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雷州市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2016-2020年)实施意见的通知
日期: 2017-01-27 00:00:00
来源:本网
文字:【 访问:-

雷府办〔20171

 

 

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雷州市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

2016-2020年)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雷州市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2016-2020 年)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气象局反映。

 

 

 

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126

雷州市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2016-2020年)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与我省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合作备忘录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684 号)、《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2016-2020年)实施意见的通知》(湛府办〔201652号)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建设过硬的、经得起检验的气象现代化,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突出广东风格和雷州实际,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学管理,大力发展智慧气象,进一步增强气象在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保障作用,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确保雷州市到2020年建成过硬的、经得起检验的气象现代化,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以驱动创新发展为核心,以全面深化气象改革为根本动力,加大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聚集和激励气象科技创新人才,推动气象科技先进成果的转化应用,破解制约我市气象发展的核心技术难题;坚持质量引领。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为目标,继续在预测预报业务和公共服务模式的精准、精确、精细上下功夫,提升气象服务保障民生的质量和效益;坚持重点突破。牢固树立防灾减灾红线意识,补齐气象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短板,强化公共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能力;坚持广泛覆盖。大力发展智慧气象,积极拓展气象服务的宽度和深度,提升部门共建共享程度,使气象工作更深入、更紧密地融入湛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三)总体目标。2020年,建立起适应需求、结构合理、布局适当、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具有雷州特色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事业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其中,预报空间分辨率达到2.5公里,可用预报时效达到7 天;海洋气象监测范围从岸边向海面延伸;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接近85%,暴雨预警时间平均提前60分钟以上;台风登陆点预报精细至乡镇,24小时路径预报误差小于70km;全市100%家庭可自助利用一种以上渠道获取气象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均等化;气象灾害损失占GDP 的比重低于“十二五”时期。

二、主要工作

(一)加快推进雷州“平安海洋”气象保障工程建设。重点建设海洋气象综合观测系统、海洋气象服务业务系统、海洋气象业务运行维护和信息系统、琼州海峡气象保障系统、海洋气象综合探测基地等,补齐气象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短板,实现近海公共气象服务广覆盖,提升服务质量,减少海洋气象灾害对人民群众的威胁和海洋经济开发的影响,为雷州推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市发改、财政、国土资源、海洋与渔业等部门在符合有关规划前提下优先保障工程项目立项、资金投入、建设用地和海域使用。市气象局负责做好省、市“平安海洋”气象保障工程项目的配套衔接,加强与海洋与渔业部门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切实提高海洋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和服务能力。

(二)推进雷州生态修复气象保障工程建设。重点建立气象灾害生态监测、预警评估系统、建设农业气象服务系统以及配合省、市气象局建成广东省人工影响天气雷州示范作业点。市气象局负责做好《雷州半岛生态修复规划(2016-2035年)》项目的配套衔接和积极争取省、市气象局的大力支持,市林业、农业和水利部门大力支持气象保障工程建设,确保雷州半岛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落到实处。

(三)建设“互联网+气象服务”工程。市气象局要在省、市气象局的指导下,制订“互联网+气象服务”行动方案,建设公共气象数据资源池和气象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开发气象数据接口,建立融合共享,快速联动响应的气象灾害防御业务平台,为群众提供多样、个性、互动的气象服务,解决灾害天气预警信息送达“最后一公里”问题。深化气象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创新应用。市发改、经科、财政、水务、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在项目立项、技术支撑、资金投入、数据应用等方面予以支持。

(四)建设野外雷电试验研究基地。重点建设集雷电试验、科研和业务于一体的基础性、开放型的国际一流大气电学综合试验基地。建设人工引雷试验场,开展人工引雷试验;建设雷电防护技术综合测试平台,开展雷电防护应用试验;研发高建筑物雷电综合观测技术,建设国际先进的高建筑物雷电观测站;建设雷电防护产品研发基地,形成产、学、研链条式发展;建设雷电防护产品检测基地。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气象局要加强与省、市气象局的合作,统筹落实重要任务,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各镇(街)要建立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协调机制,明确发改、财政、住建等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统筹协调,推进本地区气象现代化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配合做好气象重点工程的项目立项和建设工作。

(二)完善国家与地方气象事业协调发展机制。发挥中央和地方共管气象的优势,落实与气象事权相适应的支出责任,建立更加稳定持续的气象保障制度。继续加强地方气象服务能力建设,落实工作责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实人员力量,解决人手不足难题,满足业务岗位需求,做到职责与任务相匹配,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三)强化气象法治建设。制订贯彻落实《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具体办法,着力落实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衔接、气象灾害应急演练等制度,加大落实气象灾害隐患排查和整改,加强气象预测预报预警预案和值班工作。市人社、经科、教育、旅游等部门要配合市气象部门将恶劣天气下停工、停业、停产、停课制度落到实处。

(四)聚集和激励气象科技创新人才。发改、人社等部门要在气象科技项目立项、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积极予以支持,创造条件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气象科技创新型人才,提升我市气象创新能力水平。

(五)强化督促考评。市气象局要牵头做好《广东省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考核评价办法(2016-2020 年)》的考核工作,从国民气象意识、气象基础条件、气象制度保障、气象预报水平、造福社会能力、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考核我市气象现代化发展水平。定期通报考核目标完成情况,督促各镇(街)、各有关部门严格落实相关工作责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