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雷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 2005-03-30 15:03:00
来源: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字:【 访问:-

政府工作报告

── 2005年3月30日在雷州市

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雷州市市长罗滇南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是我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战胜禽流感疫情和40年一遇大旱,经受新考验、适应新形势、开拓新局面、取得新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在中共雷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委书记张德江、省长黄华华视察雷州的重要指示,带领全市人民深入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开展“四看四想四促进”活动,抓招商、谋发展,抓调整、增后劲,抓改革、促提高,大力推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协调发展。全市完成生产总值66.57亿元,比增9.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0 %,第二产业增长18.1 %,第三产业增长11.2 %。三次产业比例为43.1 :17.5 :39.4 。基本实现了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预期目标。

  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过去的一年,我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民营经济为突破口,培育特色经济,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均呈增长态势。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8.91亿元,比增1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5.84亿元,比增18.8%。实现工业增加值7.8亿元,比增13.6%。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4.67,同比提高8.95。完成供电量2.59亿千瓦时,比增22.6%。国企改革稳步推进,6间制糖企业全面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拖欠农民甘蔗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糖业开始恢复生机。积极招商引资,新增工业项目18个,总投资额达4.07亿元,其中建成投产的工业项目有9个,完成投资额1.59亿元。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外向型经济发展形势良好。完成出口总额2690.8万美元,比增13%。实际利用外资190.1万美元,比增16.9%。农业经济稳健发展。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效益逐步提高。完成农业总产值43.21亿元,比增5.5%。粮食生产稳定,播种面积91.89万亩,总产量33.3万吨。糖蔗种植面积57.1万亩,总产量251.3万吨。西瓜、菠萝、芒果、香蕉、荔枝、红橙、青枣、蚕桑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有较大增长。水产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2.44万吨,实现产值12.76亿元,比增21.32%。北部湾渔民转产转业工作顺利推进,淘汰渔船108艘。引进了新特绿农林有限公司,畜牧业迈开产业化的第一步。市食品总公司圆满完成了资产重组工作,扶贫养猪成绩突出,被命名为广东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林业经济发展加快。科技兴农工作全面推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60项,完成试验示范项目36个。完善和续建了一批水利设施。大湾、曲溪、田西、滨洋等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南渡河船闸改建工程以及省、湛江市人大议案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龙门、土乐、余庆桥等中型水库加固扩容工程和迈豪堤、企水堵海达标加固工程进展顺利。农业生产条件有效改善,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三产业日趋兴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6.38亿元,比增11.5%。旅游业接待中外游客82.6万人次,比增10%;营业收入达3.21亿元,比增8%。交通运输业日益趋旺。房地产交易活跃,各类房地产交易1296宗,交易面积19.07万平方米,成交额达6789万元。民营经济发展成为县域经济一支重要力量。新增民营企业74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227户。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2.25亿元,比增 12.1 %,占全市GDP的48.4 %。民营经济以其灵活的机制和较好的效益,为我市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注民生,认真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统筹城乡发展,人民生活条件和质量有新提高。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9109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206元,比增8%。城乡建设不断完善。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3亿元,比增33.1%。完成了西湖大道、雷州大道、群众大道改造工程和市标广场、雷祖祠广场榕园的绿化。市自来水厂建设工程进度60%。县道坑覃线、白官线和石卯岭国防战备公路等续建工程如期完成。建成农村硬底化道路188.7公里,其中沥青路106.7公里,水泥路82公里。完成桥梁改造工程15座。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流沙港恢复运作。完成了第四批城乡农网改造工程。“百村万户”安居工程16个示范村(点)的茅草房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有800户4126名群众住进新房。基本完成第一批农村饮水解困项目,打新机井107眼,配套旧机井24眼,解决了51条村庄的群众饮水难问题。财政金融稳健运行。在税源减少的压力下,积极挖掘增收潜力,切实抓好欠税清理和非税收入征管工作,全面开展财供人员编制和工资清理检查,堵塞财政支出漏洞,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全年完成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92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06%。国有农林盐场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为地方财政作出了积极贡献。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6.14亿元,比增13.1%;贷款余额13.35亿元。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全市参加养老保险5.6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4.01万人,参加医疗保险3.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7833个,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918人。加大城乡贫困居民调查力度,全市列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城乡居民7571户24269人。积极筹措资金投入“五保户”安居工程,全市建设镇级敬老院5间、村级敬老院40间,解决了3587名“五保户”居住难问题。切实抓好劳务输出工作,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6.95万人,有效缓解了就业难问题,促进了农村群众生活的改善。

