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扶贫产业脱贫 积极推广那毛模式致富
——记关于那毛村扶贫车间筹建和扶贫产业联盟组建的情况
在乌石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农业厅驻村工作队的倾心帮扶之下,那毛村积极打造“一村一品”,大力推动扶贫产业发展。经过镇党委、政府和工作队的不断深入调研,针对那毛村致贫原因,探索出符合那毛村脱贫致富的模式:组建以贫困户为核心成员的雷州市那毛福平种养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全村推广种植优质“福平黄金手指薯”,合作社对外进行农机社会化服务;筹建扶贫车间进行番薯深加工、组建扶贫产业联盟等等。尤其是扶贫车间的落成,丰富了“那毛模式”的内涵,使得那毛村的番薯产业发展迈向了新的台阶。而扶贫产业联盟的组建,则是扩大了“那毛模式”的社会效益,与各贫困村联合起来,互通供需信息,共同推动扶贫产业的发展。现将那毛村扶贫车间筹建和扶贫产业联盟组建情况作以下介绍:
一、配置高,打造科技扶贫车间
扶贫车间占地1300平方米,钢结构厂房,内部设置办公室、生产间、老化间、消毒间等功能区,引进了自动化红薯粉丝生产线一条,码垛机器人一台,30匹烘干库房一座,生产用水井一口。
红薯粉丝生产线是根据那毛村传统手工粉丝制作工艺设计而成的,具备自动搅拌、自动下浆、熟化挤丝、自动切断等功能,自动化程度高;码垛机器人安装在红薯粉丝生产线末端,主要作用是将流水线上的粉丝半成品进行叠堆,替代人类从事重物搬移作业;30匹大型烘干房体积180立方米,具有制冷和制热两种功能,其作用是对红薯粉丝进行干燥。车间具备日生产红薯粉丝3.6吨的能力,而且生产全程只使用电能,不产生污水、低噪音,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车间。
二、重程序,科学安排资金使用
扶贫车间筹建工作是在严谨的计划、公开透明的程序下逐步推进的。
在扶贫车间项目实施之时,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驻村工作队与合作社组成了考察调研小组,先后前往河南、广西、广东惠东县等地进行调研,就红薯粉丝消费市场、工艺、设备选择、车间生产流程等技术细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过合作社多次召开常务理事会讨论,按照《广东省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粤扶办【2018】78号)文件要求进行了充分的公示后,确定扶贫车间的总投入金额为220万元。
三、“再合作”,创新扶贫车间承包形式
为了更好发挥扶贫车间的经济效益,解决车间生产管理人才暂时性缺失的问题,合作社将扶贫车间整体打包给第三方企业承包经营。2018年4月合作社面向全社会发布扶贫车间承包信息,最终“湛江市鼎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臻公司)以承包价格最高、专业技术最强、经营渠道最广等优势,成为了扶贫车间的承包经营商。扶贫车间资产属于合作社,鼎臻公司每年向合作社交付25万元的承包金。由于合作社有番薯种植方面的优势,鼎臻公司在承接扶贫车间硬件设备的同时,也与合作社达成合作协议,由合作社提供优质番薯原材料。
这种合作机制称为“再合作”,具体的实现思路是:一是搭舞台,合作社依托省农业厅的帮扶资源,完善生产经营硬件设施;二是招商,以承包形式将生产设备和场所交给专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使用,合作社不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三是再合作,合作社利用自身成熟的种养技术,为承包企业提供优质的加工原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在“搭舞台”时所引进的生产设备要和本村所擅长种养的农产品相关。例如那毛村合作社一直从事番薯种植,所引进的生产设备是红薯粉丝生产线、番薯烘干机等。只有按照本村优势农产品来搭舞台,才会有“再合作”的基础。
合作社与鼎臻公司“再合作”是一次双赢的合作。鼎臻公司发挥商品生产和销售的优势,扶贫车间获得红薯粉丝订单,就会收购那毛村所种出来的合格番薯,公司赚钱就是农户增收。
合作社与鼎臻公司“再合作”是一次相互促进的合作。公司订单越多,番薯原材料采购量越大,农户种植番薯的积极性越高,农户就肯在如何提高番薯产量质量技术上下功夫,不断种出更优质的番薯。更优质的番薯又会提高鼎臻公司生产的粉丝质量,反过来促进了鼎臻公司的粉丝销量。
四、齐共赢,成立产业联盟
