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省市卫健部门每天公布的最新疫情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每天多少人确诊,他们去过哪些地方,有多少密切接触者……
您知道这些调查工作是由谁来做的吗?其实这些信息就出自于一群特殊的“福尔摩斯”,也被称为“侦察兵”的流调员们。他们不像医护人员那么引人注目,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但是,他们同样是这场抗击疫情战斗的主角,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健康守门人”作用——他们就是市流调工作专班队员们。如果说流调是战争中发现新冠肺炎病毒敌人的关键,那么流调队员就是前沿阵地的“侦察兵”。
流调员的工作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破案”的?4月17日,记者走近这群在战疫一线默默奉献的人。
自龙门4月5日陈某珍密接者转为阳性病例发生后,我市第一时间抽调200多人的精兵强将,成立疫情流调“尖刀班”。他们在第一线日夜奋战,逆行而上、直面危险、冲锋陷阵,扛起了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分析和密切接触者排查的重任,舍小家护万家,为守护我们的城市“负重前行”。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妇联主席、流调专班总指挥陈小华多次组织召开会议,要求大家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指要求,全面激活,人员全部到岗,启动情报信息一级响应机制,全面开展数据排查、流调溯源等工作,全力以赴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她既是指挥员坐镇指挥,又是士兵与大家深入前线,常常跟流调人员一起奋战在抗疫第一线,通宵达旦,日以继夜,因为说话太多,声音沙哑了,上火了,还是坚持在流调办公室,家都顾不上回,孩子经常打电话问:“妈妈什么时候回家啊?我好想你啦”,她每次都回答:“很快就回家了,听话好好学习哈”。
市疾控中心主任郑宏林告诉记者,流调就像是在“排雷”。流调工作是与病毒赛跑,是整个疫情防控工作中重要的一环。疫情发生后,每一名确诊患者,就有许多相对应的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把他们找出来,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治,能够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这除了专业、职业精神,更需要敬业精神。他们是切断传染源的“特种部队”,有着“侦察兵”一样的队员,用专业知识追踪、调查一切与切断传染源有关的信息,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流调专班陈伟,从事疾控工作多年,他带领战士们奋斗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自抗击疫情的战斗打响以来,他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没吃过一顿像样的饭菜,但是他依旧精神抖擞,以战时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工作中,并为各医疗机构和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
陈东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预防股负责人,4月4日上午,他刚回老家,凳子还没坐热,就接到湛江疾控的电话告知有一名山东病例4月1日曾在我市活动过,他马上请求公安协助追查病例活动轨迹,驱车赶回岗位,根据病例的活动轨迹,进行现场流调和收集信息,研判重点场所和涉疫人员,饭都顾不上吃。晚上在已管控的涉疫人员中发现一名核酸阳性人员,立即升级管控,启动应急方案,他又是通宵达旦在办公室工作,一连十几天,吃住全在办公室,还在感冒中的他叫同事买点感冒药,因为持续的超负荷工作,高血压发做,满脸通红、头晕,用冷水洗把脸,稍息一会,继续工作。想到的是如何能够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保护雷州的平安,尽一个疾控人的职责,体现共产党员的本色。”
洪凌,2021年6月做为单位骨干曾派去吴川支援吴川新冠肺炎疫情,这次在本地出现疫情,他更是第一时间冲在前线,到疫情重灾区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甄别重点场所和涉疫人员,研判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分别提出管控意见。他感冒未好,还在咳嗽中,声音嘶哑,一通宵下来,几乎说不出话来。早上从现场赶回来办公室抓紧收集信息,写流调报告,又忙一天不休息,实在太困就趴桌子上打个盹,一连坚持十多天,为的就是尽快能控制疫情,保护雷州人民的平安。
“当初为什么要当流调员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市纪委一级科员尹检略显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疫情当前,人人有责。我想为雷州抗疫做一点贡献。他发挥职业特长,提供技术支撑,第一时间对病例和核心密接进行行程轨迹比碰,为疫情指挥部科学施策和精准防控提供重要依据,他每天早上6点多钟就到办公室工作,中午不休息,一直在电脑旁,工作到晚上12点,有时工作到2点多钟。他共比对轨迹109人;还对37个身份不明人员进行身份甄别和落地管控。他积极宣传法律,教育引导不配合流调的对象15人,为疾控部门快速“找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市公安局治安出入境管理大队副股长陈宇栋,还有市疾控中心流行病预防股蔡金坤等同志,雷州籍志愿者郑小娟,为了家乡抗疫,她主动申请加入流调专班资料组。他们舍小家顾大家,面对繁琐的工作、超负荷的工作量,他们没有一句怨言,坚定地留在“疫”线,投入到高强度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中。这些天,他们和队员们夜以继日的工作,为的就是能跑赢病毒,阻止疫情的传播。然而他们无怨无悔,只因为他们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只因他们是疾控人。
茫茫人海中,只为找寻你。这就是流调组,他们是切断传染源的“特种部队”,是像“侦察兵”一样的“战士”。每一条新发布的疫情信息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他们是真正的幕后英雄,他们没有白天黑夜之分……在抗疫战争中,家成了最遥远的地方,愿深夜的微光照亮他们前行的脚步。
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在我市各级部门团结奋战、密切配合下,我市战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让我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战疫还未结束,还需要我们打起精神不放松,众志成城剿“顽敌”,最终打赢这一场疫情阻击战,迎来雷州百万群众的平安健康!(市融媒中心记者:戴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