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 2008年2月27日在雷州市
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雷州市市长 罗滇南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是我市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一年来,在中共雷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战胜历史罕见的两百年一遇洪涝灾害,积极实施“工业立市、农业稳市、商旅旺市、科教兴市”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开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初步核算,去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9.38亿元,比增10.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23亿元,比增5.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22亿元,比增11.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94 亿元,比增16.3%。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49.4:16.7:33.9。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0.33亿元,比增9.6%。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30.47亿元,比增8.2%;完成工业增加值11.73亿元,比增10.9%。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供电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市供电局移交广东电网公司直管,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大型工业项目引进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首期投资90亿元的广东大唐国际雷州电厂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加紧推进,顺利通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广东电网公司已同意将该电厂列入广东电网总体输电规划,可望在今年下半年动工建设。东雅图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的东里5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完成测风工作,项目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面对特大洪灾,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灾复产,实现灾年不减收。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19亿元,比增5.4%。粮食、甘蔗、果菜、禽畜、水产品的产量均保持稳步增长。全市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338元,比增7%。农垦企业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效益明显提高。第三产业日趋兴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2.57亿元,比增19%。房地产业空前活跃。商贸、饮食、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外贸出口在困境中实现增长,全年出口总额3312.65万美元,比增6.7%;实际利用外资110万美元,比增8.9%。旅游业发展形势趋好,接待游客89.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3.5亿元。财税收入大幅度增长。完成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2亿元,比增32.89%。财政综合增长率达22.32%,在湛江各县(市、区)中排第3位。国有农林盐场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成为我市重要的纳税大户,为地方财政作出了积极贡献。金融市场运行态势良好。年末全市存款余额67.7亿元,比增11.99%;各项贷款余额19.6亿元,比增25.4%。市邮政储蓄银行成立,湛江市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支行,为广大市民提供品种多样的金融服务;市农村信用社圆满完成6016万元增资扩股任务,组建统一法人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城乡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2亿元,比增18.3 %。大力推进城乡建设,城乡面貌大变样,城市品位逐步提高。新城大道建成通车,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最漂亮、最壮观的城市主干道,有效带动新城区建设。雷南大道改建工程顺利实施。铺设沥青路面,基本完成道路绿化、路灯、排污、排水和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硬底化建设工程。雷南大道成为市区第二条美化、绿化的城市交通主干道。工业大道的排污、供水、路灯、人行道等配套工程和道路绿化、美化工程有效推进,为建立广州花都(雷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打下坚实基础。成功引进广东丰邦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新城大道雷州火车站至207国道周边土地。引进湛江东盟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南二支路周边土地。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集购物、休闲、娱乐、商住为一体的雷州世贸广场开工建设。市博物馆竣工。城市防洪工程顺利实施。全面整治夏江河,建设两岸防护堤。西湖大道汽车总站至名都酒店路段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拆除西湖公园围墙,拓宽园区并免费向市民开放,扩大市民休闲场所。西湖公园、雷湖文化广场成为亮丽的城市风景线、市民休闲好去处。雷城逐渐成为一个环境优美、居住舒适、功能齐全的城市。交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投入资金7470万元,完成硬底化道路129公里。投入资金6500万元,整治和建设水利工程1821宗,完成土石方275万立方,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3.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8万亩。水利工程在去年特大洪涝灾害中发挥了重要的减灾作用。采取“突击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城市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的方法,狠抓严管,城乡清洁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全市共整治卫生死角2082个,清理垃圾杂物23.6万吨,拆除违章建筑物30053宗,新增绿化面积23507平方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实施安居工程和茅草房改造工程,农村面貌发生大变化。全市建设新农村421条,创建湛江市生态文明村45条。竹园村、洋水塘村、新村村、宾合村、和家村、田园村等6条村庄被评为湛江市最美的村庄。墩化楼村、徐马村、宾合村、德地村和下坑何村等村庄亮点突出,在湛江市农村安居工程暨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得到湛江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兄弟县市的一致好评。徐少华书记在现场会上高度评价我市农村安居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做法,认为“决心坚定、责任落实、示范可学、效果很好”。
