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雷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 2009-03-18 14:59:00
来源: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字:【 访问:-

 政府工作报告

── 2009年3月18日在雷州市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雷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罗滇南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严峻挑战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在中共雷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实施“工业立市、农业稳市、商旅旺市、科教兴市”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基本完成了市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0.4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5.90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67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86亿元,增长10.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增长12.1%。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50.8:16.2:33.0。

──工业经济进一步增长。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投资总额1.2亿元。支持厦门国贸集团完成红土地食品有限公司资产重组,新组建的广东宝达食品有限公司年产值达4000万元。积极妥善处置中谷糖业有限公司“10·15”突发事件,确保全市制糖企业如期开榨,工业经济在困境中保持稳步增长。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39.49亿元,增长3.2%;完成工业增加值12.98亿元,增长5%。其中,糖蔗、水果、水产品、林木等资源型加工业完成总产值26.05亿元,增长4.3%;机械制造业新增总产值1.39亿元,增长2.6%。

──招商步伐进一步加快。加大项目跟踪工作力度,重点招商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首期投资90亿元、年产值60多亿元的大唐国际雷州火力发电厂2×100万千瓦工程项目报批工作进展顺利。省政府把大唐国际雷州火力发电厂项目列入省“新十项”工程,省发改委同意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并已上报国家发改委,批复后即可全面动工建设。东里5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完成了测风工作,正在加紧立项报批。“双转移”工作顺利启动。广州花都(雷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园区报批工作有序推进。项目对接取得初步成效,在产业转移第二次联席会议上,我市与花都区广州枫叶管业有限公司、广州比尔莱斯自行车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约,建设高密度聚乙烯PE管材和环保自行车生产线,总投资额3.3亿元。

──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村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投入708.3万元,改造中低产农田1.35万亩;投入7458万元,修建各类水利工程1819宗,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0.6万亩。乌石国家级中心渔港动工建设。农业系统的改革扎实有效,水利、畜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基本完成,林业、农技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粮食、甘蔗、果菜、禽畜、水产品的产量均保持稳步增长。其中,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247.1万亩,总产量478.42万吨,总产值26.22亿元,产量和产值分别增长6.7%和8.2%;水产品总产量13.5万吨,渔业实现总产值15.38亿元,分别增长10.5%和4.73%;完成各类造林1.62万亩,林业实现总产值1.86亿元,增长6.5%;禽畜养殖业实现总产值11.83亿元,增长5.5%。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年共兑现粮食、良种、柴油、农机具等各种补贴1.22亿元,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2008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8亿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4685元,增长8%。

──第三产业进一步繁荣。努力开拓市场,大力发展房地产、旅游、信息、流通、金融、服务、保险、商贸等行业,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1.35亿元,增长20.6%。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0.9亿元,增长24.8%。积极探索和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旅游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年接待游客93.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2.97亿元。白水沟四星级旅游生态园林宾馆、雷祖祠“雷文化”主题广场和赤豆寮岛旅游度假村等建设项目成功招标,中标的广东樟树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将投资1亿多元,建设雷州文化旅游新景点。外贸出口在困境中仍然实现较大增长。全市出口创汇4542.5万美元,增长37.1%。实际利用外资131万美元,增长19.09%。金融运行平稳。市农村信用联社圆满完成组建统一法人社工作。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78.55亿元,增长15.93%;各项贷款余额26.95亿元,增长37.14%;实现利润5670万元,增长109.69%。

──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不断加大城乡建设投入力度,城乡规划、基础建设和市政管理工作明显加强。全市投入近1亿元,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个。雷南大道改建工程全面完成。工业大道邦塘至徐马村路段的路灯、人行道等配套工程和道路绿化、美化工程如期完工。全省县级规模最大、馆藏最丰富的雷州博物馆新馆建成投入使用。雷州世贸广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市污水处理厂正式动工。城市防洪工程扎实推进,城区东西渠整治等项目建设进展良好。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积极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城区管理逐步规范,市容市貌明显改观,顺利通过省城市卫生评比检查。小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客路、龙门、乌石、企水、调风等镇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全市252条村庄完成建设规划编制。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300万元,创建生态文明村362条,其中,创建省文明村1条、湛江市生态文明村45条。 坡正湾村被评为“广东最美的乡村”,徐马、下坑何、墩化楼、德地、苏陈一等5条村庄被评为“湛江最美的村庄”。投入1.16亿元,建设农村硬化道路332公里。投入2100万元,改造桥梁29座,总长1050米。投入450万元,完成农村改水改厕1.9万户。全市471个村(居)委会“村村通宽带”和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工程全面完成,70%自然村实现宽带接入。

