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兴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的主要成就
(一)经济社会发展呈良性发展
五年来,我镇镇域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我镇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镇域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016年至2018年排第四、六、十位,分别获评二等、二等和三等奖,连续四年均获得雷州市委、市政府的经济奖励。
2016年至2019年全镇年均实现生产总值(GDP)8.7541亿元,年均同比增长6.7%;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加值1527.3万元,年均同比增长10.83%。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立足区位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式、凝聚内生动力,农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发挥雷州市农业重镇优势,认真贯彻落实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把粮食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全镇通过建立了惠众合作社种粮基地、梅田粮食加工厂种粮基地、顺德大良火龙果种植基地、塘头村青瓜等农业产业化基地,拉动农业经济蓬勃发展;规上企业达5家,其中规上工业2家,累计完成增加值1531万元。探索发展集中连片、规模高效的新兴产业经营模式,集约化生产效应凸显,全镇多元富民产仅和出售业发展格局日趋完善。
过去五年是我镇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科学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五年
(一)致力打赢脱贫攻坚战。2017年精准扶贫成效显著,如期完成680户2888人脱贫任务,全镇33个贫困村实施产业项目共投入6100万元;2018年完成1796户5085人脱贫任务,全镇33个贫困村实施产业项目共投入5160万元。至2019年末,全镇脱贫2297户7679人,脱贫率98.91%。2020年贫困村100%出列,贫困户全部脱贫。
(二)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城镇村活动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整治圩区乱摆、乱停、乱倒与占道经营现象;加大垃圾收集与转运,做到圩区垃圾日清日转运;采用“政府推动,民间操作”的方式,筹集资金200多万,争取市政府支持投入近200多万,安装路灯170盏,实现南兴圩区国道5公里全路段亮化及视频监控全覆盖;筹集资金300多万在圩内安装路灯100多盏。二是农村环境不断美化。投入9780万元完成了南渡、梅田、塘头、善排等4条省定贫困村村巷、排污沟、田间硬底化道路、小公园、小广场、卫生站、文化活动中心、环村路等项目建设,群众人居环境进一步美化。群众自筹及财政性资金累计投入近600万元开展“三拆除、三整治、三清理”专项行动;34个村(居)新建34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加强生态宜居村庄建设,打造东村、宋村、袁新、东林、南渡、善排、梅田、塘头、步月、东吴等人居环境示范村、文明村10条;按照“美丽乡村公路建设助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思路,争取省支持,投入2600多万建设7.8公里南草县道公路。投入6000千万元建设了塘头、善排、梅田、南渡新农村示范村,投入95万元建设了袁新、东村美丽乡村。
(三)是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和谐发展,幸福指数进一步增强。
过去五年是我镇注重创建平安和谐南兴,社会治安实现新好转的五年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以平安南兴建设为载体,以构建防控体系为重点,以抓好社会管理为己任,着力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开展“6+3”、“两打两禁”等专项行动,依法打击违法犯罪不松懈,不断改善南兴社会治安环境。
一是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按中央部署要求,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采取“高政治站位、高态势、高摸排、高打击、高综合治理”措施,全面推进“党员先行,普遍走访”及“微宣讲以案释法”活动,取得较好的阶段性成效。二是继续推行麻廉禁毒“一二三模式”。全镇通过加强“一套班子”,以涉毒犯罪和矛盾纠纷两个最突出问题为“两大抓手”,采取抓民心向背、抓思想转变和抓活动引领“三大策略”,重拳打击毒品犯罪,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彻底扭转麻廉综治维稳局势。三是“三个一”工程解难纾困民生难题。通过“上一堂党课、树一位榜样、解一个难题”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从思想教育引导、先锋人物引领方面切实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
全镇积极化解纠纷和积案;安全生产有新成效,积极开展各类安全检查和各类店铺;改造升级了“南兴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实行“中心﹢网格化”综治体系建设,137名网格员配备了APP手机,实现“治安、安全生产、维稳”排查到位;建立治安巡逻队伍常态化巡逻机制,采取镇、村联动,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实行24小时全天候巡逻模式,提升全镇见警率,抢劫盗窃等案件较同期有明显下降。通过勤巡逻、严打击,全镇禁毒、禁赌、偷盗、刑案破获等工作全市名列前茅。消防安全基础夯实,建立了规范政府消防站,建立消防队伍,消防网格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确保了重大会议和重要节假日“三个不发生”目标;禁毒基础进一步夯实,建立各村委会配备村级禁毒专干,禁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走在全市前列,五年期间考核均排名全市前列。
