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府发〔2018〕1号
关于印发《英利镇气象灾害防御培训计划》的通知
各村(社区)、各机关单位:
《英利镇气象灾害防御培训计划》业经镇党委、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向镇政府反映。
雷州市英利镇人民政府
2018年3月8日
英利镇气象灾害防御培训计划
一、培训时间:
每年6月上旬、11月上旬
二、培训地点:
镇政府会议室
三、培训内容:
(一)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
旱灾 是我国一种主要的气象灾害。在一些地区虽有一定的水分条件,甚至降水丰富,能够满足大量人口与经济的需要,但是若在一段较长的时段(几个月甚至几年)降水异常偏少,以致于不足以维持该地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需要,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员死亡的事件,这就是旱灾。旱灾分布很广,不仅是多雨地区的严重自然灾害,甚至在半干旱地区也是严重的自然灾害。旱灾是我国占第一位的气象灾害,影响面最广、最为严重。旱灾在我国分布虽广,但程度并不同。
雨涝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我国古代典籍中通常将连续的大、暴雨记为“霖雨”、“淫雨”。“霖雨如注”、“淫雨不绝”即为连续的大暴雨。雨涝是气象灾害之一,它是长期降水或瞬时大量降水(如暴雨、大雨)而产生的大量积水造成山洪暴发、河流泛滥、内涝洪水,从而使庄稼歉收或绝收、交通及通讯受阻、海难、人畜疾病及伤亡,这种灾害叫做雨涝。我国是世界上出现暴雨较多的国家之一,降雨量集中且强度较大。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往往在几天内降雨量就达到或超过常年平均降雨量。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因此雨涝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间性。
寒潮与冷冻灾害 寒潮: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是聚积在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迅速南下,入侵我国,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冷冻等灾害发生。这类天气过程称为寒潮或强冷空气。寒潮是从9月至来年5月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而灾害严重的季节是春、秋二季。冷冻灾害:当气温异常降低时,往往造成人及动植物的伤亡和许多物体的变形、断裂等而引发一些事故,并导致人畜伤亡及经济损失,这种现象称为冷冻害。 冷冻害也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可分为冷害和冻害。冻害:指近地面空气温度从0?C以上骤然降到0?C以下,或者在冬季或早春相当一段时间的平均最低温度低于多年平均值,而造成动植物伤亡和经济损失。冻害包括积雪(雪灾和白灾)、冻雨(雨凇)、霜冻害、积冰、冻害等5种。冷害:指农作物在生育期间遭受低于其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温度(但仍在0?C以上)的侵害,引起农作物生长期延迟,导致农业减产。冷害包括低温害、倒春寒、寒露风等。我国冷冻灾害的特点:发生范围广、季节性和时段性强、地域性强。主要有南方春季低温连阴雨,又称“倒春寒”;东北地区夏季低温冷害;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寒露前后低温冷害,又称“寒露风”。冷冻害的次生灾害有农林灾害中的作物、林木疾病;水文灾害中的水污染;地质灾害中的沙漠化。
飑灾害风飑灾害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是指冰雹、雷雨、大风、龙卷风、雷暴等强对流性天气造成的灾害。这种灾害易引起山洪暴发、交通通讯受阻、人畜伤亡、交通事故、灾难和火灾等问题。风飑灾害的特点是突然出现狂风暴雨或冰雹,来势迅猛,危害时间短,影响范围小(有的人也称它为局地风暴),但破坏性很大。风飑灾害造成的灾害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风灾(包括雷雨大风和龙卷);二是雹灾;三是暴雨洪涝。当形成灾害时常常都有,但造成灾害的主要原因不同,有时三并重,有时二种或一种灾害为主。除了旱灾、雨涝、热带气旋、冷冻和风飑等主要灾害外,我国还有一些危害仅次于上述灾害的气象灾害。 暴雨是种重要的气象灾害。它不仅是产生洪水灾害的原因,而且还是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原因。我国是一个暴雨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一般说,年雨量较大的南方的暴雨频次远高于北方,但是北方植被条件不如南方,雨水汇流速度很快,造成的灾害也更为严重。我国的暴雨主要集中在夏季风盛行期间。特别是冬、夏季风的锋面的雨带和台风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