──抗灾复产工作取得重大胜利。去年8月,我市遭受了两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受灾人口52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22.21亿元。在大灾面前,市委、市政府科学调度,果断决策,在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紧急抢险,及时处置突发险情,紧急转移受灾群众2.8万人,灾区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全面恢复。灾后,全市上下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工作。全市紧急发放救济金540多万元、救济粮900多吨以及衣服、棉被、木床一批;搭建临时安置棚屋408间,并通过举办赈灾晚会等形式,筹集赈灾资金1000多万元和大米、棉被、衣服等救灾物资一批,受灾群众的生活得到妥善安置,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及时治疗”。集中人力、物力,抢修被洪水损毁的交通、水利、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复耕水毁农田。同时,免费为受灾群众提供早熟稻种、肥料、农药,组织供应珍珠、对虾等种苗和发放贷款2850万元,抢种、补种农作物8.85万亩,改种15万亩,落实冬种35万亩,恢复养殖面积7万多亩、养殖网箱8500多个,使灾区生产得到逐步恢复。积极争取省、湛江市专项资金,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和帮助灾区重建家园。北和镇鹅感村、下海仔村和覃斗镇迈克村整村搬迁重建;龙门镇排楼南村等128条村庄在原址重建和改造;发放建房补助款3326万元,帮助灾区3326户“全倒户”重建新房,“全倒户”在春节前搬入新居,灾区生产生活全面恢复正常。
──民生工作成效显著。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征缴社保资金8853万元,比增6.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推进,农民参合率达74.1%,住院报销封顶线由4000元提高到1万元,3.8万人次报销了医疗费3078.3万元,发放大病医疗救助资金63.9万元,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全面铺开,50%城镇居民参加医保。统筹安排财政资金,提高“五保”供养金和“低保”补助标准,“一保五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全年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6700万元,发放失业人员救济金977万元;发放低保补助金1831.2万元,救助城乡低保对象28927人,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劳动力市场综合服务大楼建成使用。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090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678人再就业,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144万元,转移城乡劳动力3.66万人就业;城镇失业率3.0%,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全面完成就业再就业任务。全市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完成农村1万户茅草房和危房改造任务;投入资金6564万元,解决33条水库移民村920户4323人住房困难和村场改造。住房制度改革工作扎实推进。建设廉租房1499平方米。筹集资金1500万元,7.6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得到解决。积极开展孤儿帮扶活动和单亲特困母亲安居房援建工作。全市2023名孤儿得到结对帮扶,94户单亲特困母亲住进安居房。扶残助残工作成效显著。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大楼建成使用。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成效显著。投入资金1.19亿元,调整、撤并中小学校66所,新建校舍面积16.4万平方米,扩容城区中学学位6800个。启动雷州一中实验高中建设。投入资金7669万元,改造危房29万平方米,打赢学校危房改造攻坚战。招考招聘中小学教师600名。理顺小学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有效净化教育考试环境。优化专业结构,强化教育手段,职业教育取得新成绩。中小学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应届高中毕业生上本科线同比增长26%,中考、小考调研测试成绩明显提高。科技工作进步明显。实施科技项目8个,开发新技术6项,获省和湛江市科技进步奖5项;专利申请项目41个、授权项目32个。成功举办中国雷祖文化节暨雷州国际美食节,110家国内外商家参加美食节,参观人数超过70万人,成为我市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文化盛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经过全市上下长期以来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我市已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计划生育二类地区,计划生育面貌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计生工作迈上新台阶。全市人口出生率11.06‰,自然增长率6.93‰,计划生育率85.03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效缓解。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依法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完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4个,新增耕地7447亩。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同时,加大土地储备力度,盘活闲置土地。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管理秩序,采矿权全部实现有偿出让。环保工作不断加强,环境质量逐步改善。积极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食品药品监管取得显著成效。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物价、人防、消防、人民武装、征兵、优抚、双拥、气象、档案、外事侨务、殡改、宗教、市志、文联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稳工作,和谐雷州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粤鹰3”、“闪电”、“迅雷”和打击“私彩”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两抢一盗”、“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组织打击力度,全市立案查处各类治安案件6000起,治安案件发案率下降8%,社会风气进一步净化,人民群众安全感日益增强。