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堵墙往南挪30公分,排水沟按图纸修,两家以后都敞亮着走!”在雷州市南兴镇后坑村,64岁的退伍老兵湛能二蹲在宅基地边界线上,用树枝画着调解方案。这场持续20年的邻里宅基纠纷,在他连续15天的调解下,终于让张、唐两家握手言和。
自2021年成立“二哥工作室”以来,这位有着40年基层工作经验的老党员,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7起,其中宅基地纠纷占比达62%,成为当地群众心中“最接地气的解忧人”。
军魂铸心:从战场到调解现场的本色坚守
1979年,湛能二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淬炼出“不攻克阵地不罢休”的军人品格。1982年退伍返乡后,他放弃政府安置机会,从芝园村党支部书记干起,在基层摸爬滚打40年。“部队教我守阵地,现在我守的是群众的心。”2021年退休后,面对南兴镇12.6万人口中频发的宅基地纠纷,他主动请缨担任义务调解员,带着部队发的帆布包走村串户。
后坑村水库支流放鱼事件曾让镇政府头疼不已。20多户村民擅自放走承包户养殖的鱼,造成10多万元损失,双方带人群对峙。湛能二连续三天“三顾茅庐”,先到村民家聊“祖公田”的历史经纬,再给承包户算“养殖投入-市场损失”的经济账,最后拉着双方到司法所对照《渔业法》条款。当他拿出泛黄的1983年土地承包底图时,村民们终于信服:“二哥连爷爷辈的地契都翻出来了,咱得信理。”最终以8.8万元赔偿达成和解,创下南兴镇群体性纠纷调解最快纪录。
三员合一:老班长工作室的“破冰”密码
调解宅基地纠纷,得同时当明白人、贴心人和“老娘舅”,湛能二总结出“三员工作法”。在张某某与唐某某的积怨调解中,他先是拿出1998年土地确权档案当“铁证”,厘清边界争议的法律依据;再翻出两家2005年合伙打井的老照片,唤醒“共饮一井水”的邻里情;最后请来族中长者组成调解团,用“三尺巷”的典故劝和。这种“法律打底、情理搭桥、乡贤助力”的模式,让僵持十年的两家主动退让,共同出资修建了分界花墙。
工作室墙上挂着一幅特殊的“作战图”——南兴镇宅基地纠纷风险地图,红色标注历史遗留问题点,黄色预警新建房矛盾高发区。湛能二带领6名退休老党员组成“银发调解队”,每月开展“滚动排查”,在春耕、建房旺季前提前介入。2023年汛期前,他们通过排查发现5起因排水不畅引发的宅基纠纷隐患,及时协调村委会修建排水渠,避免了雨季矛盾激化。这种“源头预防+品牌联动”的机制,使南兴镇宅基地纠纷同比下降43%,“有纠纷找二哥”成为村民共识。
治乡有道:小调解里的基层治理大文章
“湛叔不仅断官司,更教我们过日子。”经他调解的宅基地纠纷,都会附一份“睦邻公约”,约定共用通道维护、屋檐滴水处理等细节。在工作中,他发现部分纠纷源于村民法律意识薄弱,便联合司法所开设“田间普法课”,用调解案例讲解《土地管理法》。数据显示,“二哥工作室”调解的纠纷中,97%实现“案结事了心和”,回访满意度达100%,其中3起案例被雷州市司法局列为典型教材。
近日,“二哥工作室”妥善处理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促成吴某某等人与蔡某某之间达成赔偿协议,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据了解,吴某某等人与蔡某某因纠纷引起故意伤害案件发生于2015年,导致蔡某某身体受伤。该案件已按司法程序核查审理完毕并明确赔偿责任,但由于双方矛盾尖锐,责任方履行意愿不足,赔偿款久未落实,蔡某某也多次到公安部门信访反映有关赔偿诉求。自纠纷发生后,“二哥工作室”工作组积极介入调解,多次走访了解蔡某某生活困境与维权诉求,同时对接责任方亲属落实思想劝导工作,经不懈努力,吴某某等人与蔡某某于2025年5月28日达成赔偿协议,双方现场签署人民调解协议书。这起历时十年的纠纷得以圆满解决,切实保障了受害者权益,为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雷州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