物的打击力度,保障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截至10月,我镇执法队共出动打击非法屠宰、销售生猪专项执法行动17次,共扣押并无害化处理非法屠宰的猪肉3786.8公斤。对从事餐饮的酒店、大排档、农家乐等场所,共出动打击非法捕杀野生动物的专项突击检查3次,暂无发现我镇辖区内存在非法捕杀野生动物的情况。

  (4)加大安全巡查及专项整治,引导“夜间经济”、“地摊经济”安全有序发展。根据龙门镇创建“国家级卫生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工作的需要。我镇执法队常态化开展“六乱整治”专项工作十余次,小型行动几十次。对占道经营、无证经营、乱摆乱放等行为进行引导、纠正。常态化开展“平安夜访”专项夜间巡查,共处理噪音扰民、夜宵档油烟污水乱排、食品安全问题等群众投诉12次,保障龙门镇夜间经济健康发展。我镇现有夜宵档12家、奶茶小吃店21家、酒店旅馆12家、KTV3家、沐足按摩等养生娱乐场所9家,极大丰富了龙门镇群众的夜生活,有效提升了龙门镇第三产业的知名度。

  (5)持续打击非法建设乱象,保障我镇区与乡村建设安全有序进行。①我镇执法队持续加强镇区的日常巡查,强化执法力度,截至10月,我镇在共依法拆除、破坏违建小产权房5座,有效打击违法建筑蔓延势头。办结两宗未报先建案件,共计罚款15.7534万元。②积极协调农村建房用地矛盾,遏制农村乱占耕地林地建农房违法违规行为。我镇执法队共协调办结35宗“一户一宅”违法用地案件,有效协调了我镇违法违法用地紧张矛盾,保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6)采取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非法采矿,有效保护我镇矿产资源。我镇执法队持续加强对非法采矿的日常巡查,强化执法办案力度,我执法队一共办结14宗矿产资源类非法采矿案件,共计罚款89万元。

  (7)持续打击非法滥伐林木行为,有效完成上级交办的森林督查工作。我镇执法队办结7宗非法滥伐林木案件,共计罚款12.0917万元整,有效遏制了非法滥伐林木的违法态势。共办结31宗上级交办的森林卫片图斑案件,有力打击非法滥伐林木、非法占用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

  ——这一年,我们着力重法治,强治理,为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塑造了良好形象。

  一是结合“平安夜访”工作,建立常态化研究决策机制。定期组织召开镇班子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风险排查和矛盾化解工作。今年以来,截至目前12345共收件850件,已全部办结,办结率100%;收到群众信访件92件,办结86件,办结率达93.4%。其中,中央交办第三批重复访7件,实体化解6件,程序办结1件;成功化解中央压减重复访1件;初访35件,化解30件,办结率85.7%。国满件29件,化解25件,群众满意度88%。特别是,我们先后化解了羊觅沙母崛村与金星农场涉土地纠纷的中央交办重复访、平湖曾某的中央压减重复访、谢家袁艳飞交通肇事案等,啃下一批“硬骨头”,化解事项多次作为“典型案件”刊登省政法公众号,得到松江书记等市领导高度肯定。

  二是建立网格管理。我镇以25个村(社区)和147个自然村为基点,建立起镇村组三级网格,将龙门辖区基层治理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全镇97名网格员、56名平安员入网入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粤平安”综合网格平均每月录入事件356个,网格员活跃率、网格事件完成率都保持95%以上。

  ——这一年,我们着力办实事,惠民生,为维护和谐稳定大局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原民办代课教师生活困难补助的发放工作。我镇现有退休的原民办教师和原代课教师共计294人,符合补助条件288人;已故不提供死亡证明3人;自动放弃1人;无法联系2人。

  (二)奖教奖学活动营造勤学氛围。2023年,我镇举行了龙门镇第三届奖教奖学活动,共投入31万元整,奖励了先进单位8名,先进校长9名,优秀老师22名,极大地鼓舞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积极进取创新的良好教育学习风气。