反走私斗争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继续实现走私零发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打击走私活动先进单位。“五五”普法扎实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加大行政许可项目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力度,行政审批制度不断完善,行政复议及应诉工作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得到增强。坚持以人为本,对有政策规定的诉求,做到按政策解决;对没有政策规定但合情合理的诉求,想方设法给予解决;对政策不允许的诉求,认真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各类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高度重视并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11件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以及31件政协委员提案得到认真办理。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和团体依照章程开展工作,进一步密切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实行公示、听证制度,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公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强化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机关作风建设效果显著,政务公开范围不断扩大,公务员廉洁意识和自律行为明显增强。
各位代表!去年,我市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不论是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还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论是投资环境的改善还是社会事业的发展、不论是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社会风气的好转,都实现了大变样。目前,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政通人和、民心思进,一个众志成城、发奋图强、实干兴雷的新局面正在形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在各个工作岗位上辛勤劳动作出贡献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公安干警、驻雷部队官兵、武警、农林盐场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雷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客观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较小,产业规模不大,特别是工业支撑作用薄弱,县域经济增长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农民增收难度较大,特别是去年受洪涝灾害影响,农业和渔业损失严重,影响农民增收因素增多;历史债务较多,财政支出的压力还不能有效缓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全市上下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优化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群众法制观念有待进一步增强。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对待,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2008年工作安排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务必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全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湛江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和雷州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的部署,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深入实施“工业立市、农业稳市、商旅旺市、科教兴市”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力开创雷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新局面。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2% ,第二产业增长19.0%,第三产业增长17.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外贸出口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 %,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必须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强化工业主导地位,推动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
引进大型工业项目,提升工业发展水平。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坚定信心,牢牢树立“抓大项目,促大发展”的指导思想,紧抓工业不放松。认真落实领导和部门跟踪大型工业项目责任制,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抓到底。加强服务,力争大型项目落户雷州,并以大项目为龙头,辐射带动其它配套项目和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大中小一齐上的工业发展格局。齐心协力,加快推进广东大唐国际雷州发电厂的项目报批工作,力争列入省“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充分调动各方面工作积极性,克服一切困难,以“干大事,成大事”的气魄,全力抓好规划、征地及其它前期工作,为项目的落户和建设创造良好条件,确保项目首期工程在今年下半年如期动工建设。积极协助东雅图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和佛山市东兴风盈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开展测风工作,编制风电项目申报材料,争取投资50亿元的东里50万千瓦风电场在今年6月底前立项报批,开工建设。协助恒福糖业有限公司落实投资5亿元、年产9.5万吨纸浆厂项目的选址征地工作。着力抓好雷高糖厂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酒精厂、中国利达生态农业发展公司年产5万吨生物有机复合肥项目、半岛冷冻设备有限公司扩建项目、伊齐爽食品实业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罐头饮料食品生产线扩建项目、湛江聆天实业有限公司大型制衣项目、恒福糖业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酒精生产项目和年产5万立方米木地板、胶合板项目的建设,壮大工业规模和经济总量。
