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今年6月4日,湛江市委主要领导率队到雷州调研督导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一路走访了该市附城镇南田村、雷高镇山后村、调风镇调风村、调风镇南田村、东里镇六格村、英利镇青桐村,实地感受新农村建设和新时代乡村振兴带来的喜人变化……
英利青桐洋——生态宜居风情独特
去年以来,雷州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精准施策,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坚持每周下乡明察暗访,对重点问题和重点任务持续督导。
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全市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导向,持续强力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解决了垃圾围村问题,及全市“四沿公路”的“一路一袋”问题,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记者走马雷州,发现农村环境脏乱差形象彻底改变,66%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标准,189条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标准。广大老百姓对变得干净整洁的农村生活环境啧啧称赞。
在推进美丽家园建设的进程中,全市不仅积极改善人居环境,还因地制宜将文化文明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之中,形成本地特色新景观,提升生活品位,延续绵绵乡情。一幕幕的美丽蝶变,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调风南田村——文化公园传播孝道
崇德向善
文化引领活了乡村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引领。
其中,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是一条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是探寻文化血脉、弘扬固有文化传统的一种精神原动力。对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附城南田村——清端园内廉政熏陶
附城镇南田村是南粤先贤、明清时期岭南“三大清官”之一——陈瑸的故乡。雷州市委依托廉吏故里,弘扬廉政文化,以陈瑸故居为中心扩建而成园林式廉政教育基地清端园,园内有陈瑸故居、陈瑸诗廊、荷花池、思贤亭、陈瑸纪念馆、陈瑸史迹展览馆、多功能展示厅,是湛江市爱国主义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雷州市文化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该村将依托清端园文化资源和东洋粮田,抢抓机遇立足于现代农业、观光农业、文化旅游等绿色生态资源,广泛发动乡贤,争取更多资源,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掀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
东里六格村——巷道管理有序
无独有偶。调风镇南田村是南粤先贤陈昌齐故里。陈昌齐,字宾臣,号观楼,他一生卑以自牧,谦谦君子,虚怀若谷温其如玉,人们都熟知观楼公“有千年禄切,无百年观楼”睦邻处世的佳话。陈昌齐一生刚正不阿,廉政恤民两袖清风,最恶势利之交,从政数十年未尝一趋权贵之门,亦留下一生傲骨斗和珅的美谈。村里的陈昌齐史迹陈列馆初具规模,简朴大方。村子的公园里,当地群众熟知的处世名训也被“整装示人”,每天成为路人“必读典故”,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
不甘落后
文明励志美了乡村
来到雷高镇山后村,红色励志标语“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路旁的墙壁上格外醒目,真正实现“路人皆知”。该村通过支持贫困户自主发展生产、产业分红、推荐转移就业、提供公益岗位、解决住房及改善居住环境等帮扶措施,使全村85户贫困户280人于今年4月底实现全面脱贫。
观楼公故里——史迹陈列敬重乡贤
调风镇调风村是省定贫困村。尽管如此,该村不甘落后齐心协力,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场风景怡人。只见村民们三五成群的在树下纳凉,好不惬意。截至目前,该村建档立卡扶贫户102户385人均已符合“八有”标准,全部实现脱贫出列。
调风南田村——处世名训睦邻友好
东里镇六格村是革命老区村庄。村民历来相信“依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幸福的日子”,自发实施“网格化管理”村场,开展常态保洁,组织绿化美化家园,鸡鸭圈养在林子里,村庄环境优美舒适,呈现一幅宜居村庄新画卷。村干部说,全村人人齐参与,实现了从传统散养到科学集中圈养的转变,指导村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英利镇青桐村田园风光秀美,生态宜居。该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与广东南派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每年收益为固定分红10%,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村民表示,要保持好乐观的生活态度,用勤劳的双手和顽强的意志实现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