  (三)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积极开展创卫工作宣传,提升辖区环境秩序,为乡镇持续开展环境整治添砖加瓦,建设和谐美丽龙门,争取在年底成功迎检国家卫生镇。

  (四)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按照省市的要求,确保两项补贴贯彻实施。至目前,全镇审核符合重度残疾人补贴对象1421人,审核符合困难残疾人补贴对象504人。今年,新申请办理残疾人重度护理补贴237人次,新申请办理残疾人困难生活补贴43人次,其中,发放重度残疾人补贴资金445多万元,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资金约118万元;对受理办理残疾人“两项补贴”的补贴对象、补贴标准、办理程序等都做了明确要求,开展“两项补贴”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工作指导。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我镇大有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我镇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精神,认真贯彻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和全市开展“竞标争先”行动、展现“比学赶超”状态动员大会精神,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抓当前谋长远,抢先机开新局,以崭新姿态迈向新征程。

  围绕以上目标,我镇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充分发挥糖业作为我镇农业支柱产业优势,多方向多渠道发展种植芒果、菠萝、荔枝等热带水果,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用现代农业的理念改造提升传统农业,进一步推广种植新技术转变发展方式。同时,引导农副产品深加工,如辣椒酱等加工食品,不断转变农户单一直产直销的经营理念,鼓励开拓线上线下多种销售渠道方式,推动龙门农业发展上新台阶。积极支持工业加快发展。支持木材加工业和剑麻制品精品加工业发展,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工作,努力协调解决好企业用地、用电、用水等问题,妥善处理企业与工商、税收及周边村社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我镇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支持扩大木材加工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全面提升和壮大企业办厂规模和产品档次,提高木材产品的附加值,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推动服务业多元发展。支持餐饮、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持续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积极推介龙门旅游产业,努力拓展龙门旅游发展新空间。充分利用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项目契机,从产业建设、基础配套、公共服务、文化旅游四个方面规划布局,打造集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型经济带,立足资源禀赋,加强大文旅开发建设的先行示范区,努力实现文旅融合发展,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积极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我们要把招商引资当成优化产业结构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政府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高度开放的营商环境,吸引本土乡贤回乡创业,鼓励引进外地企业到龙门投产置业;同时抓好镇村建设用地整合。通过整合镇区周边农村的建设用地,广泛征求意见和科学的规划,为将来划定工业生产用地提供有效用地保障,推动实现产业的集群、连片效应,为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走出具有龙门特色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之路。一要着力抓好返贫监测工作。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及时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全方位、多举措巩固好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二要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乡村风貌提升,高标准创建一批美丽宜居示范村,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全镇美丽乡村全覆盖。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工作。三要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全面保障粮食安全,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推进茂德公辣椒酱食品加工产业规模化发展,依托“龙门大牛岭菠萝”这一国字号农产品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整合镇村存量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资源,深入推进冷链物流产业规模化和菠萝、北运菜、剑麻等五大产业基地发展,培育壮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四是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立足平滩瀑布、足荣原始樟树林等资源禀赋,推行以工代赈方式,计划投入1.7亿元对足荣村等5个村委会28条自然村进行资源整合,连点成线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同时依托茂德公食品加工酱料生产作业基础,鼓励农户充分利用农房楼顶开展晒酱,开发酱油手作等特色旅游服务,实现农旅融合,将足荣打造成名副其实的“酱油村”,不断壮大镇域经济。