  民主法制和廉政建设有效推进。各级政府不断强化执政为民意识,广开言路,加强监督,依法行政,社会文明程度有所提高。民主进程加快。市政府坚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加强与总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众团体的联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逐步完善。认真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积极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1件和政协委员提案45件。廉政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加强。市政府向社会作出并履行四项廉政承诺。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监察工作效果明显,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实施审计项目57个,审计监督得到加强。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政务环境逐步改善。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重点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执法监督及实施行政许可标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专项治理教育乱收费和医药购销、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推进食品药品监管。普法教育、法律服务工作有序进行。安全生产工作效果较好,消防形势基本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集中整治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严厉打击“私彩”等赌博活动,大力扫除“黄赌毒”,反走私斗争保持高压态势,扎实开展“禁毒03”工程,坚决打击取缔“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社会治安形势稳定。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依法调处一批山林土地滩涂纠纷,各种社会矛盾逐步化解,全社会保持稳定局面。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在抓经济发展、抓社会稳定的同时,我市切实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计生、环保等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教育工作成绩可喜。“普九”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高考再创佳绩,高考上线人数达3837人,比增16.4%;第一批、第二批本科上线人数分别增长87%和37.5%。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步伐加快,撤并小学和教学点49个。第三批30所革命老区行政村破旧学校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市实验小学迁建工程全面启动。教育扶贫工作成绩突出,解决了农村贫困家庭子女4.8万人的上学难问题。科技工作得到加强。投入资金270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16万元,实施科技项目22个,其中6个项目列入省和湛江市重点项目。文化建设取得新成绩。成功开展雷州人精神大讨论。着力打造四大传统文化品牌,抢救、挖掘、保护、开发雷州历史文化资源工作初见成效。雷州石狗被列为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一批18个试点项目之一。创建生态文明村40条、特色文化村52条,潮溪村、东林村被文化部提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省流动图书馆落户我市。卫生、体育工作有新进展。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面铺开,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逐步完善。成功承办了湛江市第十届运动会少年男子足球赛和湛江市第十届“协作杯”中学生(中专)田径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人民身体健康水平提高。可持续发展有效推进。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落实。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7‰,计划生育率为84.01%。殡改工作逐步深化。国土资源管理日益规范,采矿权拍卖、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中心镇规划建设工作初见成效。建筑工程管理力度加大,房地产市场逐步规范。环保执法进一步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成效突出,城乡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普查工作有序推进。计划、武装、物价、广播电视、气象、科普、侨务、宗教、档案、市志等工作也取得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里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雷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在各个工作岗位上辛勤劳动、作出贡献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雷部队官兵、武警、公安、农林盐场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雷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些成绩只是阶段性的,在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中还有许多矛盾和问题未得到解决。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缓慢,人均GDP水平低,经济落后表征明显;县级可支配财力不足,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工业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化水平低,工业未能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村经济仍未跳出传统农业的圈子,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依然存在;经济发展环境滞后,工业用地难、电价高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计划生育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出生人口控制乏力;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比较突出,群体性、突发性上访事件时有发生;社会恶势力隐患较大,治安形势仍然严峻。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05年工作安排

  2005年是我市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推进雷州经济发展,重塑雷州形象的关键一年。市委十届三次全体会议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了奋斗目标,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和任务。特别是省委书记张德江、省长黄华华去年先后视察我市,对雷州的发展寄予殷切期望,全市干部群众深受鼓舞。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加快发展,同时编制好“十一五”规划,努力谋求雷州经济社会新飞跃。