──财税收入进一步提高。面对急剧变化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积极应对,快速出手,采取有力措施,圆满完成了全年的税收任务。支持和帮助制糖、烟草、房地产开发、水果罐头加工、机械制造等企业解决用地、融资、市场等困难和问题,使企业生产经营在困难局面下保持稳定,从源头上制止财税收入下滑的势头。加大欠税的清缴力度,积极开展车船税和房地产交易市场的清理整顿工作,千方百计挖掘税收潜力。全市共清理企业欠税1656万元,征收车船税1300多万元,追缴房地产交易税费3529万元。国有农林盐场全年上缴税款4036万元,为我市财政作出了积极贡献。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2亿元,增长24.9%;财政综合增长率达16.42%,在湛江各县(市、区)中率先完成省下达的财税增长指标。

──社会民生进一步改善。认真落实惠民政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2008年,全市用于社会民生领域的财政资金4.21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2%,是社会民生投入力度最大、城乡居民受益最多的一年。全年发放企业人员养老金9176万元,发放失业人员救济金  895万元;发放低保补助金2356万元,救助城乡低保对象2.9万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直接减轻群众负担1.17亿元。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城镇新增就业岗位6348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136人。组织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多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成绩突出。全市133.2万城乡居民参加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63%,参保人数和参保率排在湛江市各县(市、区)第一位。5.8万人次享受了医疗费报销,报销金额6875万元;632人得到大病医疗救助,救助资金157万元。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完成6200户农村贫困户茅草房、危房改造;新建和改造水库移民村庄66条,新建房屋3686幢,解决了4107户19917人住房难问题。筹集资金1436万元,钻打饮水井143眼,解决了18.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使关停一年多的粤海铁路雷州火车客运站恢复运行。积极开展孤儿帮扶活动和单亲特困母亲安居房援建工作。全市2438名孤儿得到结对帮扶,70户单亲特困母亲住进安居房。扶残助残工作成效显著。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大楼建成使用。

──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坚持严打和重点整治相结合,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市摧毁涉黑涉恶犯罪团伙4个,收戒吸毒人员1000多人次,破获“两抢”案件74起,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日益增强。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全市共排查土地、山林、海滩涂矛盾纠纷380件,涉及面积2.79万亩,调处办结304件。统筹安排财政资金,偿还历史债务7592万元,多年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各级领导接访活动实现制度化,一些群体性上访事件得到妥善处理,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全国“两会”和北京奥运会期间群众进京“零上访”。在湛江市信访工作百分制考核中我市获得第二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责任制,加强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及公众聚集场所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一批重大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有效整治。积极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食品药品监管取得显著成效。反走私斗争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持续实现走私零发案。强化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五五”普法扎实推进,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明显提高。高度重视并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54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33件。加大行政许可项目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力度,行政审批制度不断完善,行政复议及应诉工作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得到增强。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开通,政务公开范围不断扩大。积极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和团体依照章程开展工作,与社会各界的联系进一步密切。