过去五年是我镇注重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
切实加强教育、文化、卫生、和安全生产等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教育成效显著,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巩固。考上各类重点中学、大中专院校的人数逐年增加。文化建设稳步推进,我镇致力于农村文化村、文化室、文化节的建设工作,镇文化站及全镇文化工作的新发展,例如民间筹集资金投入东坡岭文化广场建设,全力改善民生质量。卫生工作有新的进展,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疾病防控机制逐步完善,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高站位、重计划、广宣传、聚群力、深排查,持续发力,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例会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检查评比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卷宗档案等。利用“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深入广泛地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提高我镇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推动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此外,人民武装规范化建设跃上新的台阶,殡改管理各项工作强力推进,全镇火化率稳步提升,国土规划、食品药品监督、环境保护以及共青团、妇联、信访、机关作风建设等工作连创佳绩。
过去五年是我镇注重转变作风,政府效能逐步提高的五年
加强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环境。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反对“四风”。从强化服务、提高效能入手,抓好机关各种会务、接待、食堂等后勤保障工作,严格公务车辆管理,严格一般性支出,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严格依法行政,确保权力阳光运行。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的意见和建议,重视舆论监督、公众监督。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
过去五年是我镇党建工作结硕果,党建基础进一步夯实的五年
(一)重责任、转作风,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五年来,我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发挥党委在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镇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其他成员职责范围内的主要领导责任,全镇划分为六大责任片区,构建以镇党委为领导核心,各班子成员在其责任区内各负其责,相互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镇纪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形成“不能腐”框架,拓宽线索渠道,坚决肃清群众身边的腐败,形成“不敢腐”的格局,实现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全覆盖”,构建“腐不了”架构,实现“六有”,规范化建设促进效能提高,搭建“防腐”平台,全面查处党员干部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同时突出抓好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进一步转变广大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抓好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教育。
(二)推行三项工程,党建引领显成效。一是推行“治软治散”工程,促班子团结干事。借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之机,坚持“重点突出、全面覆盖”的思路,对全镇村级党组织进行整顿,撤换不作为、不称职村级“两委”干部,选好配强村“两委”干部。二是推行“集体会诊”工程,促基层治理创新,结合我镇实际,提出了农村问题“集体会诊”工程,运用法治思维,化解农村矛盾。三是推行“书记解难”工程,促书记书记示范带动。
(三)创建一批党建示范点,夯实阵地建设。五年来,我镇结合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在全镇着力打造东村、夏初、宋村、步月、南渡和梅田五个基层党建示范点,以六个示范点为模板,促进全镇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提质。目前,五个示范点在党建阵地、组织设置、班子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组织生活等各方面符合标准化建设。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思想重视,舍得投入,先行先试,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短板。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还不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够大,市场竞争力较弱,经济总量偏小,质量偏低;支柱型、税源型、拉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几乎为零,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压力较大;镇村两级集体经济薄弱;因个体利益引发的社会矛盾时有发生,特别是农村土地、山林、海滩涂纠纷问题比较突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仍然繁重;一些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存在问题,我们将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未来五年发展计划
