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南沙区派驻雷州市附城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工作侧记
日期: 2021-10-17 23:50:17
来源:雷州市融媒体中心
文字:【 访问:-
“望闻问切”把脉开方
精准助力乡村振兴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消除返贫风险,广州市南沙区派驻湛江市雷州市附城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驻镇工作队)会同附城镇农办、村委相关负责人,深入附城镇各村开展了分类走访脱贫户等工作,以“望闻问切”工作法,察民情、听民意,找准问题,开准药方,让乡村振兴战略在附城镇落地开花。

望村情——
摸清脱贫底数

  8月10日至9月14日期间,驻镇工作队分三组共出动153人次,行程620余公里,对33个行政村88条自然村进行全覆盖走访。采取到村委座谈了解、入户察看实情和监测对象逐个建档等方式方法,深入了解摸清核实原脱贫攻坚建档立卡户现状,分类分项建立台账,实现底数清、数据实、情况明的工作目标。驻镇工作队在与村民座谈时,主要从村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措施做法、防止返贫工作重点难点、脱贫户总体收入等情况着手,详细了解现有帮扶政策接续、脱贫情况、扶贫资产资金维护管理、脱贫户生活收入有无重大变化等情况。同时,驻镇工作队会同村“两委”及“网格信息员”交流座谈,明晰各方职责,商定形成联动机制,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实施监测对象动态管理,实时监测防范因病因残致贫等“九大类型”风险,严防发生因工作、责任、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返贫,及时排查预警区域性、规模性返贫风险,科学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帮扶举措,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图片

调研座谈

  据统计,附城镇在脱贫攻坚战时,建档立卡贫困户1693户6047人,已于去年全部实现脱贫。

闻民声——

找准问题症结

  驻镇工作队积极沟通附城镇农办,召开工作会议研究,结合所驻镇实际,走访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一方面通过听村民讲述来获知乡村人员结构、民风、种养、产业情况等,精准掌握其“家底”;另一方面通过听村组两级干部的介绍,来获取更多村情民意,了解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帮扶产业等情况。

  通过多渠道了解,驻镇工作队掌握到致贫返贫风险主要在于各村的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大而不强,第一产业以水稻等传统种植为主,全镇6.5万亩粮田缺少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特色少、效益低;缺少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全镇只有雷州市恒业水产有限公司一家企业从事水产专业养殖,产业链条短,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规模化不成熟;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大型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缺失,就地就近就业岗位不多,自身发展能力不足。

图片

实地走访

  驻镇工作队提出,要坚持开发式帮扶,立足镇情村情,依托“东洋”万亩连片良田,发展以优质水稻和大棚西瓜种植为主的现代化种植业;盘活沿海优质养殖塘786亩,以村集体承包经营的方式养殖类型多样的水产品,因地制宜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农作物,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先支持农业合作社等与农户具有密切联系的经营组织,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农企融合共赢模式,实现农业提质、农民增收。

问能人——

凝聚帮扶合力

  驻镇工作队主动承担“搭桥牵线”职责和“信息反馈员”角色,积极对接各级部门人员,共谋附城镇发展规划。

  驻镇工作队与附城镇党政主要领导同商附城镇发展“蓝图”。“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挂点联系附城镇埔西村,给予悉心指导和支持,让我们在更高站位、更高层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附城镇党委书记胡堪省向驻镇工作队介绍道,附城镇拥有万亩连片良田和上万亩海滩涂,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后劲十足;同时是雷州市扩容提质的重点镇,是高铁新区开发建设的重点镇,区位优势独特,叠加发展机遇显著;附城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清端园”是省廉政教育基地,而且革命老区、红色村众多,红色旅游、乡村田园旅游发展潜力大,在实现乡村振兴“五大工程”上具有坚实的基础。

图片

问计求教

  驻镇工作队还问计求教广东省社科院高水平专家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资深教授,为具备发展产业条件和潜力的乡村号诊把脉。提出可以借助滨海城市的区位优势,将10余条村庄围绕的30公里海岸线和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打造成为附城“绿色名片”;充分利用沿海10个村庄浅海滩涂、红树林保护区、南田村陈瑸纪念馆、岚北村“碑廊”等特色资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改造沿途特色民房民宿,发掘新的网红打卡点,撬动全镇旅游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

切要点——

开出发展良方

  在摸清底数后,驻镇工作队会同附城镇党委政府,围绕乡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整治等关键要点,梳理提出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

  挖掘资源,致力于产业发展。以雷州市富龙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雷州市麻演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引导更多的农产品向大城市销售,积极参与各级展销活动,推销帮扶产品。积极抢抓“工业立市”的机遇,鼓励监测对象以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产业发展,多渠道增加收入。

图片

挖掘资源

  广开门路,致力于人才振兴。动员龙头企业、致富能人、实力乡贤发挥自身优势,带动脱贫户发展生产。对有发展能力和意愿的监测对象,通过“粤菜师傅”“乡村工匠”等培训平台开展技能培训、参观学习、外出就业,强化技能,开阔眼界,积极拓宽增收渠道。

  立足宜居,致力于环境改善。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重点推进南田、岚南、北泮洋等乡村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提升乡村的村容村貌。

  提升群众生活水平,致力于收入增长。健全帮扶项目低收入群体参与机制,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机制,通过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贴等方式增加农村低收入群体收入。

  记者:林皇养 通讯员:吴轶元 候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