  2005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的工作部署,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积极实施“工业立市、农业稳市、商旅旺市、科教兴市”发展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统筹城乡发展。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加快文化大市建设步伐,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雷州,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74.13亿元,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30.1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13.2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30.83亿元,增长14%。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96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5.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外贸出口2960万美元,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居民消费价格略有上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45‰以下;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7%。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

  加快工业项目建设步伐。落实工业项目领导挂点责任制,实行全程跟踪服务,认真做好项目审批、企业用地、施工建设等有关工作,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加快工业项目建设速度。切实抓好特丽洁食品饮料厂、北部湾水产有限公司、中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甘蔗渣爆破制浆和造纸项目、果源果品有限公司扩建项目、金路糖业发展有限公司酵母味素项目、丰收糖业集团公司菠萝浓缩汁项目、中晶城市管道燃气项目等企业和项目的建设,努力做到引进一个、建成一个、投产一个,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总量。继续抓好工业项目的洽谈和储备工作,着力为县域经济积聚发展后劲。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充分发挥我市甘蔗、粮食、水果、木材、水产品、珍珠、畜牧、矿产等丰富资源优势,千方百计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资源型加工业为突破口,加快工业发展步伐。一是做大制糖业。引导和鼓励制糖企业加大综合利用力度,发展酒精、蔗渣碎粒板、绵白糖、小包装精品糖和果糖、酵母、赖氨酸等下游产品,拉长做厚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制糖业的经济效益。二是做强海产品加工业。指导企业开展质量认证工作,努力打造企业品牌,提升对虾、鱼类、贝类加工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做优制药业。鼓励广东美好制药有限公司和广东海康兽药有限公司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扩大生产规模,培育发展自主品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四是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支持传统水果加工企业更新改造,提高罐头、饮料、果脯等产品质量和档次。重点抓好英利伊齐爽有限公司、弘泰食品有限公司、旺佳食品有限公司、鹰峰食品有限公司等水果饮料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增强企业的出口创汇能力。五是加快发展林木加工业。积极招商引资,努力引进板材和家具制造企业,发展中高密度板和家具,提高林木产品附加值,促进林木加工业有新的发展。

  建设好工业发展平台。严格按照规划,继续抓好市区民营科技工业产业区、英利民营科技工业产业区、樟树湾食品加工产业区的建设,尽快完善道路、供水、供电和排污等基础设施,引导新项目进入产业区,形成集群规模,加快园区经济发展。结合北部湾渔民转产转业,积极争取省、市专项资金支持,采取多元投资方式,按照产、加、销一条龙的模式,建设好流沙南珠产业发展中心,着力打造“南珠”品牌,以基地化带动产业化,拉长珍珠产业链,做大做强珍珠产业。利用207国道的区位优势,主动争取湛江市华侨管理区的支持,合作建设一个高起点、多功能的工业产业区,解决好招商引资项目和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的用地问题,着力打造工业发展平台,为加快工业化进程创造优越条件。

  二、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有效增长

  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落实种粮补贴、农机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农资价格监管等政策措施。抓好农村土地承包工作,落实“四到户”(即田地到户、面积到户、合同到户、经营权证书到户),保持农村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落实好乌石嘉山岭、雷高题桥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完成好罗灵洋第二期易地开发项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户投工投劳兴修小型水利设施。充分利用雷州22万亩东西洋田,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抓好优质高产粮食产业化综合示范区建设项目。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粮田产出水平。鼓励、扶持种粮大户扩大粮食生产规模,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增加种粮农民收入。