(一)成立扶贫产业联盟的背景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各个贫困村在加快发展产业、打造“一村一品”,对发展贫困村经济、促使贫困户长效脱贫、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各贫困村还是面临着一些困难与问题:缺少稳定的市场渠道、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市场感知能力差、各村之间的经济横向联系少等等。
(二)成立扶贫产业的必要性
为了打破贫困村产业发展“单打独斗”的局面,提高扶贫产业发展的质量、巩固扶贫产业发展的成果,以那毛村扶贫车间试产仪式为契机,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倡导下,由广东省农业厅驻村工作队、雷州市那毛福平种养专业合作社、鼎臻公司、广东省广业集团驻村工作队等20多家单位共同倡议成立“新时代振兴扶贫产业联盟”,以期成员之间能彼此实现资源共享、互相帮助、合作共赢。
(三)扶贫联盟的保障措施
倡议书:在联盟成立仪式之前,由雷州市那毛福平种养合作社发起的《新时代振兴扶贫产业联盟倡议书》得到了广东省林业厅驻村工作队、广东省水利厅驻村工作队、雷州市洪排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等20家单位的积极响应,纷纷在倡议书后签字表意向。
联盟章程:《新时代振兴扶贫产业联盟章程》(意见稿)已经公布,并在联盟成员之间进行了意见收集,定稿后将成为联盟成员的行为准则。章程确定了联盟由盟主、理事会、监事会以及联盟成员组成,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联盟大会。盟主由选举产生,一届3年,负责联盟内全面工作;理事会执行联盟大会的决议;监事会监督决议执行情况。
联盟交流平台:为了与联盟成员更加紧密联系,扶贫产业联盟推出了线上交流平台。使用智能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并完成注册登录,即可实现线上联盟事务处理、公告公示、即时通讯、需求信息发布等功能。
五、高效益,经济与社会影响范围广
经济效益:扶贫车间建成后,预计年加工鲜薯800吨,加工番薯淀粉30吨、番薯粉丝15吨,年利润近30万元。带动番薯种植面积1000亩,可带动15-20位贫困户固定务工,每人每年可增收2万元; 以那毛村为例,目前番薯良品率约为75%,按照亩产量3500斤计算,每亩地有次薯875斤。次薯市场价格一般为0.2元/斤,每亩地次薯仅收入175元左右。用次薯加工为番薯粉丝后,每5斤番薯可产出1斤粉丝,每斤价格为10元。比直接卖鲜薯收入倍增。同时,在村内建设番薯产后车间,可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及原材料损耗率,吸引本村劳动力就近务工。
社会效益:扶贫车间建成后,可以有效吸引本村年轻人回村就业,知识青年可以在这个平台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三农,开创带领全村致富的新途径。有利于推动番薯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打造雷州特色农产品,形成规模效应,打造品牌效益,增加农户收入。同时国家大力倡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此扶贫车间为发展契机,不仅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更有利于增加农户收入,推动精准扶贫产业落地并长久发展,从而为番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产业示范。
另外,新时代振兴扶贫产业联盟的成立,扩大了那毛村扶贫车间的社会效益:
1、产业联盟促进产业发展。各个贫困村、农民专业经济组织以及产业载体联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产业互补、信息交流、供销合作的良好态势,实现1+1>2的效果,实现贫困村增收带动贫困户脱贫的目的。那毛村扶贫车间的红薯粉丝产业也将在联盟中得到发展。?
2、扶贫产业联盟是贫困村、农民专业经济组织联系社会大市场的纽带与桥梁,可以帮助贫困村与市场需求方沟通,推动贫困村农产品对接市场轨道,开拓更多市场销售渠道。例如,利用那毛村红薯粉丝的销售渠道,可以搭车销售其他贫困村的优质农产品。
3、成立联盟,有利于联盟成员提高资源利用效益。联盟成员可以互相宣传、分享精准扶贫产业政策,发挥各帮扶单位的资源优势,互为联盟成员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倾斜。成员间互相协助产业项目实施,可盘活各贫困村的闲置资源。
4、促进联盟成员之间的横向联系,尤其是加强供需两端的信息交流。可联合开展农村人才培训,包括种养技术,农机操作、农产品销售等,提高成员管理与技术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