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雷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 2011-03-17 22:05:04
来源: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字:【 访问:-

政府工作报告

── 201132日在雷州市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雷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耀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我市在困难挑战中奋勇前进的一年。一年来,在中共雷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农业稳市、商旅旺市、科教兴市”发展战略,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了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发展质效逐步提升。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8.86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9.25亿元,比增6.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33亿元,比增13.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0.28亿元,比增16.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73亿元,比增32%。实现外贸出口4525.81万美元,比增16.7%。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46.015.039.0。工业经济逆势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63.22亿元,比增14.3%;完成工业增加值16.48亿元,比增14.5%。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2.85亿元,比增6.7 %。粮食种植面积105.2万亩,总产量37.57万吨,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人均纯收入5670元,比增10%。第三产业繁荣活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12亿元,比增21.3%。房地产建设完成投资5.2亿元,比增60%。全年接待游客99.8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4亿元。财政金融稳健运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1亿元,比增15.26%来源于雷州的财政总收入6.3亿元,比增14.5%。财政综合增长率达21.7%。出让土地5.54万平方米,增加财政收入4679万元。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11.55亿元,比年初增长18.8%;各项贷款余额40.66亿元,比年初增长19.3%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伊齐爽公司调风新厂以及迪森生物质燃料一期工程、湛江新力电动车组装生产线等3个上亿元项目顺利投产;年产值3亿元的地塞米松原料生产线即将投产;半岛水产设备厂、东里风电场等2个上亿元项目动工建设。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制糖为龙头,机械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为支撑的特色产业板块,经济发展呈现出较快发展的态势。成功争取医院改薄、农村饮水安全等国家投资项目16个,到位资金1.73亿元。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市申请专利39项、授权36项;开发新产品15项、新技术10项;申报高新技术产品18个,获湛江市以上科技进步奖2项,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85亿元。其中,菠萝罐头加工、珍珠养殖等2个科技攻关项目列入省部产学研合作计划,对虾加工设备创新项目列入省农业重大科技计划。

  ——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强力推进城乡建设,名城雷州充满活力、彰显魅力。狠抓规划引领,编制了《雷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200个新农村规划,基本完成《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修编工作,为城乡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湛徐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为我市加快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奋勇新型工业区3000亩土地的征收报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工业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深入推进城乡清洁工程。新建、改建文化路、府前路、西八路、西湖四横路等市政道路。实施市人大、市政协办公大院改造一期工程、旧水泥厂厂区改造一期工程等“三旧”改造项目15个,创建生态文明村示范点32个、示范片3个,实现城区有新面貌、乡镇有新变化、农村有新气象。人防工作扎实有效,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2.96万平方米。农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投入5.3亿元,积极推进“水利三项工程”建设。其中,11宗防灾减灾工程和18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10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顺利竣工。投入1.2亿元,完成了乌石输变电工程。投入1.8亿元,建设农村硬底化道路500公里。乌石国家中心渔港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全市土地流转面积33.69万亩。实施农业示范项目62个,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39项,1万亩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基本完成。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新增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5家、产品12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企业4家、产品4个。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部门职能和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技术推广站、林业工作站体制改革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市新华书店转企改制工作基本完成。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市污水处理厂建成使用并通过湛江市环保验收。南渡河流域整治成效显著。土地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全市完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7个,新增耕地10万亩。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严格实行领导包案、带案下访制度,充分发挥市、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作用,有效化解了一大批信访问题,实现进京“零上访”,到省上访大幅度减少。全市排查土地、山林、海滩涂矛盾纠纷389宗,办结315宗,涉及面积2.2万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058宗,打掉各类犯罪团伙86个,其中,涉恶团伙12个、“两抢一盗”团伙23个,社会治安形势保持稳定,群众安全感日益增强。成功组建维稳飞虎队,综治维稳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应急体系逐步完善,应急能力有效提升。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非法传销活动,进一步巩固“无传销县(市、区)”成果,市场秩序明显好转。积极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食品药品监管取得显著成效。开展创建“无走私镇村”试点工作,持续实现走私零发案。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减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杂费1.2亿元,补贴农村贫困生4.6万人1274万元。新建、扩建学校教学楼7.5万平方米。招聘招考中小学教师1544名。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11%,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顺利通过省验收。全市上本科线2471人,增长12%,高考质量评价居湛江市各县(市、区)第一位。文化强市建设有效推进。我市被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雷剧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顺利通过省验收。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完成330条村庄“村村通电视工程”,数字电视覆盖率达92%。卫生工作不断加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市人民医院住院综合大楼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南兴、纪家、英利等卫生院综合楼投入使用,群众就医环境有效改善。全市132万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超额完成湛江市下达的任务。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培训农村劳动力9086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7789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902人,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万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发放低保资金3200万元、养老保险金1.62亿元、失业救济资金1310万元。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募捐扶贫济困资金1098.78万元。2020名孤儿全部列入财政供养。新建敬老院36间,支出五保户供养资金1808.22万元。新建经济适用房48套、廉租房86套,部分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完成2800户农村贫困户茅草房(危房)改造。深入实施水库移民帮扶工程,新建房屋845间,解决了939户水库移民住房困难。投入1.54亿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483个,帮助5898户贫困户成功脱贫,脱贫率达40.6%,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顺利通过了省年度考核。各项惠农政策得到落实,全年发放涉农补贴6632.9万元。人口和计生工作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人口出生率11.86‰,自然增长率7.60‰,符合政策生育率95.82%,年度人口控制指标和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顺利推进。雷州年鉴(2009—2010年)编撰工作如期完成。档案工作进一步加强,市档案馆晋升为省一级管理单位。此外,审计、统计、物价、人民武装、优抚、双拥、妇女儿童、民族、宗教、气象、外事侨务、殡改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民主法治和政府效能全面提升。坚持依法治市,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和行政复议工作,全面完成“五五”普法工作任务,法治建设顺利推进。健全各级政府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开展“难点村”治理,民主政治进一步加强。坚持依法行政,不断规范政府及其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高度重视并自觉接受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实施名城保护人大议案,扎实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修复和保护;办理湛江市人大代表建议7件,湛江市政协委员提案2件,市人大代表议案及建议、意见46件,市政协委员提案38件,办复率均达100%。围绕提高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创新政府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政务环境得到优化。政府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政务、村务公开不断深化,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工作得到加强;广泛开展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活动,政风行风进一步改善,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加强工程招投标和工程建设的监管,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成效明显。