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切实抓好广州花都(雷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报批工作,多渠道筹集资金,依法清理回收工业园规划控制区内的闲置土地,加强土地储备,盘活土地资源。按照园区总体规划,加快实现工业园区的“五通一平”(通路、通水、通电、通讯、排污和平整土地),搞好园区绿化、美化、亮化,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树立经营园区的理念,成立产业转移工业园开发管理委员会,制定园区优惠政策,创新管理和服务体制,推行项目入园代理制,优化投资环境,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区,增强招商引资能力,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
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广泛宣传发动,弘扬和培育创业文化,充分调动和激发全民创业热情。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降低创业准入门槛,提供创业融资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鼓励下岗职工、复转军人、高校毕业生和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大力发展农海产品加工流通、饮食、运输、旅游等产业,在全市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办企业,干部谋事业”的全民创业局面。鼓励民营企业家二次创业,引导支持一批农海产品加工、制药、机械制造、建筑材料等民营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水平。
二、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推动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生产能力。修复完善农业水利设施,进一步增强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完成迈生水库安全加固主体工程和城市防洪工程夏江河段整治。改建南渡河排洪大闸、企水堵海排洪大闸,动工建设城市防洪工程南渡河河堤北岸段。重建大湾水库溢洪道和修复龙门水库溢洪道、灌区渠道等141宗水毁工程。争取溪南和东吴水库的安全加固工程列入省水利基建工程计划。全面完成列入省、湛江市人大议案的陈家、岭峰、笼居、北插等36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瑚村、坡仔、下田等15宗电灌站技改工程。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抓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加快10万亩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发展农村客运。年内建成240.6公里的镇通行政村硬底化公路、110个农村客运候车亭,通客运班车行政村达110个。全面完成水毁公路67公里的修复工程。继续抓好乌石国家级中心渔港建设。
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把发展镇域经济作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措施来抓。建立健全发展镇域经济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认真抓好镇级经济考核,充分调动镇级抓经济的积极性,引导乡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为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全力推进镇域经济发展。认真落实粮食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着力抓好甘蔗种植工作,确保完成90万亩种植任务。进一步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促进公司和农民共创“双赢”。加强科学指导,大力推广种植高产高糖品种,努力提高甘蔗单产水平。扩大蔬菜、水果等大宗农产品种植规模,发展蔬菜33万亩、水果24万亩、油料作物15.5万亩。提高珍珠、对虾、扇贝养殖和网箱养鱼技术水平。发展林业生产,培植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着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生产。完善覃斗迈克芒果、英利红星菠萝、客路马铃薯、东西洋水稻等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办农科所100亩瓜菜标准化示范基地。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工农互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落实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杜绝克农、伤农现象,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加快中心镇和专业镇建设,努力形成人口聚集、产业发展、市场活跃的经济社会要素聚集区,增强集镇辐射带动能力,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按照徐少华书记在湛江市农村安居工程建设现场(雷州)会上提出 “住房改造与环境改造相结合;新屋建设与新村建设相结合;政策引导与重点帮扶相结合;示范带动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实干作风与发动群众相结合”的要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向连线、连片群式方向发展。年内创建生态文明村300条,建设新农村示范点10个,力争5条以上村庄被评为湛江市最美村庄。加快农村茅草房改造工程建设步伐,完成1万户农村贫困户茅草房改造任务。加强农村环境整治,积极推进生态镇、生态村建设,不断改善镇容村貌。加强民主管理,认真抓好村(居)基层组织换届工作,提高基层组织自治管理能力。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努力推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三、着力抓好城市和旅游景点的建设,推动第三产业迈上新台阶
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努力提高城市品位。认真抓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充分发挥规划指导、统筹和综合调控作用,强化城市空间管治。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全面完成雷南大道改建工程和工业大道配套设施建设。动工建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切实抓好207国道邦塘至雷祖祠路口路段的绿化、美化工程。加快打造以“西湖水库——烈士陵园——西湖公园——雷湖风景区——南渡河”为一体的城市休闲风景线。着力盘活城市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水平。继续挂牌出让新城大道207国道至西湖二横路的两侧土地,完善新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认真做好新城区的规划和土地征用、报批等工作。推进全茂大道至207国道的小区开发建设。跟踪落实中国西部开发(香港)投资公司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建设集经济适用房、学校、商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活小区。抓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修缮工作,跟踪落实“十一五”国家历史文化街区专项保护项目,推动曲街、二桥街等历史街区保护规划顺利实施。深化公用事业体制改革,提升市政设施管理水平。理顺城市综合执法体制,强化城市管理。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净化、美化、优化城乡环境。