  建设农业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科学规划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选准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培育区域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推动大宗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大力发展瓜果菜种植业。继续建设好白沙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英利红星菠萝标准化示范基地、覃斗芒果基地、唐家和客路马铃薯基地等。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制糖原料生产基地,种植甘蔗65万亩,确保总产量达300万吨。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效益农业。积极开展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工作,努力保护和发展好流沙南珠、覃斗芒果,打响雷州农产品知名品牌。引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推动农业技术进村入户。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渔港建设,抓好乌石港申报国家级中心渔港工作。发展现代渔业,提高海洋综合开发水平。发展海水养殖业,增加海产品产量。推进科技兴林,抓好桉树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国有农林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创新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发展畜牧业,培育农业新优势。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努力推进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应用人工配种和杂交牛生产技术,优先发展草食家畜生产。推广雷州市新特绿农林有限公司“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为养殖户提供养牛无息贷款,订单收购肉牛的做法,逐步把畜牧业从分散粗放饲养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扩大养牛业规模,力争在3年内实现全市肉牛存栏量达18万头、出栏量达4万头。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进牧草、饲料、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扶持新特绿农林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加工肉牛2万头的生产线,拉长产业链条,培育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建设,逐步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网。加强动植物疫情监测,强化产地检疫,建立和完善疫情报告、预警机制。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标准,引导农民运用标准化技术发展农业生产。以雷穗粮食发展有限公司、鹰峰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加快水稻、芒果、菠萝、芦荟、蔬菜等农作物的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加强技术指导,抓好对虾、墨西哥湾扇贝等水产品无公害养殖。进一步扩大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生产规模,提高我市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建立适应农村税费新制度的农民负担监管机制,继续抓好涉农收费专项治理,坚决查处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落实减轻农民负担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责任制。加强和完善农村集体征地补偿款分配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积极稳妥化解农村不良债务。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规范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

  三、加快港口和市场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

  加强港口建设和利用。严格执行《港口法》,加强港域管理。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实施港口规划,建设好流沙港、企水港和乌石港等港口。发挥小港口方便、快捷、灵活的优势,发展港口运输、仓储加工、中转贸易和第三方物流等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流沙港的作用,加快流沙港食糖、食盐、木片、矿石和煤等区域性物流中转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提高港口利用率,促进商贸业发展。

  加快商贸设施建设。努力建设符合城乡发展要求、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商业网络。重点抓好市区商业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好火车站、台湾街、雷南大道等地带的商贸市场。整合供销系统的物业资源,兴建小型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信息灵通的农产品交易平台。利用粤海铁路雷州火车站,努力把雷州建设成为粤西地区特色物流和商贸中心。大力发展连锁经营、超级市场等新型流通业。加快县乡道路建设步伐,全面完成县道硬化建设任务,建设硬底化乡道200公里。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抓好市场经济秩序整治。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对甘蔗、果菜、水产品等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欺行霸市行为。深入开展农资、食品药品安全等专项整治。加大生猪屠宰管理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的违法行为。加强对拍卖行业和粮食市场的监管。继续整治教育、医疗、药品、房地产等热点价费问题和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租赁房屋的管理。开展经常性检查,严厉打击各种传销、变相传销、假冒伪劣、缺斤短两、哄抬物价行为,努力构建公平有序的商业交易平台。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投资主体多元化进程,推进国有企业重组,促进各类资本的流动和整合,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支持境内外投资者和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完成国有粮食企业和供销合作社产权制度改革。排除干扰,积极推进供电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四、创新机制,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发展旅游经济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强城市控制性规划管理。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盘活城市存量资产,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放宽城市公用事业准入条件,鼓励民资、外资参与建设和运营。加强土地储备,严格控制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土地二级市场。依法回收不按规定时限、不按要求、不按规定用途使用的出让土地。重点抓好新城大道控制地带的土地回收工作。力争在年底前开通新城大道西湖二横路至207国道段;完善雷南大道人行道、路灯、绿化、排污工程。强化城市综合管理,规范城市户外广告,依法拆除违章建筑物,着力整治影响市容市貌的摊档。扎实开展创建省卫生城市活动。大力整治城市交通秩序和“脏、乱、差”,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市容市貌,努力提升城市品位。

