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扛责担任
精准帮扶克难奋进
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雷州共有省定贫困村73个,相对贫困户26866户91059人。经过4年扶贫攻坚,截至2019年12月,全市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6.7亿元,全市实现相对贫困村退出率100%,贫困户26704户、贫困人口90337人脱贫,脱贫率99.2%…… 雷州市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县级市。近年来,雷州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发出了脱贫攻坚战的进军令,吹响了攻城拔寨的冲锋号,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昂首进发,形势向好,令人欢欣鼓舞。 期间,全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责任感,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补短板、强弱项,尽锐出战,推动扶贫攻坚决战实现全胜。
完善机制确保工作稳步推进
让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事关雷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和湛江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和脱贫攻坚有关会议等,认真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强化对脱贫攻坚工作领导,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牢牢扛在肩上,真抓实干、克难奋进,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乌石镇那毛村党部成为基层脱贫攻坚坚强堡垒
雷州市明确要求各镇(街)党政主要领导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坚决把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好、推进好、落实好,构建“三级书记抓脱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良好局面。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人人把脱贫攻坚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对脱贫攻坚工作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重视。
全市强化思想认识,全面压实市、镇、村三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切实做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措施上抓实抓细抓具体。强化党建引领,坚持组织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建160多个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以点带面打造脱贫攻坚坚强堡垒。加强帮扶力量,选派21名挂职副镇长、250名十百千回乡干部专职抓扶贫。加强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在全省率先探索县级扶贫项目库建设新路子,全市入库扶贫项目共2574个。去年7月,省扶贫办在雷州市召开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和扶贫资金绩效管理现场会,对雷州市的工作成效充分肯定并予以推广。
建设39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在实际扶贫攻坚工作中,雷州市以73条省定贫困村391个自然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通过铺设硬底化道路、建设公园、文化楼等,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组织开展“集中整治月”活动、“全民义务清洁日”活动和“千干回乡促整治”活动,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前,全市61.01%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146个自然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73条省定贫困村全部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
花烂漫、花清香。绿色休闲,美丽乡村好去处
记者了解到,在全市整村脱贫的贫困村,各个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公共服务水平和农民精神面貌实现了“脱胎换骨”的提升。4年来,全市突出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
初春时分,记者从雷城前往沈塘镇揖花村,一进村就看到,水泥巷道四通八达,路面打扫得干干净净,路两旁边绿树红花,并安装起漂亮太阳能路灯。休闲区安装了健身设施,风景池塘风景如画,身处其中俨然来到城区小公园……“都是政府出钱支持,给咱们整治了村容村貌等,今后的日子将越来越好了。”对此该村村民无不欢喜的畅言喜人变化。记者了解到,在省林业局的大力扶持下,揖花村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宜居环境等得到明显改善,该村荣获2019年度“湛江市文明村”称号。
长期的扶贫攻坚工程不仅靠外部“输血”,更靠贫困地区自身“造血”。脱贫致富最终还是要靠强有力的产业带动,为让贫困村庄的群众不再有“等靠要”思想,雷州市一直致力于创新扶贫模式,全市以产业扶贫为主要抓手,采取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动力输转培训等有效手段,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沈塘镇茂莲村番石榴火了乡村旅游业
沈塘镇揖花村土鹅养殖贫困户喜上眉梢
覃斗镇流沙村珍珠养殖加工带动群众就近就业
中交广州航道局定点帮扶雷州市客路镇东坑村委会。该村委会黎家伍村的贫困户何妃料有3名孩子,1名读书另2名在家待业。其家庭有富余劳动力,却因没技术只是务农收入微薄。该局引导群众在村里成立起农业合作社,并打造起葛薯种植基地产业,让其夫妻俩到合作社基地管理种植,并以“劳力入股”,推荐其2名孩子到外面打工。如今,该贫困户每月有4人领取工资收入,夫妻俩在收入有积蓄之外,还独自承包了40亩园地搞种植,已于2019年底实现脱贫,致富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员办事处定点帮扶流沙,因地制宜打造了光伏发电、珍珠养殖加工、海产品加工冷链等三大特色产业。其中,光伏发电年收入达80万元,可长期为每位贫困户带来人均年收益1400元左右。珍珠养殖加工以社会捐款资金300万元入股基地,由尊鼎珍珠有限公司负责日常管理和经营,保底分红30万元平均分配至全体贫困户。同时,还有50多名贫困群众在该公司就业,每人每月收入达到4000元左右。海产品加工冷链行业,年收益90万元,可为贫困群众提供至少60个就业岗位,每月人均增收达到3500元以上。 智力扶贫是实现精准脱贫彻底解决代际贫困的重要举措,是针对贫困村庄教育发展水平落后,贫困人口农业生产技能、外出务工技能较低而提出的帮扶模式。雷州市坚持扶贫先扶智、扶智靠教育,制定相应的帮扶对策,分层次、分步骤地改变贫困村庄教育面貌,成为了开发式扶贫的有效举措。 省农业农村厅帮扶乌石镇那毛村以来,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就业技能培训方面,依托省内外高校科研单位技术资源,举办测土配方施肥、种植、病虫害防治和农机作业等技术培训超20期;举办“粤菜厨师培训班”,培训实用人才50多人。教育保障方面,从团省委争取了4名支教老师来那毛村小学支教;邀请了长江公益基金来那毛开展“农村儿童美育教育”调研,争取师资力量支持。 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政府、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顺德区人民武装部等单位帮扶雷高镇大群村,扶贫工作除了100%落实教育补贴外,在此基础上每年还给每位学生按照义务教育阶段补助1000元生活费、高中职高阶段补助2000元生活费,大专以上补助3000元生活补助等。2016-2018累计投入教育扶贫资金148.165万元,其中工作组投入53.4万元,政策帮扶资金94.765万元。全市的教育扶贫工作,在兜住底线加强“输血”的同时,强化教育扶贫拔穷根的“造血”功能。对学生资助实现“应助尽助”,让更多困难家庭学子享受资助政策的“甘霖”。同时认真落实教师边远地区的工作补贴,为乡村教师“下得来、留得住、教得好”创造条件。并突出技能培训,着力促进贫困人口就业。积极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技术培训等。据统计,我市鼓励支持贫困户自主创业就业,举办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2753人次,实现20105人就业、341人自主创业,带动53000多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