未来五年,是我镇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化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落实省领导对雷州发展提出的具体指示,以及湛江市第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部署,团结一致、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加强与海南相向而行,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沿海经济带西翼重要增长极、对接海南自贸港重要腹地和建设湛江市域副中心城市,实现振兴发展,并围绕雷州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跨越“四道坎”打赢“五大会战”部署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未来五年我镇发展的战略重点主要是按照雷州市委“五大会战”框架而制定的发展规划,将本镇计划铸造的“十大品牌”划分为五大板块,分别是工业园区建设与招商引资板块、圩区扩容提质板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板块,基层治理及乡村振兴板块,干部作风与营商环境板块,包括小工业聚集品牌、做大农产品产业品牌、重拾老商铺品牌、重树文化品牌、打造道路建设品牌、构建乡村治理品牌、创建文明乡村品牌、树立干部作风品牌、力创党群服务品牌和铸就党建助推品牌,由镇党委书记挂帅、任总指挥,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常务总指挥,“十大品牌”按照镇领导班子分工划分负责人、列出工作清单和完成时间节点,分别抓落实。特别是抓好以下几点:
一、做大农产品产业品牌,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提质增效。
一是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整合农业资源,打造一批规模大、有特色、效益高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加快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重点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构建集生产、经营、销售为一体的农作物产业链,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取得更大地经济效益,带动农村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二是重点扶持我镇特色农业产业企业发展,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如梅田烘干厂、南渡惠众有限公司、山坑片养殖产业、引进养牛养猪等养殖企业、北运菜市场冷冻库项目、打造本地特色小吃等项目。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农业低碳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农村节能减排,保护农村环境。在乡村振兴建设上取得新亮点,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打造小工业聚集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工业发展
正视我镇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发展的短板问题,以国道改道、城镇规划调整为契机,增加土地储备量,促进土地调整,着重提高工业经济占比。实施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工业聚集品牌。在抓好税源回置的基础上,整合现有土地资源,立足城市服务型、农产品加工型、小商品加工制造型、环保组装型经济,培育小工业聚集区。例如:打造新国道工业服务聚集区;建设对接海南自贸区,形成雷州以南地区的物流中转站;成立镇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专人专职对外提供“保姆式”服务,让原有企业和兴办公司合法化;加大力度扶持岑源混凝土公司等企业发展,引进及培育更多优秀中小型企业,力争2021年产值上亿,税收过千万的企业;加大力度支持红旗岭砖厂转型升级项目,力争2021年产值5五千万,税收达800万元;指导建新木材加工厂管理规范化、工厂合法化,积极协助建新木材加工厂升级上规项目。
三、重拾老商铺品牌,提升圩区扩容提质水平
一是扩大圩区建设用地,重点规划并做好夏初村、清坭村及新建国道附近的土地空间规划工作;将夏初路口、高田、塔仔村沿路村庄用地调整为建设用地,扩容提质。二是推进旧街区小巷小道改造和亮化工程,选取基础条件比较好的老旧巷道作为试点,分批次推进升级改造工作,确保2021年底完成圩区老旧社区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内街背巷硬底化及雨污分流管网建设;三是合理规划,吸引小商品商家聚集在东坡岭发展,逐渐形成东坡岭商业区;四是盘活国有资产,美化镇容圩貌,促进镇域经济更好发展,对电影院及旧兽医站进行“三旧”改造,将其改造为以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娱乐活动中心及商住楼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中心;五是制定镇、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
四、重树文化品牌,重塑文化辉煌
深入研究南兴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和遗址旧址,挖掘其文化内涵,以“讲好南兴故事、传播南兴好声音”为宗旨,弘扬社会正能量,并积极做好革命遗址保护与修缮工作。整合传统游灯、游军、游神民俗活动的传承工作;挖掘平兰下马碑历史故事和传奇色彩,做好古驿站(茶亭)的保护修缮工作;打造东林古村落、关新村文化旅游产业;挖掘东村部队文化、传承梅田孝文化、劳模精神;加强草洋炮楼、双溪营址保护工作。
五、打造道路建设品牌,推动全镇基础建设上新台阶
