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市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日期: 2011-01-12 21:09:30
来源:雷州市博物馆
文字:【 访问:-

雷州市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雷州市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展示、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居粤西县级博物馆之冠。全国文物系统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誉为“岭南文博一支花”。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实施免费开放,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丰富公众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2010年,除基本陈列外,举办展览超过100个,年观众达12万余人次。博物馆研究、展示、教育和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未来十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馆的专业化品质、社会服务能力、管理水平与时代赋予博物馆的使命尚有不小的距离。研究水平和专业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陈列展览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我馆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使博物馆向更好方向发展。

  《雷州市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旨在明确未来十年我馆事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未来十年我馆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遵循博物馆发展规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全面提升博物馆的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水平,强化博物馆文化薪火传承、科学管理和理论研究。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作为博物馆事业加速发展的基本理念。树立博物馆文化资源属于人民、博物馆文化发展依靠人民、博物馆文化成果惠及人民的理念。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鼓励公众参与博物馆事业,维护博物馆文化资源共享的公平,建设雷州人民共有精神家园。

  坚持质量优先。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博物馆发展观,注重博物馆内涵发展。建立以提高博物馆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博物馆资源配置和博物馆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博物馆功能和职能发挥、提高办馆质量和水平上来。

  坚持服务优先。把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作用作为博物馆发展的根本任务,强化藏品保护研究和博物馆学术研究,创新展示教育的内容、形式、手段,切实提高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坚持开拓创新,坚决破除束缚博物馆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构建与雷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和有利于博物馆科学发展的机制,建设现代博物馆制度,激发博物馆的活力。

  二、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形成一个管理、研究、保护和服务水平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争当幸福雷州、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排头兵,使博物馆文化深入人心,进入国家先进博物馆行列。

  1.努力提高我馆事业的发展水平,办成省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博物馆,全面提升收藏、科研、陈列、服务和管理水平,促进旅游纪念品开发和服务业向产业化和社会化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

  2.馆藏一二三级文物藏品的建账建档率达到100%,防火、防盗设施、藏品保存环境达标率达到100%。馆藏品数量达到年递增5%。

  3.除基本陈列外,博物馆年举办专题展览数量达到10个,展示水平显著提升。博物馆年观众达到13万人次。

  4.建立博物馆人才培训中心,建成全馆的开放数据库。

  (二)发展战略

  1.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文物保护队伍建设,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放在文博事业发展战略的首位,有计划地招收和培养各类人才。

  2.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多渠道引进专业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队伍。

  3.争取把文物保护事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把人文资源与经济资源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实现文物保护事业和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4.加强博物馆自身建设,创新发展理念和运行模式,使博物馆“收藏和保护”、“教育和研究”、“开放和服务”三种内在职能统一化、组织化,大幅度提升专业化水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第二章 发展任务

  一、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

  (一)推进博物馆精品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展览教育和开放服务提升计划,建立健全陈列展览管理制度,强化学术研究对陈列展览的支撑。

  (二)深化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博物馆教育示范点建设,建立长期有效的馆校联系制度,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设立与教学内容结合互补的教育活动项目。加强博物馆青少年服务部门建设,培养专家型讲解员和辅导员队伍,结合博物馆资源制定有针对性的青少年参观与讲解计划,提高对青少年服务的质量。

  (三)创新博物馆文化传承。充分运用信息、互联网、多媒体、新媒体等技术手段,通过数字博物馆、远程教育网络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使博物馆文化成果惠及更多民众。创新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与互动。适应文化休闲经济的需要,健全博物馆纳入雷州文化旅游体系的政策制度,使博物馆成为所在区域重要的旅游资源。以各种形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四)深化免费开放。完善博物馆免费开放制度,建全“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公众服务机制。进一步拓宽博物馆的服务功能,改善博物馆的服务设施,以适应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各种标志和语音讲解必须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多媒体查询和说明系统及通俗简介要全面配齐;博物馆逐步建立和充实本身专业的参考资料库,面向社会,要为社会科研人员提供查阅馆藏文物和资料的便利;不断推出服务大众的新项目、新措施。

  (五)加强文化产品开发。充分运用国家扶持文化创意产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与博物馆合作,依托文物藏品、陈列展示等元素,建立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网络,培育雷州石狗和雷州窑陶瓷器产品研发示范项目。

  二、加强文物收藏与保护

  (一)充实藏品。加大投入力度,根据自身发展方向,制定切实的收藏计划和具有前瞻性的体系化的长远收藏规划,不断增加藏品数量,提高藏品质量。加强近现代文物、雷州窑陶瓷器、青铜器及当代遗产实物资料的收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载体和信息载体的收藏。加强民族民俗文物的收藏。加强当代各门类艺术品的收藏。

  积极开拓收藏渠道和途径。把捐赠作为博物馆获得藏品的重要途径,做好社会收藏群体的联系和服务工作,鼓励社会收藏群体捐赠藏品。进一步完善考古出土文物管理,做好考古发掘品的依法收藏保护。创新馆际藏品资源交流共享机制,通过依法调拨、交换、借用等方式,对藏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配置,提高保护利用效率。

  (二)加强藏品登记、建档和安全管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国有可移动文物、标本普查,全面完成博物馆藏品登记、建档等基础工作,建立馆藏文物数据库。推进藏品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分期发布馆藏珍贵文物目录。加强科学保管,落实离任移交和藏品丢失、损毁责任追究制。

  (三)全面实施藏品保存、保护达标。强化预防性保护理念,全面实施藏品保存环境达标建设,促进博物馆藏品保存条件的改善。

  (四)争取政府支持解决文物保护经费,实现我馆文物年保护经费达到20万元以上,并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加。

  (五)加大珍贵文物集中代管力度。继续完善文物安防、技防方案,配备先进设施,彻底改善文物藏品收藏环境,提高藏品的科学养护能力,确保各类文物的绝对安全。

  三、科学研究和科技保护

  (一)加强博物馆基础理论研究。深入开展博物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提升博物馆的研究能力和水平,为文博事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创办《雷州文博》刊物。

  (二)加强藏品科技保护研究。掌握藏品保存环境调控和环境监测技术,确保藏品保存环境达标。

  (三)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制作博物馆网站,加快博物馆信息化进程。加强博物馆网络资源体系建设,搭建博物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不断提高博物馆管理现代化水平,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

  四、合作交流

  建立异地合作平台,推进遗产保护、研究工作。邀请更多专家学者来雷州,建设好研究、保护互动平台。进一步拓宽博物馆对外交流渠道与合作方式,争取更多机会与省内外博物馆联合举办展览,以促进博物馆间对话。借鉴其他博物馆先进理念和经验,提升博物馆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广纳人才,优化队伍,促进科学研究

  积极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制定相应的人才招聘计划,使博物馆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借助社会力量,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用人之所长补我所短,提高博物馆的科学研究水平。加大博物馆人才培养合作力度,培养博物馆专业人才。

  第三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博物馆专业队伍建设

  建设高素质博物馆人员队伍。创造有利条件,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

  二、保障经费投入

  以争取政府投入为主,积极探索筹集经费的渠道,提高保障水平。坚持勤俭办馆,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博物馆。

  三、推进依法管理

  健全博物馆管理制度,规范博物馆藏品保护,提高陈列展示和社会服务水平,建立面向应用、重点突出、科学规范、便于操作的博物馆行业框架。


雷州市博物馆

二〇一一年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