高温和干热风 我国夏季比同纬度地 区气温明显偏高,高温也常常是一种严重的灾害。如果把气温大于35?C作为炎热日,那么我国东部各地都有可能出现炎热日。其中东北平均每年不到1天,河北平原在10天以上,北纬26~30?之间一些地方大都在30天以上,许多地方超过40天。特别是在南方,盛夏高温高湿往往同时出现,这就更加阻碍人体汗液挥发,因而更觉闷热难当。近几十年来,城市的热岛效应更增加了热害的严重性。高温天气容易让人感觉不舒服,以至引发多种疾病,尤其是对露天作业和年老多病的人来说危害更大。容易造成中暑、机体失调,引发各种疾病甚至死亡。高温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造成的危害称为热害,这种危害常常造成农作物减产。干热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热害,它是高温低湿与一定风力组合而成的综合性农业气象灾害。干热风一般出现在春末夏初我国北方麦区小麦灌浆乳熟阶段至腊熟前期,可以造成农作物减产或品质下降。
(二)、如何防御台风
“台风造成强降雨,易引发山洪暴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极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除了政府部门应加强预防,及时组织群众转移避险外,最有效的办法是社会和个人都要具备足够的避险知识和意识。”许彬认为,防范台风应注意以下3方面:
1、气象部门会不间断地发布台风最新消息,人们要通过媒体及时了解台风最新动态;检查并加固房屋的附属物件,检查并且准备关好门窗;在预报有大风时,外出人员要注意防范高空悬挂物、广告牌、花盆等坠落造成的伤害。
2、台风来临前,首先要明白自己是否处于台风袭击的危险区域;如处于危险区域要了解安全逃离的路径,以及政府提供的避难场所的地点。如果居住在移动房屋或高地上容易被洪水(或泥石流)冲垮的房屋里,人们必须时刻准备着撤离。
3、台风预警信号发布时,要听从当地政府部门的安排,及时撤离;只有宣布撤离地区安全之后,才能返回。当出现暴雨和山洪地质灾害时,道路有可能被封锁,若遇到路障或者是被洪水淹没的道路,不要为了赶时间而冒险趟过湍急的河沟,切记要绕道而行。
(三)、暴雨防御常识 发生洪水如何自救
预警信号分四级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蓝色预警信号表示: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此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学校、幼儿园应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相关部门应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黄色预警信号表示: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此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相关地区、人员应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相关部门应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橙色预警信号表示: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此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 相关地区、人员应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相关部门应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红色预警信号表示: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此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停课、停业,立即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暂避;相关部门应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四)、发生洪水如何自救
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发生了洪水,如何自救呢?
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会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4、在城市,如果连降大雨,应当注意防止城市内涝所造成的车库等低洼地带渍水。行人行走或车辆出行时,应避开危墙、危险区域,注意人身、车辆安全。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6、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
(五)、百姓如何防范寒潮
1、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2、居民要注意添衣保暖,尤其是要做好老弱病人的防寒工作。3、外出要采取保暖防滑措施,当心路滑跌倒。4、司机要采取防滑措施,注意路况,听从指挥,慢速驾驶。5、牧民应将野外牲畜赶进棚圈内喂养。6、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应停止作业。7、处在危旧房屋内的人员要迅速撤出,尤其是遇到暴风雪时。8、提防煤气中毒,尤其是采用煤炉取暖的居民。9、如被暴风雪围困,尽快拨打求救电话。
(六)、干旱及防御措施
