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府函〔2015〕112号
关于雷州市201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
现将雷州市201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1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市委提出的“六大抓手”为主线,以稳增长、打基础、惠民生、防风险为首要任务,以项目建设为发力点,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98.62亿元,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58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9.32亿元,同比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43.71亿元,同比增长9.0%。三次产业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8.4∶20.8∶40.8调整到36.1∶19.6∶44.3,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84%;固定资产投资25.30亿元,增长34.4%。
——工业经济趋稳向好。上半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66.12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82亿元,同比增长6.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2亿元,同比增长5.8%;全市用电量达5.66亿千瓦时,工业用电量为1.95亿千瓦时,工业用电量占全市用电量的34.47%。同时,在2014跨2015年榨季制糖业产值锐减的情况下,我市积极实施企业挖潜工程,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了工业经济的平稳发展。其中大米、饲料、冷冻水产品、罐头、软饮料增长较快,分别完成3602吨、35803吨、10014吨、32780吨、9820吨,增长23.9%、50.7%、28.0%、17.8%、9.6%。
——农业经济稳中有升。今年我市遭受56年一遇的严重旱灾影响,农作物受旱面积达89.38万亩,但全市上下努力抗旱保春耕、促生产成效明显,农业经济稳中有升。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36.29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22.66亿元,同比增长5.7%;林业产值1.87亿元,同比下降1.9%;畜牧业产值3.14亿元,同比增长2.9%;渔业产值7.91亿元,同比增长4.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71亿元,增长8.2%。特色农业不断发展,争取财政扶持资金2370万元,实施了芒果产业带、优质稻产业带、热带亚热带水果、“三高”农业等一系列特色农业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市上半年累计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约77万亩,总投资12亿元。基本完成水利工程100宗,北仔、三教、东里、雷南、调迈、英楼等6条海堤加固达标工程加紧动工建设。今年3月份,省农业厅批复同意《广东省雷州东西洋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区项目实施方案》,该项目第一期总投资7149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0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2149万元,财政资金5000万元已到位。
——商贸旅游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70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批发零售业销售额68.05亿元,增长11.7%,住宿餐饮业营业额9.43亿元,增长11.3%。全市实现外贸出口2756.11万美元,同比下降2.02%。旅游市场较为平稳,旅游业总收入12.8亿元,增长46.1%,接待旅客148.7万人次,增长14.2%。
——财税金融平稳运行。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51亿元,同比增加0.03亿元,增长1.02%。税收收入1.31亿元,增长4.4%,其中国税收入0.40亿元,增长7.8%;地税收入0.91亿元,增长2.9%;非税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47.8%。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1.39亿元,同比增加2.57亿元,增长13.67%。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223.95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6.58亿元,占存款总额的78.85%,同比增长8.3%。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96.60亿元,同比增长8.8%。
——重点项目亮点凸显。今年,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在项目数量、投资总额和年度投资计划上,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安排重点项目41 项,总投资198.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8 亿元,其中列入省重点项目7 个 ,总投资135 亿元(不含前期预备项目),年度计划投资 15.2 亿元。一是重大项目发力加快。今年,我市把抓重大项目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力点,大唐国际雷州电厂、市一中新校区建设、碧桂园房地产等重大项目推进速度较快,振奋人心。到目前止,大唐国际雷州电厂项目累计已投入资金6亿元,项目进厂公路建成通车,供水供电等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纳潮渠建设、用地用海报批等工作加快推进,宿舍、外委办公楼开始施工,厂区场平有序开展。雷州一中新校区项目于2014年9月份动工建设,经300多天努力,项目第一期建设的10幢教学楼、宿舍楼已经全部封顶,室内外装修、供电供水等设施正在加快推进,计划在今年9月招生开学。碧桂园地产项目于去年8月份开始洽谈,今年4月30日完成用地招拍挂,5月1日就正式动工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约3亿元,建成示范区、货量区、精品别墅区,第一期六幢楼房正在加快施工。茂德公古城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正在抓紧装修和完善配套工程,今年8月份试业。二是新能源项目快速发展。为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日照和风力资源,我市积极引进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项目。其中,晶科电力附城镇60MW渔光互补项目、企水镇20MW渔光互补发电项目、中航调风风电场、粤电红心楼风电场等项目已获省发改委备案,现正抓紧跟踪推进动工建设;中电投覃斗光伏发电项目已签开发协议,现加紧开展前期工作,争取明年初动工建设;中电投调风井仔风电场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第四批风电核准计划,争取今年底核准;中航龙门风电场、华润南兴风电场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第五批核准计划。