一是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保质保量完成指标任务;二是做好村村联通公路的建设工作;三是加强桥梁建设力度,下坡桥的配套建设、加快对港东仓桥梁的建设工作及山尾河段南海桥桥梁改造;四是加快南草公路的亮化、美化、绿化工作;五是加快对村间互联道路的建设,重点对200人以下村之间连接道路建设。六是加快村庄内主要巷道硬底化建设项目的推进。
六、构建乡村治理品牌,切实推动基层治理运转有效
夯实乡村治理基础,整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集体会诊、综治、公共卫生防疫、扫黑除恶、禁毒、交通劝导、微型消防、反电信网络诈骗和一村一辅警,实行联合办公服务,推动全镇34个村(社区)全部完成建立乡村治理网格化,配齐配强人员设备,完善各项制度并上墙,织密织细网格体系,明确全镇各类网格人员职责和细化各项日常工作,建立联动机制,既能单兵作战,又能合力出击,切实推动基层治理运转有效。
七、创建文明乡村品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一是打造连片示范片。以乡道Y403南渡至草洋公路升级改造为切入点,打造“安全、舒适、优美、生态”美丽乡村公路,激活沿线的旅游资源,助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深入挖掘整合沿线村庄独有的历史底蕴、文化底蕴、特色资源、自然风光,通过整合资源、辐射带动、连片发展的思路,将公路沿线资源串珠成链、连线成片,实现新农村建设由点向线、连线成片的转变。将沿线的新农村示范片中的南渡河、港东昌小岛、红树林海滩涂、万亩稻田、古民居、古村落等资源串联起来,打造一条产品丰富的“十里稻花香”乡村观光旅游带。让美丽乡村公路成为乡村旅游经济的纽带,走出一条从“输血”到“造血”的新路子,助推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成为湛江市新农村连线成片建设的重要探索。二是加强环境保护力度。要狠抓南渡河水质,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措施,紧紧围绕年度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对标对表,压实责任,以巡河为契机,加大宣传,在全镇范围内对南渡河沿岸非法养殖、积存垃圾等进行大力整治,全力做好入河口整治工作;加大黑臭水体排查治理力度;三是加强农田小流域整治力度。加大农田抗旱灌溉工程建设力度,解决“半山洋”地区的排涝问题。四是全面加强人居环境“四小园”及生态绿道的建设力度。五是强力推进“厕所革命”,以小厕所促进社会文明大进步,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六是加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力度。每年创建村级新农村示范村5个,文化村10个,将村池塘、鱼塘、古井打造成碧道红砖风景线。各村要列出具体措施,作为今后推进工作、攻坚克难的主攻方向。七是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项目,突出乡村规划管控、地域特色及风貌提升。以东村、袁新、步月、东林和宋村为试点,统一村内住房建设尺寸及外观设计,统筹规划,在落实房地一体化工作的基础上,讲究整体布局。八是对美丽乡村精品路线的打造。重点打造南渡河沿岸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力争年底前全镇90%以上村庄达到干净整治标准,5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标准。将东林古村落、草洋双溪营址、后郭新农村、东村党建文化长廊、步月示范点等景点串联成线,打造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精品线路,鼓励和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自驾休闲游和农业观光游。
八、树立干部作风品牌,激活政府服务效能
用制度规范行为,用奖励弘扬正气,用严惩抑制歪风,用成果取信于民,通过实实在在的措施,使全镇干部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切实唱响我镇“求真、实干、担当、效率”的新时代干部作风品牌。
九、力创党群服务品牌,发挥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组织保障
围绕“建好、用好、管好党群服务中心”的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党群共治”的基本理念,立足“建”是基础、“管”是关键、“用”是目的,着力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打造有温度、有特色的党群服务中心。同时也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村党支部设置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无职党员的管理,充分发挥无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三会一课”、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落实。完善镇村三级量化管理考核机制,加强镇村干部量化考核管理。严格镇、村干部行为规范,按照镇、村干部量化管理方案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村为主”管理工作机制,加大工作督查力度,促进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十、坚持标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我镇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雷州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落实“四不愁”政策,突出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持续巩固我镇脱贫成果,按照政策对脱贫户进行动态监测,保持脱贫政策的延续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五年,我镇必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南兴新发展,为建设更美丽南兴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