干旱通常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干旱气候,指因长期无降水或少降水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气候现象;二是干旱灾害,指在某一个时段,通常是30天以上的时段,降水量比常年同期的平均值显著偏少,并导致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受到较大危害的现象。导致干旱的直接原因是缺少自然降水(雨或雪)。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对干旱有不同的定义,如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农业干旱、社会经济干旱等。干旱至今仍是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干旱灾害分布范围广,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
农业防御干旱的措施
1.种植耐旱作物和品种,如谷子、豆类、胡麻等。
2.修建水平梯田、条田,可比坡耕地蓄水量增加5成以上。
3.早伏耕,伏耕闭口或雨后耙耱,以增加土壤贮水量。
4.采取滴灌、喷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措施。
5.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临界期,灌关键水。如小麦是孕穗到抽穗期,玉米是“大喇叭口”期到乳熟期,高粱和谷子是孕穗到灌浆期,马铃薯是开花到块茎形成期。
6.用地膜、秸秆或砾石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消耗。
7.将保水剂掺入土壤,抑制土壤水分蒸发。
8.用黄腐酸等抗旱剂拌种或对叶片喷施,减少水分蒸腾,抗旱增产效果明显。
9.麦收后尽早深耕、翻耕灭茬,及时耙耱,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10.在降水特少、干旱严重年份,可采取等雨来了再耕的方法,实现耕播一次完成。
11.利用道路、场院、屋面等天然集流场,配套修建蓄水窖。
12.在山、川、塬利用集流槽,实行涝池与泥窖配套。
13.渠、井、窖结合,在机井周围、渠道沿线兴建蓄水窖,既可贮备水源,又可扩大灌溉。
防御干旱的措施
1.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人工增雨是抗旱减灾的主动性措施,其方法是在有形成降雨条件的云层中播撒催化剂,促使云层早下雨、下大雨。
2.拦截和蓄存雨水、雾水拦截和蓄存雨水可采用多种方法,如修建山间小水库、修筑塘坝和沟谷中的小低拦水坝及大水窖、山坡上的蓄水窖、集雨窖等。收集雾水可采用“张网”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雾较多的山区、农村。
城市干旱防御措施
1.建立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
2.加强节水工程建设,实现水的良性循环。
3.开展洪水、雨水的管理和利用,增加新的水源。
节水方法
1.刷牙:改不间断放水为口杯接水。
2.洗衣:改少量、单件洗涤为衣物集中洗涤,减少洗涤剂过量。
3.洗浴:改过长时间不间断放水冲淋为间断放水淋浴,避免过长时间冲淋。
4.炊事:改水龙头大开、长时间冲洗水果蔬菜为控制水龙头流量、间断冲洗。炊具食具上的油污,先用纸擦除,再洗涤。
5.洗车:改直接用水管冲洗为用水桶盛水或节水喷雾水枪洗车。
(七)、如何正确防御高温热浪天气
高温避险要点:
1.白天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10—16时不要在烈日下外出运动。
2.暂停户外或室内大型集会。
3.若外出,应采取防护措施,如打遮阳伞,穿浅色衣,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
4.不宜在阳台、树下或露天睡觉,适当晚睡早起,中午宜午睡。
5.要留神蚊、虫咬伤,避免器械碰割伤,开水、滚油烫伤等,因为高温天气下伤口极易感染。
6.要特别注意防火。
特别提示:
1.浑身大汗时,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应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
2.电扇不能直接对着头部或身体的某一部位长时间吹。
3.空调温度不宜过低。
特殊人群怎样安全度夏:
对于特殊人群,在采取一般高温热浪预防措施的同时,还应该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对老弱病人
1.经常做健康检查,如遇不适,要及时就医。
2.最好不外出,如外出,一定要有家人陪同。
3.宜多静坐,戒躁戒怒。
4.不要过分纳凉,但居室要通风。
对婴幼儿
1.避免衣被过暖过厚,衣着以宽松、透气、短小为宜。
2.不宜过多吃冷饮,食物要新鲜、煮透。如出现消化不良,要及时就医。
3.居室要通风,最好不要睡凉席。
4.提防烫伤。
对孕产妇
1.居室要通风换气,切忌大捂大盖,最好不要睡凉席。
2.常洗澡,勤换衣,衣着以宽松、透气为宜。
3.不可贪吃过凉食品。
对露天高温作业者
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间作业。
2.工作场所要准备必要的饮料和防暑药品。
3.如感不适,应迅速结束劳动,转移到阴凉处休息。
四、培训主要对象
村委会(居委会)干部、气象信息员和气象志愿者。
五、培训讲课人员
镇(街)应急预警指挥人员或邀请市气象局工作人员。
2018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