──社会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基础教育稳步推进。全市投入1.5亿元,改造学校361所,新建校舍18万平方米,增加学位1.2万个。招聘、招考中小学教师1030人,师资力量进一步充实。全市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比2007年增长20%,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特色文化大市建设积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动,举办多种形式的书画、摄影、民间工艺制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主题展览,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活跃。2008年11月,我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雷州石狗习俗”、“雷州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科技工作进步明显。实施科技项目10个,开发新技术8项,获省和湛江市科技进步奖6项;专利申请项目44个、授权项目37个。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传染病防控、计划免疫等公共卫生工作不断加强,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投入200多万元,完成杨家卫生院和松竹卫生院改薄工程。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人口出生率11.72‰、自然增长率7.52‰、计划生育率88.7%,全面完成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任务。依法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投入1.2亿元,完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2个,新增耕地1.53万亩;严格依法查处整治违法违规用地,共立案368宗,办结330宗,复耕面积247.1亩,复绿面积391.8亩。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工作,重点企业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年度控制指标顺利实现。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扎实推进。统计、审计、物价、人防、人民武装、优抚、双拥、宗教、气象、档案、外事侨务、殡改、市志、文联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08年,可以说是很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大事多、喜事多、难事多、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一年。在这种特殊的形势下,全市上下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在各个工作岗位上辛勤劳动作出贡献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公安干警、驻雷部队官兵、武警、农林盐场干部职工,向离退休老同志及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雷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我市经济总量偏小、结构单一等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企业经营困难增多,有些企业停产、半停产,工业“短腿”问题仍然突出;农资产品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下行,返乡农民工明显增多,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消费市场低迷,服务业发展势头放缓;社会用工减少,就业再就业压力加大;财政减收因素增多,保工资、保重点、保民生的任务仍然很重;因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较多,特别是农村土地、山林、海滩涂纠纷问题比较突出,社会管理难度增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仍然繁重;一些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这些困难和问题已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应对,妥善化解,认真加以解决。

2009年工作安排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大庆之年,也是迎战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推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一年。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周密一些,防止估计不足和准备不够而陷于被动,更要抓住危机中所蕴含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充分利用中央、省扩内需、保增长的各种有利政策,增强加快发展信心,采取积极有为的应对措施,努力实现“后发崛起”。

今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湛江市委九届八次全会和雷州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的部署,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深入实施“工业立市、农业稳市、商旅旺市、科教兴市”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力开创雷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新局面。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 ,第二产业增长8%,第三产业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出口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8%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下。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工业经济发展

集中力量突破重大项目。坚持以建设重大项目带动工业经济全面发展,把火力和风力发电项目作为推动雷州工业飞跃发展的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切实抓紧抓好。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项目投入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加快推进大唐国际雷州火力发电厂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国家发改委早日批复,使这个项目尽快动工建设。组织力量,切实做好东雅图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东里风电场项目的跟踪、协调和服务工作,争取省发改委尽快批准立项。

着力抓好在建项目。继续巩固发展制糖和水果、林木、水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同时,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好领导联系重点项目责任制,加大在建项目推进力度,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跟踪帮助半岛水产设备公司易地扩建,支持伊齐爽食品公司年产4万吨罐头生产线项目建设,着力解决好项目用地、企业融资等具体问题,确保这两个项目今年上半年动工建设,争取下半年建成投产。鼓励雷宝机械厂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支持恒福糖业公司龙门糖厂扩大酒精厂的生产能力,动工建设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料厂,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做大做强。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项目。集中人力、物力,加强跟踪和服务,积极争取省、湛江市专项资金,加大对产业转移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园区配套功能,提高承载能力。依法加强对城镇规划范围内土地的征用和闲置土地回收工作,重点清理回收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增加土地储备,盘活土地资源,为承接转移的项目提供建设用地和配套服务,争取更多企业落户雷州。加强与花都区的沟通和联系,共同落实产业转移联席会议签约的产业转移项目,力争广州枫叶管业有限公司高密度聚乙烯PE管材、广州比尔莱斯自行车有限公司环保自行车等项目早日上马,做大做强园区经济。

抢抓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围绕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农村发展等内容,认真筛选、包装一批符合国家政策、顺应产业导向的项目,积极做好论证、可研、推介、申报等工作,力争尽可能多的项目列入上级投资计划。积极鼓励骨干企业以自身的优势项目和优质资产,主动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合资、合作,努力引进一批配套能力强、关联度高的大项目、好项目,促其加快发展。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对接湛江钢铁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相关的上下游产业。