  各位代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全力支持的结果,是驻雷单位、驻雷部队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同舟共济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务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在各个工作岗位上辛勤劳动作出贡献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驻雷部队官兵、武警、农林盐场干部职工,向离退休老同志及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雷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增强发展信心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尽合理,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二是经济增长速度慢,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层次较低;三是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四是社会管理压力还很大;五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六是一些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十二五”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

  “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展工业、培育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为突破口,以“四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旅游人文化)为目标,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机制和体制创新;坚持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把雷州建设成为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城镇化水平达到4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4%

  根据中共雷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体会议的决定,市政府编制了《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本次大会审议。

2011年工作安排

  2011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关系雷州的长远发展大局。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今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湛江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和雷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主线,以建设安康雷州为目标,全面实施“科学规划,优化环境,推进‘四化’,和谐发展”战略,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全力做大做优经济“蛋糕”,促进社会大发展、民生大改善,奋力推动雷州后发崛起、跨越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第二产业增长17%,第三产业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外贸出口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7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争投资、上项目,着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科学规划,着力扩大投资规模。坚持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融资金、以招商兴产业、以投资保增长,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投资规模,优化项目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紧扣国家政策导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特别是牢牢抓住省加快粤西地区经济发展以及湛江钢铁、石化项目建设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有利契机,科学编制我市发展规划,其中,重点编制好奋勇新型工业区、沈塘新型工业区、乌石临港工业区、旧城文化商业区、白水沟文化生态区、城市中轴线商务核心区、雷州湾滨海新区、西湖水库办公商住区等八大主体功能区的概念性规划和重点片区控制性规划。编制未来五年水利建设规划,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挤入国家计划盘子;争取乌石国家中心渔港二期工程,企水二类区域性渔港和三吉、流沙、海康港等二类渔港建设工程以及省道唐企线、白流线和县道龙那线改建工程纳入省和湛江市投资计划。

  主动出击,千方百计引项目。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上项目的主渠道,按照“四看”(看土地利用率、看投资强度、看环保、看税收)的原则,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较高的项目,特别是重点引进龙头型、基地型、延伸型、配套型企业。同时,根据投资强度、税收贡献,对引进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切实提高招商引资质效。重点做好雷州火力发电厂、调风红心楼风电场、宁波素子园食品果蔬脆片生产线的立项、报批等前期工作。积极跟踪落实晨鸣林纸浆一体化项目二期工程、恒福糖业集团有限公司9.5万吨纸浆等在谈工业项目,促使项目早日落户雷州。今年力争实现招商引资资金突破20亿元。

  攻坚克难,集中精力建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机制,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力争东里风电场、地塞米松原料生产线项目在上半年建成投产,半岛水产设备厂和迪森生物质燃料二期工程在下半年投产,樟树湾大酒店在今年10月开始营业。启动雷州文化城和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争取用3年时间把雷州文化城和市体育中心打造成粤西一流的文化、体育中心。动工建设6.5万吨粮食储备库和市无害化垃圾处理场。

  二、调结构、扩总量,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提速增效

  着力推进产业升级集聚。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推动、集群化发展,打造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以半岛水产设备厂为龙头,整合资源,提升资质,通过强强联合组建1—2家大企业,力争今年机械设备制造业产值突破5亿元。以伊齐爽公司为龙头,加快企业产品研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争创“全国罐头之乡”,力争今年水果加工业产值突破10亿元。以恒福糖业公司为龙头,继续实施扶优扶强战略,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制糖业、酒精加工业向集团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打造新的支柱产业,形成集群效应。