  (三)着力抓好城乡融合,加快镇圩品位提档升级      

  一是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充分利用交通区位和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镇等优势,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继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完工,加快自来水厂建设,重点解决好群众用水难等民生问题,同时继续谋划开展城乡融合发展建设项目二期工程申报立项等前期工作,不断提升镇圩“颜值”,逐步健全综合服务功能。二是打造商贸强镇。深化改革,盘活本土资源资产,推动原农机站及派出所旧址等进行“三旧”改造,加快镇区扩容提质,依托龙门车站18.8亩的“三旧”改造项目建设,打造龙门地标性综合体商住楼。密切垦地合作,计划回收湛江农垦医院旁旧厂房110多亩土地进行“三旧”改造,引进高品位商住小区房地产项目,进一步扩容提质。谋划衔接207国道改线和龙门高铁站片区建设,积极争取500亩用地保障,招商吸引乡贤回归达成开发意向,全力打造商住、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不断提升龙门商贸宜居水平。

  (四)着力抓好民生实事,提高群众幸福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大力度整治镇圩区“六乱”问题,切实改善交通堵塞、经营混乱等问题。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城乡低保、优抚、医疗救助等工作的开展。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完善文体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着力解决镇村衔接不便和村村交通不畅等问题,加紧协调,推进那利路桥、竹桥铺仔村危桥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尽快启用政务服务大厅,聚焦突破跨部门协同办理事项,简化办事时间和手续,有效破解企业和群众办事痛点,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群众安全感

  秉承“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指导思想,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工作责任制,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补齐短板。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强化宣传,深入线索摸排,坚持把扫黑除恶与加强基层建设、反腐败斗争和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为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积极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深入开展“雷霆扫毒”攻坚战,铁腕消除毒瘤,认真排查,落实管控责任,开展“社康社戒”,遏制毒品来源,抵制毒品危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责任制,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同时不断巩固禁毒工作成效,推动社会面治安状况持续向好和群众安全感大幅度提升。

  (六)着力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各项事业上新台阶

  一是巩固教育创强成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逐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加强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水平,优化教育资源。二是实施全面参保计划。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群众的参保率,解决群众的就医难问题。三是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四是认真落实殡改责任制,逐步转变群众观念,进一步提高自然火化率。五是牢记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下大力气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六是关心和支持共青团、妇联、武装、退役军人、统战、宗教、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七)聚焦风貌品质提升,全力打造美丽圩镇

  按照“三纵一横多点”空间布局,以龙港大道-人民大道、新华中路、乌海路和库边路为主要抓手,沿街建筑外立面统一设计、统一标识,打造内外兼修“美丽圩镇”。三纵:即新华中路、乌海线和库边路道路沿线风貌提升。一横:即龙港大道-人民大道道路沿线风貌提升。多点:包括沈海高速龙门出入口及通道、国道交通环岛、新华中路农贸市场、库边公园、龙门驿站公园、库边慢行步道等道路风貌提升为主要节点,以及龙门中学入口、中心小学入口、龙门客运站等风貌提升为次要节点。

  (八)聚焦配套设施完善,全力打造舒适圩镇

  加快推进自来水厂改造升级项目进度,确保水厂早日投入使用,解决群众安全饮水问题。撤并村级麻雀小学,将龙门第三中学打造成寄宿制小学,推动教育资源有效整合。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龙门中学建设标准运动场等体育设施;整合2所原敬老院资源,新建1所集全日托养等多功能综合养老服务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建设长者饭堂,引导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推进农垦二院、镇卫生院医疗服务优化;改造升级镇便民服务中心,实现群众办事“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提高圩镇文化、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打造更为舒适圩镇生活圈。

  (九)聚焦特色塑造,全力打造绿美圩镇

  加快推进“七个一”建设,以“绿美公共环”为核心,打造圩镇“一环六廊多节点”的绿美公共空间体系。一环:即以库边路、新华中路和国道207围合而成的绿美公共活力环。六廊:即以绿美公共环为核心,向外渗透的六条景观廊道,分别是龙港大道、大众大道南、人民大道、乌海线、新华中路南和新华横二路等六条景观廊道。多点:即圩镇现状及规划的各处绿美公共空间节点,包括库边公园(一期)、龙门驿站公园(库边公园二期)、龙门公园、高铁新区规划公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