二、突出抓好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发展

全面推进农村改革。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行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逐步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促进林业增效增收。着力抓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组建工作,年内要完成农村集体资产确权登记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股权档案管理制度,全市471个村(居)委会全面建立经济联合社,3306个村民小组全面建立经济合作社,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深入推进农业、农机、渔业、林业等部门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农业投入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粮食、良种、柴油、农机具、能繁母猪等补贴落到实处。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建设规模相对集中、市场相对统一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抓好甘蔗、果菜种植和海水养殖。完成90万亩甘蔗种植任务;开发建设2000亩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果菜生产基地;引导、鼓励群众充分利用大面积的冬闲田,积极发展冬种生产;大力发展珍珠、对虾、扇贝养殖和网箱养鱼。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进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经营,以工业化破解农业发展难题。重视推进良种良法和科技创新,进一步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鼓励和扶持雷穗、运源、珠联等9家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品牌农业,以打造特色品牌谋求农业大发展。做好农机推广和服务工作,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与农垦全方位战略合作,共同谋划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地方与农垦的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对“三农”投入的机遇,切实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48.4公里镇通行政村道路硬化建设任务,实现全市镇通行政村道路全部硬化。投入资金8000万元,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完成迈生水库、大湾水库溢洪道修复等任务,动工建设南渡河大闸、企水堵海排洪闸,全面完成农村机电排灌议案工程,争取溪南水库、东吴水库、雷南海堤、北仔海堤等加固工程列入省水利建设项目。加快建设乌石国家级中心渔港。争取企水渔港列入省中心渔港建设项目。切实抓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快10万亩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继续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村庄环境整治、新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以点带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改水、改厕、改灶工作步伐,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因地制宜编制生态文明村建设规划,抓好42条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每个镇要选择2条班子素质高、群众愿望强、基础比较好的村庄作为示范点,完成新农村示范点创建任务。全市力争有2条以上村庄被评为“湛江最美的村庄”。

三、突出抓好全民创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大力推进全民创业。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意见,把推动全民创业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就业的一项重要内容,狠抓落实。破除“坐而论道”和“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消极观念,在全市倡导乐于吃苦、勇于冒险、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激发人们的创业激情,使广大干部群众变依靠为自强,变守贫为求富,变畏难为拼搏,真正让创业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自觉的共同追求。鼓励就业困难人员、大中专和技校毕业生、复员退役军人以及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培育壮大创业主体。进一步放宽对初创企业注册资金和经营场所的限制,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全面落实鼓励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贷款、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全力支持创业者创业。强化信息导向,及时收集和发布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民资启动项目,引导群众参与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环节,形成营销在龙头企业、生产在千家万户的经济链条,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各镇(街)要根据自己的基础条件、资源状况,选择一、两个产业,引导民间资本重点投入,聚合整体规模,打响自身品牌。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引导。全面落实国家、省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和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优化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着力保持企业正常运行。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全面清理和规范各种收费,严厉查处乱检查、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积极引导和全力帮助恒福糖业、半岛水产设备、伊齐爽食品、翠宏木业、荣辉珍珠、北部湾水产、广东美好制药等骨干企业,树立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坚定信心,加强内部管理,加快科技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改革营销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力保企业资金不断链、生产不停工、市场不丢失、职工不下岗,促进全市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四、突出抓好旅游和房地产开发,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加快发展旅游业。坚持政府主导、企业投入、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实施本届人大议案工程。加快修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努力争取省、湛江市旅游项目资金和引进民间资本,整合开发旅游资源,推动旅游经济发展。支持广东樟树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加快建设白水沟四星级旅游生态园林宾馆,修缮雷祖祠,改造雷祖祠广场,启动企水赤豆寮岛旅游项目,促进景区提档升级。充分利用市历史博物馆推介雷州,展示雷州历史文明。进一步整合鹰峰岭、九龙山风景区、坡正湾“鹭鸟家园”、天成台度假村、邦塘古民居、夏岚北楹联碑廊、南田清端园等文化旅游资源,包装推介旅游线路和旅游项目,打响雷州特色旅游品牌。