精心打造旅游品牌,培育壮大旅游产业。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突出“雷文化”主题,加快雷祖祠的修缮工作,改造雷祖祠广场,高标准开发建设雷祖祠后山公园,建设仿宋、仿唐一条街,打造雷州传统特色文化主题景区。开工建设旅游园林五星级宾馆,建成集旅游、度假、休闲于一体的智能小区,提升旅游服务业品位。规划建设企水赤豆寮岛海上公园,发展滨海休闲游。建设市历史博物馆文化旅游纪念品市场。积极参与和举办大型旅游宣传推介会,包装推介旅游项目,打响雷州特色旅游品牌。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以游促商、商旅结合,加强与全国各大旅行社合作,推出“雷州游”旅游线路,开创旅游业发展新格局,发展壮大旅游产业。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进一步促进商贸业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兴建一批规模大、设施完备、运作规范的农副产品、生产资料、建筑材料、货运仓储等专业市场,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鼓励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从单纯加工生产型向市场型和创新型转变。完善流沙口岸查验配套设施,拓展东南亚近洋运输业务。积极推广连锁经营、代理经营、区域性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提高商贸流通业的规模和水平。完善市场信用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商业贿赂、商业欺诈、传销等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优化消费环境。引导商贸企业拓展业务,提升水平,培育壮大商贸业。
四、着力依法理财治税,推动财政金融工作迈上新台阶
强化税费征管,实现财政收入新突破。牢固树立向管理要收入、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加大税费征管力度,强化收入源头管理,壮大支柱财源。加强税源调查,健全户籍动态管理档案,夯实税收征管基础。改变管理思路,进一步完善协税护税网络,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在组织收入中的积极作用。全面规范委托代征,清理漏征、漏管户,加强定期定额征收的纳税户管理。加强对车船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和房屋出租、木卷片加工等行业的管理。继续抓好糖业税收、房地产税等重点税源的征管,加大对土地出让金和户外广告、国有(集体)资产经营收益等非税收入的管理力度,努力做到应收尽收。认真开展税务稽查和税收专项检查,优化税收法治环境,努力提高依法治税水平。
坚持科学理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财政改革,优化支出结构,加强资金调度,有效保证工资、社会保障、救灾扶贫、教科文卫事业和支持“三农”等重点支出的需要。逐步完善财政监督制度,建立健全财政监管体系,加大财政性资金监督检查力度,加强政府投资工程的审核,保证专款专用和项目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深入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和财务核算集中监管等改革。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加强监管,提高采购质量。创新农村财务管理手段,全面实施村级会计代理制,确保村账清楚规范,推进村务公开,维护农民切身利益。
强化银行保险业的服务功能,推进金融企业发展。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现有金融机构的作用,积极引进新的金融机构,形成优势互补的金融合力。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深化股权分置改革。全力支持金融机构追收逾期不良贷款,依法打击金融犯罪行为,净化金融运行环境。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各类担保方式,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努力解决中小企业和农村发展资金困难。充分发挥保险业服务社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推进保险业健康发展。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各项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着力打造文化大市。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抓好科技项目申报和实施管理。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快高中教育发展步伐,实现2008年高中生毛入学率达65%目标,夯实2011年全市普及高中的基础。加快雷州一中实验高中建设;启动奋勇中学高中新建工程,筹建1所公办高中学校;继续扩容雷州一中、雷州二中、雷州三中、附城中学、白沙中学、龙门中学、客路中学高中学位。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建立联合办学机制,创建省一流职业教育基地。巩固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推进城镇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普九”水平。扩建雷州一中实验初中、新城中学、雷城中学、白沙二中、附城二中。筹建城区1所初中、1所小学,迁建官茂小学。继续招聘招考中小学教师,优化高中教师结构,充实农村教师队伍,不断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着力推进市青少年宫建设,切实抓好中小学生校外教育基地首期工程建设。妥善解决教育遗留问题,确保教育和谐发展。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和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和表彰一批先进典型,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程度。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挖掘和弘扬雷州文化,完成雷剧、人龙舞、蜈蚣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加强文化市场建设与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促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扎实做好体育卫生和计划生育等工作,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完善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建设。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强乡村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技术。积极推进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保健事业。积极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非法生产经营活动,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紧抓计生工作不放松。以巩固省计划生育二类地区为目标,进一步创新思路,加强管理,全面推动计生工作上新台阶。