  大力发展旅游业。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把现行的“政府包办型旅游”变为“政府指导型旅游”。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开发、建设和经营,逐步实现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努力探索“名城、文物、旅游”三位一体的管理路子,不断强化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编制和实施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抓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以名胜古迹、生态资源、滨海风光、民俗风情“四位一体”的旅游项目开发为重点,鼓励和引导民资、外资以各种形式参与旅游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完善雷祖祠、九龙山风景区、鹰峰岭古火山口风景区、天成台度假村、雷州石狗陈列馆等景点,增加游乐项目。组织好“雷州换鼓”、“雷州傩舞”和雷歌雷剧等表演节目,提高旅游文化品位。加大“天下雷王在雷州”、“雷州石狗冠天下”的旅游宣传推介力度,着力打造“雷”文化旅游品牌。努力争取省旅游扶贫项目及景点建设资金,有效整合“行、游、住、食、购、娱”等要素,规范运作,发展旅游产业。

  五、积极招商引资,努力扩大外贸出口

  掀起招商引资热潮。抓住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产业向外转移的良好契机,迅速掀起招商引资热潮。一是抓好招商引资环境建设。尽快出台切实可行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简化审批程序,对新上项目实行部门联合会审、代理办证制度,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实行领导干部招商引资责任制,落实招商引资任务。三是强化企业招商引资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走出去,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主动承接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四是继续抓好“回归工程”和招商推介活动。通过座谈会、恳亲会、招商会、博览会等活动,全方位推介宣传雷州,大力引导雷州籍外出实业家回乡和外地客商来雷州投资办厂,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

  扩大外贸出口规模。主动适应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调整外贸出口结构,着力抓好珍珠、对虾、菠萝罐头、木片等传统产品出口工作,创办出口产品生产基地,努力增加出口总量。指导出口企业建立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加快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引导珍珠加工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采用高新技术开发更多的珍珠工艺品和装饰品,增强企业出口创汇能力。扶持年出口额超500万美元的出口大户,着力培育出口龙头企业,促进外贸出口有效增长。

  六、坚持依法治税理财,促进财政金融稳定发展

  推进镇级财政管理改革。不断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实现财权与事权的统一,以分税制财政体制为核心,合理确定镇级政府财政收支范围和权限,加强镇级财政管理。建立健全镇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建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发展机制,调动镇级政府培财抓税、节约开支的积极性,促进镇域经济全面发展。

  加强税收与非税收入征管。逐步规范和完善税收征管制度,改进征管办法,发挥协税部门作用,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和及时足额入库。加大税务稽查力度,对重点税源、纳税户开展经常性检查,坚决打击各种偷税、逃税和抗税行为,积极组织清理欠税。构建政府公共财政综合管理体系,规范非税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执行非税收入征管制度,堵塞财务漏洞,确保非税收入及时上缴财政专户或国库。加大力度抓好财政周转金和基金会资产追收工作。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完善预算编制、执行制衡机制。加强综合预算管理,细化部门预算。按照“保吃饭、保运作、促发展”的原则,严格控制计划外支出。健全财政系统内部循环监督体系,从体制上防止截留、挤占、挪用财政性资金等行为。管好用好财政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严格执行国库单一帐户支付、政府采购和财政投资审核等财政制度。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规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的财务监督、跟踪检查。强化审计监督,加大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

  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和发展。按照统一部署,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企业改制上市融资。规范各类市场中介组织行为。

  七、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推进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

  加快发展科教人才事业。抓好高水平、高质量的“普九”工作,大力发展普通高中。全力抓好市实验小学搬迁建设和雷州一中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设。完成市职业技术学校改制工作。加大教育投入,尽快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优化教育资源。扶持和鼓励民办教育发展,想方设法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和整顿,从严查处人员在编不在岗的问题。抓好师资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发展科技事业。创新科技投资机制,增加科技投入,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科学研究,推动科技事业企业化运作。充分发挥英利镇省科技创新专业镇试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培育一批技术创新型企业。重视人才工作,积极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各类人才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继续做好培训工作,加快培养适合我市中长期建设需要的各方面人才。