着力发展房地产业。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保持合理的房地产开发规模,拉动经济发展。加强房地产开发管理,合理规划和建设商住小区,重点发展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以合理的价格促进商品房销售,扩大住房消费。加大对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的信贷支持,帮助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合理融资。鼓励和支持职工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建房,提高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积极发展内外商贸业。开拓国内外市场,进一步促进商贸业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兴建一批规模大、设施完备、运作规范的农副产品、生产资料、建筑材料、货运仓储等专业市场,培育一批商贸龙头企业。加强农村、城镇、社区商业网点建设,落实好“家电下乡”等消费政策,加速发展商贸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的影响,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效益和市场份额。完善流沙口岸查验配套设施,拓展东南亚近洋运输业务。完善市场信用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贿赂、商业欺诈、传销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优化消费环境。加快新城大道商贸广场建设,积极招商引商,力争沃尔玛连锁超市等商业项目落户新城大道,逐步把新城大道打造成新的商业中心。

五、突出抓好城市建设管理,促进文化名城品位提升

切实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一批重点市政建设工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动工建设府前路、文化路、西湖四横路和西湖五横路。改建新城大道名都酒店至西湖二横路段。完成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和城市防洪工程城区东西渠整治任务。加快建设工业大道新汽车总站。筹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加强人民防空工作,促进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协调发展。支持广东丰邦投资有限公司,加快开发新城大道雷州火车站至207国道周边土地,兴建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新城区,拉大城市框架。完成《雷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搞好历史街区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品位。切实抓好湛徐高速公路、湛江海湾大桥西连接线一级公路的征地和拆迁工作,确保工程顺利实施,进一步改善我市交通面貌。

强化城市管理。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严格按照规划管理城市。加大力度抓好城区交通秩序管理,以铁手腕整治城区三轮摩托车非法营运,解决城区交通秩序混乱问题。开拓多元化投资渠道,组织投放一批经济型、环保型出租车,加大城区公交车运力投入,积极解决广大群众出行难问题。继续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认真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切实抓好卫生保洁工作,着力整治乱摆摊、乱堆放现象,绿化、亮化、美化城市,塑造环境整洁、居住舒适、生态文明的城市新形象。

加快中心镇建设。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产业基地为载体,在用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引导二、三产业向镇(圩)集中,积极推进客路、龙门和乌石3个省级中心镇建设。按照“规划要超前,建设要细致,开发要大胆,管理要严格”的方针,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和特色化,支持英利、纪家、企水、南兴等区位条件较好、人口规模较大、有一定基础的镇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发工业小区、商住小区,并加强与农垦系统的合作,争取将农林场场部纳入建设范围,集聚居民和中小企业,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六、突出抓好人才培养,促进人口资源向人力优势转变

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积极推进文化大市建设,依托雷州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利用市博物馆建设青少年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抓好基层文化站建设,努力实现乡镇文化中心全部达标入级。组织实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积极申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一步传承和发展雷歌、雷剧等传统文化。广泛开展文明镇(村)、文明社区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尚。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坚决取缔无证网吧、电子游戏室和非法电视接收器,努力净化文化市场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城乡初中、小学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动工建设市第八中学,筹建市第九中学,扩建附城中学、白沙中学、客路中学和龙门中学,确保今年高中阶段学生毛入学率达到72%。争取上级支持,搬迁市职业技术学校,把市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成为省一流的职业教育基地,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扎实推进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引进和聘任力度,在招考录用符合条件的“代转公”教师的基础上再招考、招聘教师1000名。强化学校管理,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切实抓好劳动力的培训和输出。高度重视劳动技能培训工作,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切实做到“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尽快成立市就业服务管理中心,规划建设市劳动力就业培训基地,狠抓就业培训,努力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水平,进一步增强就业保障能力。加强与“珠三角”劳务合作,探索建立培训单位与企业合作开展定向培训的新路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以市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根据湛江钢铁厂的用工需求,加快开展相对应的职业培训,力争向钢铁厂输出更多合格劳动力。今年全市要完成就业培训1.9万人;实现新增城镇就业7100人,下岗失业再就业6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万人。

七、突出抓好开源节流,促进财力增强

强化培财和征管。进一步调整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完善收入增长激励机制,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加大对制糖、烟草、食品、通信等行业和国有农林盐场的支持,促进企业效益和税金缴纳双增长,夯实财源基础。继续依法开展房地产交易市场清理整顿和车船税征收工作,全力抓好房屋出租税的征收管理。加强对河砂开采、广告牌出租及国有资产收益管理,争取非税收入取得新突破。继续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税源普查,加大对建筑材料、饮食服务、交通运输和炮竹销售等行业的税收稽查力度,做到应收尽收。依法严厉打击漏税行为,大力清缴欠税,维护税收征管秩序。