继续完善和落实各级干部计生包干责任制,加强计划生育层级动态管理,实行“一票否决”;深入开展创建“无政策外多孩出生镇(街)、无政策外出生村(居)”活动,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后进地区帮扶工作,积极推进计生依法管理和村民自治,进一步夯实人口计生工作基础,确保人口计生工作在巩固中提高。狠抓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保护。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建立节能降耗考核办法及污染减排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如期完成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切实抓好荒山绿化、林木资源保护。加强南渡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严格保护饮用水源。认真抓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关心和支持老龄、妇女儿童、外事侨务、殡改、人防、武装、档案、宗教等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解决民生问题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加大投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面向城乡劳动者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援助制度,重点帮助下岗人员、零就业家庭、农村贫困家庭、残疾人、被征地农民和转产转业渔民就业。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着力抓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力争新增就业岗位4000个。深入实施下岗失业人员、农村青年、退役士兵等职业技能培训工程,提高劳动力就业和创业能力,力争下岗失业人员职业培训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3000人,创业培训150人。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认真实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力争农村人口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0%以上。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加大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力度,扩大覆盖面,提高缴费率。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努力解决失业人员、孤儿、“五保户”和特困家庭的生活困难。
积极推进“平安雷州”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严打”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对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继续严厉打击“黄赌毒”,彻底铲除“私彩”赌博活动。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加大命案、抢劫等案件的侦破打击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实施《信访条例》,落实信访责任制,规范信访秩序。积极化解社会矛盾,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落实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抓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继续深化危险化学品、交通、消防、建筑施工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努力构建和谐雷州。
六、着力解放思想,推动政府行政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推进思想大解放,增强政府决策能力。思路决定出路,方向决定成败。观念的突破和思想的解放程度,决定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振兴发展,勇担重任。以更宽广的视野、在更高的层次、用更高的要求,深刻审视环境变化和发展路子,深刻分析发展优势和不足,深刻反思我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把思想从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以改革的气魄、开放的思维、创新的理念,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和新机制,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
推进职能转变,增强政府服务能力。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程序,规范行为。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提高行政效能。认真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着力帮助各类经济主体破解人才、资金、要素供应等“瓶颈”问题,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实事和难题,用真情和汗水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建设服务型政府。科学行使经济调节职能,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加强社会管理职能,推进社会和谐进步。
推进法治建设,增强依法行政能力。积极开展普法活动,认真营造全民学法、知法、守法的社会氛围。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基本准则,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及时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实行重点建议和重点提案政府领导领办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推进政风建设,增强执政为民能力。倡导和树立认真、务实、清廉、高效的优良政风,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多在抓落实上下功夫、谋成效。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学风和文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察、案件查办力度,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严格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努力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使每一位公务员做到真正倾听民声,真正体现民意,真正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依靠人民、干事为了人民。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树立清正廉洁的人民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推进雷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让我们在中共雷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雷州明天更美好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