——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龙门那双至唐家段28.5公里工程已竣工,投入资金7100多万元;唐家至纪家段改造工程也开始动工建设;邦企线唐家至企水段道路改造,省道290线平湖至鹅感坎段改造工程正在开展招投标工作。总投资1600万元的2014年度水利重点县项目的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水利示范县建设项目已动工建设87宗,占总项目71.3%,累计完成投资2.19亿元,完成投资率29.2%。启动环西湖水库片区绿道、人民公园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城区管道燃气项目,铺设燃气管道5.5公里,投入2500万元新增城市雨污分流管道2.4公里。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今年累计完成投资2700万元推进城市无害化垃圾处理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进场道路硬底化铺设,厂区围墙建设已完成45%的工程量;投入471万元完成全市镇存垃圾收集点(垃圾屋)471个,投入1533万元建成镇(街)垃圾转运站21个。新开通公交线路1条(7号线)。绿化、公交等市政基础建设顺利实施,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得到巩固。
——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物价局和市粮食局三局合一,顺利交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工作顺利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通过并上报湛江市待批。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按照上级规定的标准、时间节点顺利完成。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入,公立医院改革顺利推进,积极探索推进县、镇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三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持续进步,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就业创业机制不断完善,开发就业岗位5214个,转移劳动力1.04万人次,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63.5%和74.5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6%。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上半年,投入低保资金6822.32万元帮扶52277人,发放五保供养资金3594.77万元帮扶12687人。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有效进行,上半年全市投入587.5万元新建农村改厕2350 户,全市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66.22 %;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1.97 %,农村饮用卫生清洁水覆盖率达到97.07%。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15年全市大专以上上线9195人,比2014年的8314人增加881人,居湛江市第一。其中,本科上线3199人(含单考单招学生),比2014年2474人增加725人增长29.3%,本科上线人数居湛江市各县(市、区)第二。农村茅草房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到目前止,全市筹集资金2.2亿元(自筹3000万元,争取上级资金19000万元)实施茅草房改造工程,动工改建了茅草房9926户(已有5126户竣工入住),动工建设占总任务11663户的84.3%。
二、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上半年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加上受国内外经济总体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与预期有差距。上半年,我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2%,与预期增长目标10%还差2.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同比增长4.6%,与预期增长目标6%还差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同比增长7.5%,与预期增长目标12%还差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同比增长9.0%,与预期增长目标16%还差7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与预期增长目标8%相差6.9个百分点。
(二)工业增长明显减缓。长期以来,我市工业还是以制糖、农海产品加工、木材加工等传统产业为主,产业链条短、附加值较低,科技含量不高。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63家,增长缓慢。全市工业企业完成税收5620万元,同比减少770万元,负增长12%,仅占地方税收收入15.57%。
(三)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我市税源严重不足,财政增收空间有限,刚性支出增长较快。从全年收支预算来看,今年我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57462万元,本级可支配财力仅为122002万元,而我市公共财政年初预算支出需求为453296万元,剔除上级各种转移支付,财力缺口达到129623万元。同时,还有新一轮调整工资压力,据估算,新一轮调资我市财政全年将增加6亿多元支出,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压力空前加大。
