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粽”一心端午义卖与爱同行
“粽情”端午爱心义卖,真情演绎“童”样精彩。6月1日,雷州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关工委主办,唐家镇中心小学承办的“夏天里的成长——端午探秘”主题活动火热举行,1300多名师生在有关领导、教师家长、志愿者及乡村振兴等的支持帮助下,动手制作并义卖2000多只粽子,以“帮带教”形式的实际行动传承传统文化,用真情与爱同行,度过一个“粽”不一样的儿童节。
为帮助学生探寻端午文化,挖掘学科背后所隐藏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团队协作等能力。同时,为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领学生走进中国传统文化,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乡土文化,让文化味、家乡味滋养学生的心灵,培植学生的爱心,雷州市多单位联合学校,巧借“端午节+儿童节”期间开展活动。
当天一大早,唐家镇中心小学校的校园热闹非凡,全校19个班级985名学生,还有老师家长以及志愿者等400多人都兴致勃勃赶来参加活动。记者看到该校六(2)班的课室,学生们分为“‘粽’横四海”“万‘粽’一心”“不负‘粽’望”等多个学习小组,在市关工委及学校老师等的指导下,纷纷拿起粽叶,饶有兴趣地学习起了如何包粽子。折粽叶、填糯米、裹叶子、扎线……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忙得不亦乐乎,大家你争我赶,不甘落后。不一会儿,一个个饱满漂亮的三角粽子、四角粽子就包好了。
看着经过自己的亲手劳作,一件件精美食品由此诞生,孩子们的心里都乐开了花,人人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瞄准时机成熟,市关工委的蔡庭爷爷、陈福国大哥哥等人趁热打铁,适时向学生们抛出了“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制作粽子仅仅是一种美食吗?”等问题,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热情给学生们讲述屈原投汩罗江的爱国故事,告诉孩子们端午节是中国首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指出端午节蕴藏的文化内涵,加深他们对世界文化遗产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激发起对我国传统节日的热爱,培育起崇高的爱国情怀和深深的文化自信的种子。
值得指出的是,此次活动在乡村振兴办广州驻唐家镇帮扶干部及蒙牛学生饮用奶(湛江)推广中心的支持下,该校学生还把精心制作好的粽子拿到商场进行义卖。记者看到义卖现场气氛火爆,一名名学生认真当起“售货”员,吸引群众纷纷驻足购买。期间,每义卖出一只粽子,小小“售货员”都会记下顾客的性别、年龄及自己心情,表示将把义卖所得捐出,献给需要帮助的人或者用来购买图书赠送班级等。
“我们希望通过活动,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又深刻感受到优秀传统节浓厚的传统民俗文化氛围。”该校领导及老师表示,让学生们在实际劳动中与爱同行。
融媒体记者:吴智雅 见习生:陈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