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博一枝花——雷州市博物馆
雷州市博物馆始创于1983年,位于三元塔公园内。随着馆藏文物日益增多,旧馆设施落后,不能满足文物收藏、保护和展示的要求。2005年9月,雷州市委、市政府斥资3800万元在风光旖旎的西湖畔鼎建新馆,2009年1月新馆落成开放。新馆气势恢宏,占地面积6180平方米,建筑面积11680平方米,为雷州市文化地标,居粤西地区县级博物馆之冠。
馆藏文物丰富,达5000多件;种类多,有陶瓷器、金银器、玉器、石刻、古书画、钱币和革命文物、动物化石等;品位高,其中国家一、二、三级文物536件;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是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服务、交流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近年来,新馆秉承以人为本,以展示、传承、教育为宗旨,以特色定位,熔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充分发挥展厅功能,运用多种陈列方法以及文字、图片、音像等媒体手段,多视角、多层面对雷州历史进行了科学化、人文化的展示与推介,有力地弘扬与传播雷州文化,使之成为窥探雷州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
馆内设有历史沿革、石狗奇观、民俗风情、历代陶瓷、古今书画、广东先贤、革命斗争史八个常规展厅和三个临时展厅。其中以石狗奇观、历代陶瓷、古今书画及民俗风情展厅最具雷州特色,最能展示雷州文化魅力。
“历史沿革”厅:陈列雷州先民五千年前使用的石斧、石锛。介绍雷州设郡建县,海上丝路,雷城建置,宋代十贤,雷州名贤,南国明珠等18个专题,以物为主,配以图像、图文并茂,让观众游览雷州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认识雷州,热爱雷州。
“石狗奇观”展厅:展出各时期形态各异的石狗1000多尊,运用原生态展览形式。石狗演变分三个阶段,一、从图腾崇拜到呈祥报喜演变;二、从呈祥报喜到守护神演变;三、从守护神到司仪宠物演变。
雷州石狗按造型工艺特点划分为三个时期,“A、春秋至秦汉时期,早期的石狗造型特点为粗犷古朴、形简神肃、昂首朝天,具有天人感应的图腾崇拜底蕴。B、中期,隋唐至宋元时期,石狗造型特点:强调生殖器的刻划、注重结构、线条的表现,反映祈子赐福的淳朴民俗。C、晚期,为明清时期。石狗造型特点: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形神的完美,刻工精致、纹饰细腻、展示社会崇尚德福的民俗风习。”雷州石狗的造型艺术更是丰富多彩,有写真类、抽象类、夸张类、人格化类等。造型千姿百态、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彰显雷州地区民俗的图腾崇拜、自然崇拜以及生殖崇拜。近年来,雷州石狗参加“中国(深圳)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粤琼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广东省与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交流会”等展览。2004年,雷州石狗列为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5年,雷州石狗信仰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雷州石狗雕刻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雷州石狗被誉为“南方的兵马俑”。
“历代陶瓷”展厅:设馆藏陶瓷及雷州窑陶瓷两部分,新石器时期彩陶简朴大方,汉至隋唐陶瓷各具特色,宋代瓷器釉色晶莹,明清时期是陶瓷史上的鼎盛时期,有青花、粉彩、斗彩、五彩、釉里红,器具有碗、盘、瓶、觚等。雷州窑陶瓷专柜,介绍唐至明清陶瓷器的历史,展示雷州窑陶瓷器的特色。雷州窑是岭南三大名窑之一,具有磁州窑特点,以青黄釉、褐彩著称。雷州窑出土的元代褐彩凤鸟纹荷叶盖罐,系广东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古今书画”展厅:展出本地及外籍古今名家书画。有本地书画家翰林院编修、著名学者陈昌齐,进士李晋熙以及中国名人辞典名录中的著名书画家陈乔森、梁成久、吴应铨等人珍贵书画;有外籍书画家中国第一任驻美大使陈兰彬,清末状元林召棠,两广总督阮元,一品官员曾国藩,湖北大书法家杨守敬,湖南翰林何绍基,清代画坛“四王”之一的王原祁,清代名画家上官周等人的珍稀墨宝;有当代著名的书画家沈鹏、刘炳森、苏适、沈定庵等人的书画作品。
“民俗风情”展厅:展示雷州民俗活动,民间信仰崇拜,节日习俗,婚育习俗,尚武习俗,医疗巫术,传统服饰及各类传统器具。介绍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2项。丰富的南国民俗风情让你流连忘返。
开馆以来,我馆充分发挥功能优势,先后举办“全国著名画家张玉华焦墨画展”、“中国百名书法家走进雷州书法展”、“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科普三维图片巡回展”等二十多场大型展览。年接待国内外观众达10万多人次,其中接待国家、省领导人三十多人次,专家、学者一百多人次,他们都给予高度评价。2011年12月,我馆筛选300多件文物精品参加省文化厅举办的“天南重地——雷州历史文化展”,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好评如潮。
实至名归。雷州市博物馆连年被评为国家、省、市、县先进单位。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文化厅评为“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先进单位”;获得“郑振铎、王冶秋文物保护”奖,被誉为“岭南文博一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