(四)房地产市场疲软。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0.69亿元,下降19.9%,全市商品房销售量和销售额下滑明显。一是全市商品房销售392套,销售面积54629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88亿元。二手房交易430套,交易面积54935平方米,交易额9546万元。二是全市存量房约41万平方米,受雷州房地产市场不规范影响,购房者持观望心态,全市商品房滞售面积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五)镇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直以来,我市镇级经济总量都很小,上半年镇级新上项目少,且各镇(街)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五项经济指标考核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负增长的有3个镇(街);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的有4个镇(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负增长的是1个镇(街);上半年,全市21个镇街公共财政收入共完成6344.53万元,仅占全市公共财政收入25%。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下半年,我市经济形势依然较为复杂,保稳定、保增长、实现全年的目标任务的压力还很大。为此,市政府将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质、稳中有为,咬定全年经济目标,积极推进“六大抓手”,全力以赴完成年度经济发展目标任务。
(一)抓重点项目建设,在促进度上下功夫。项目建设是雷州加快发展的关键,雷州要发展,必须在抓项目促进度上出实招求实效。下半年,我们将注意加大力度推进续建、在建、新建项目,着力抓好大唐国际雷州电厂、乌石海域油田开发合作等项目,加快培育经济增长点;着力抓好雷州临港产业园和奋勇产业集聚区、沈塘产业集聚区等产业园区的建设,打造产业发展平台;着力抓好东西洋粮食产业示范区、国家粮食储备库、广垦米业、福象精米加工以及水利建设示范县、高标准基本农田等涉农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带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着力抓好环城东路等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发展条件;着力抓好雷州市一中新校区等民生工程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带动促进经济加快发展。
(二)抓城市经营管理,在盘活土地资源上下功夫。继续开展城区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整治大行动,强化城市精细化经营管理。一方面要按照“三轴三湖三新区”的城市新格局编制好城市发展规划,特别要注重做好城边村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工作,充分利用好“三旧”政策和城边村土地资源,在盘活城市土地资源上做好文章。另一方面要努力打造城市精品工程,擦亮城市名片。要以雷州一中新校区项目建设、附城片区房地产开发、塘边水库片区开发为引擎,带动建设西湖水库行政区,扮靓雷州城北大门。以中央商务区、市人民公园建设为突破,以“古”与“鼓”为题,支持建设茂德公古城和文化商贸街,带动建设白水沟水库商贸休闲区,繁荣雷州城西片区。
(三)抓镇街发展,在促进镇域经济增长上下功夫。推动镇级政府转变职能,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服务水平。强化镇级政府招商引资的力度,鼓励镇街创新招商方式,大力招引项目,实现镇镇有项目,天天谋发展,为推动镇域经济加温发力。督促镇级政府制定并实施本镇发展经济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实行引进项目和落地建设项目领导挂点负责制,切实服务好镇域企业,有效帮助企业解决项目用地、融资等问题,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继续强化对各镇街经济实绩考核,对经济发展成效好的镇街给予奖励,对成效差的按规定给予处罚。
(四)抓简政放权,在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上下功夫。一是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坚持“放管服”结合,进一步加大减权放权力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做到放而有序、活而有度。二是深化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完善户籍迁移登记管理,放宽人口落户条件,有序推进常住人口市民化。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进度,稳步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到组试点。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功能,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常态化。三是稳步实施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稳妥推进公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五)抓民生事业,在提升群众幸福感上下功夫。一是扎实推进我市民生工程。对照年度目标和时间要求,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早日建成,早出效益。二是做好创业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专业化及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巩固城乡居民养老制度全覆盖成果,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统筹并轨政策。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落实义务教育阶段“阳光招生”、“阳光分班”政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不断加强社会治理。深入实施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矛盾纠纷机制,继续推进“平安雷州”建设,深入开展“3+2”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涉枪、涉毒、涉赌、涉黑和“两抢一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雷州市人民政府
2015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