  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严格管好土地、矿产、海滩涂、海洋资源等,把好开发审批关。加快市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做好治污保洁工作。抓好南渡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加快重点流域、区域、近海海域的环境整治。大力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开展创建生态镇、村、场活动,充分发挥农村环境的生态屏障功能。继续抓好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建设。重视湿地、红树林、海洋环境和海岸线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建立和完善森林、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机制。做好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防治工作。认真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一票否决”制度,推进重心下移,建立计生工作新机制。继续实施“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落实好部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办法,健全利益导向机制。加强计生管理与服务,从严控制人口增长,确保年底扭转计划生育工作被动局面。认真落实殡改工作责任制,加大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决制止殡改行业中的不正之风,巩固殡葬改革成效,提高殡葬管理水平。

  做好各项社会工作。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抓好事业单位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创新城镇医疗管理体制,引导卫生资源向社区、农村流动和配置,大力发展基层卫生服务。做好禽流感、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努力改造乡镇薄弱卫生院,优化组合农村医疗网点。年内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50%。深入开展创建卫生村镇工作,提高城乡公共卫生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健身纲要,大力发展竞技体育,努力提高体育工作水平。推进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做好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工作。抓好统计工作,如期完成第一次经济普查。进一步做好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八、关注民生,切实解决群众生活问题,努力实现富裕安康

  切实解决群众的生活问题。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广泛开展困难群众和“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活动,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中具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成员实现半年内有1人就业。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社会保险参保率。深入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结合组织“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的活动,建立健全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下大力气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子女入学难、看病难、打官司难、住房难、社会保障难等“五难”问题。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发展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做好老龄工作。妥善解决农村“五保户”生活困难。重视解决优抚对象、农村退休干部、企业军转干部、残疾退伍军人以及特殊群众生活保障问题。抓好扶贫工程和安居工程,努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抓好劳务输出工作。认真落实市、镇、村三级责任考核制度。将富余劳动力就业任务分解各镇,统筹安排,正确引导,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努力提高就业率。建立劳动力档案,做好外出劳务人员的跟踪服务工作。加快劳动力市场和培训基地建设,抓好就业培训工作。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和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突出抓好下岗失业人员转岗培训及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供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进城就业的农民,允许其在承包期内依法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转包、租赁、互换或以其他方式流转。

  九、创建文明法治社会环境,构建和谐雷州

  加强文化大市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大力繁荣文学艺术。积极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开发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发展好具有雷州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推进历史名人文化、雷州石狗文化、雷州换鼓文化、雷歌雷剧姑娘歌文化的考究与发展,研究传承雷州傩舞文化,着力打造雷州特色文化品牌。积极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加强文物博物工作。启动雷州历史博物馆建设工程。以弘扬传统文化、创建现代文化为导向,积极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开展特色文化村创建活动。巩固和扩大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成果。力争年底前完成广播电视光纤改造工程。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加强网吧、游戏机室等文化娱乐经营场所的监管,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秩序。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完成“四五”普法任务,不断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努力营造法治环境。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特别是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坚决扫除“黄赌毒”,取缔各类邪教组织。花大力气打击“私彩”。坚决打击走私贩私活动。抓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综合作用,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依法及时处理群众反映问题长效机制。

  加强安全生产。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做好消防工作。严格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强化日常监管,排查整改事故隐患,建立健全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事故机制,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群众。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创新载体,引导全社会形成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知书达理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倡导文明新风。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传播科学知识,反对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弘扬“励志图强,海纳百川”的雷州人精神。加强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水平。

  十、强化执政为民意识,建设高效务实廉洁法治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认真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坚决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和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及时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议案办理工作,办好人大议案。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整合行政资源,加强部门协调,提高行政效能,建设高效政府。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抓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把领导精力更多地放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上。强化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建设服务型政府。

  加强政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认真改进工作作风,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减少会议和文件,改进会风、文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虚报浮夸作风,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大力推进反腐倡廉,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和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机制,建设廉洁政府。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和管理,努力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提高政府管理能力。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为,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坚决克服多头执法、执法不公的现象。强化行政问责制,对行政过错要依法追究。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切实抓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不断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和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有效提高政府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各位代表!雷州正面临着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时代召唤我们奋进。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雷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发愤图强,励精图治,扎实苦干,为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雷州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