科学合理理财。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保工资、保稳定、保发展的原则,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确保工资及社会保障支出,努力实现工资福利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严肃查处不按规定纳入预算和私自截留、挪用预算外收入等违法违纪行为。积极推进和完善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制度改革,着力构建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配合的良性运行机制,加强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情况监督,确保收支平衡。加强财政资金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发展金融保险业。充分用好当前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推进银政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行业的信贷支持。继续深化农村信用联社改革,拓展融资服务功能。支持邮政储蓄银行拓展信贷业务,切实解决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生产经营资金不足问题。加强金融监管,全力支持金融机构追收逾期不良贷款,依法打击金融犯罪活动,维护金融运行秩序。积极扶持保险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保险业服务社会、保障民生的作用。

八、突出抓好社会管理,促进平安雷州建设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大命案、伤害案件的侦破力度,严厉打击黑恶势力、严重暴力和“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行为,努力建设平安和谐雷州。彻底整治“黄、赌、毒”,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坚决取缔“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全面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完善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相衔接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继续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包案责任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加强民兵应急分队及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严格执行属地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狠抓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及公众聚集场所的安全监管,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对生产流通全过程的监管,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加强牛、羊、猪、狗等肉食品加工管理,选址建设集中屠宰、烧烤场,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继续推进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市场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卫生和就医用药安全。

九、突出抓好民生工程,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始终不渝办好惠民实事。全面推进农村安居工程,年内完成6000户农村贫困群众茅草房、泥砖房和危旧房改造任务,扶持1200户水库移民建设住房。完成告别苦咸水饮水工程建设任务,解决10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抓好智力扶贫工作,输送1000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就读技术学校。加大廉租房建设力度,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建立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快村级敬老院建设,力争“五保”集中供养率达35%以上。完善城乡孤儿长效帮扶机制,使孤儿“一帮一”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职工失业救济金。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筹建市老人活动中心。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慈善捐助,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

注重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强化人口计生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着力推进人口计生工作规范化建设。健全利益导向机制,落实人口计生奖励政策。深入开展创建“无政策外多孩生育镇(街)、无政策外出生村(居)”活动,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大打击“两非”力度,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力争在巩固省人口计生“二类”地区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积极配合湛江市完成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建立节能降耗考核办法及污染减排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加强环保执法,严格把好环境准入关,认真执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严厉查处违法排放行为。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力度,重点抓好南渡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严格管理和规范采砂、采矿等生产行为。大力培育森林资源,加强湿地、红树林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抓好土地整理项目,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加强卫生科技体育等方面工作。完善平价医疗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继续抓好沈塘卫生院和附城卫生院改薄工作,争取市中医院搬迁、市人民医院传染病房建设工程列入国家改薄计划。认真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发展妇幼保健事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抓好科技项目申报和实施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水平。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筹建市体育中心,积极申办2014年第十四届省运会男子足球和武术比赛项目。动工建设市档案馆新馆。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加强殡葬管理,倡导绿色、文明、节约的殡葬新风尚。关心和支持老龄、妇女儿童、外事侨务、武装、宗教、工会等方面工作,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十、突出抓好作风转变,促进效能政府建设

切实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理念,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努力为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按照敢想敢干、说干就干、一干就成的要求,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发扬“多协调少推诿、多做事少空谈”的实干作风,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讲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坚决革除文山会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的做法,真正把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施政行为。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始终,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深化政务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高决策水平。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完善行政复议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坚持廉洁从政,营造良好政务环境。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全面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努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队伍。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经费开支,切实做到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党政机关出国(境)费用、办公经费预算“五个零增长”。

各位代表!思发展、想富裕、求和谐,是160万雷州人民的共同愿望。新的形势带来新的挑战,新的使命催生新的动力,新的目标呼唤新的作为。只要全市上下在中共雷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众志成城,扎实苦干,锐意进取,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既定目标,就一定能够把我市建设得生机勃勃、繁荣昌盛,就一定能够谱写雷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