  着力加快园区平台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完成奋勇新型工业园区2000亩土地的征收任务,主动承接省产业转移项目;完成乌石临港工业园区3000亩土地的征收任务,支撑雷州火力发电厂及其他重点项目发展。积极配合湛江市政府加快东海岛至沈塘跨海大桥建设,筹建沈塘新型工业园区,主动对接湛江钢铁、中科炼化上下游产业项目。抓好湛徐高速公路和海湾大桥西连接线与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生活商业区的连接线建设,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带动效应,加快沿线经济发展。

  三、夯基础、扬优势,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加快土地流转,积极创办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促进糖蔗、水果、北运菜、林木、花卉、畜牧、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向区域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珍珠、对虾、扇贝、文蛤螺等水产品和芒果、香蕉、菠萝、北运菜、优质水稻等特色农产品种养技术水平,重点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强产品包装和宣传推介,着力打响“流沙珍珠”、“覃斗芒果”、“茂德公辣酱”等特色品牌。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制糖和水果、木材、水产品等农海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推广滴灌、喷灌等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整合资金,加快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今年创建20条新农村示范点。修建350公里农村水泥硬底化道路。启动“林业生态县”建设,优化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水利三项工程”建设,争取完成那平、黎庞等20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动工建设南渡河南堤护岸和花桥、韶山水闸等12宗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完成8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完成纪家、客路、雷龙等3宗输变电工程。

  以产业化扶贫为重点,切实抓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本级财政今年安排扶贫资金300万元,积极帮扶109条贫困村发展特色种养业、运输业、商贸业,创办中小企业,增加村集体经济和贫困群众的收入,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任务。大力推广“企业+基地+贫困农户”的产业化扶贫,认真抓好贫困户的培训和引导推荐就业工作,积极帮扶贫困群众顺利脱贫。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开展“扶贫济困日”活动。

  四、活旅游、促三产,努力实现服务经济大飞跃

  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打造。突出产业、产品、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加快推进旅游人文化,将地域特色文化与景点开发统筹规划,实现雷州文化旅游和休闲旅游融入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圈和雷琼旅游产业带。加快雷祖祠等景区景点和樟树湾大酒店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赤豆寮岛旅游度假村、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等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挖掘、整合名城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景区景点、道路、酒店等旅游设施建设,拓展以雷祖祠、三元塔、雷州西湖、伏波庙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名城游,以乌石天成台度假村、赤豆寮岛旅游度假村、鹭鸟天堂为代表的休闲度假游,以鹰峰岭古火山、九龙山风景区为代表的古火山探幽游,以天宁寺、高山寺等寺庙为代表的宗教游,形成旅游发展格局,做大拉长旅游产业链,推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把雷州建设成为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

  努力提升商贸物流业。把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产业作为激活雷州人气、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来抓。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流通网络、信息咨询、科技服务、交通运输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就业吸纳能力强和市场需求大的生活性服务业,形成方便快捷的现代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创意策划、信息咨询、家政物业等现代服务业。启动中央商务区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商贸企业,加快培育商业骨干企业,活跃商贸流通。依托湛徐高速、海湾大桥西连接线及便利的水运交通,筹备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大力发展仓储超市、连锁经营、专卖经营等现代物流业。鼓励出口企业加强技术改造,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积极申报国家、省级品牌,扩大出口规模。

  五、强创建、上品位,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高标准抓好城镇规划。强化规划龙头作用,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城乡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发展建设区域规划、城乡环境整治规划和市区人防工程规划等,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加快构建新型城镇规划建设体系,提高城镇建设品位。今年全面完成南兴、英利等10个建制镇的总体规划修编任务,编制210条新农村规划。

  快速度推进城镇建设。正确处理城镇建设与名城保护的关系,切实抓好历史文化名城修复保护工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推进城市重点工程建设,依托历史文化名城和名人效应,提升城镇建设文化内涵,推动人口向城镇迁移、三产向城镇集中,把小城镇建设成当地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的消费中心、生产要素集聚中心、“三农”服务中心、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中心。今年重点扩建雷湖文化广场;完成市客运中心建设,搬迁市汽车总站。同时,结合“三旧”改造,推进旧厂房、旧村庄的拆旧建新,借力打造宜居宜业城乡。搬迁恒祥糖业有限公司(原雷城糖厂),利用旧厂区开发建设商住小区,打造城市精品片区。扎实推进人民防空工程建设,提高人防工作水平。充分发挥房地产业对城镇建设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强化对房地产开发管理,推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吸引民资开发中心镇商品住宅,加快城镇化进程。

  严要求加强城镇管理。以争创国家卫生城市为目标,不断加大依法管理城市力度,强化城市管理责任,推行市容精细化管理。大力整治城区交通秩序;继续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突出整治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等薄弱部位的环境卫生,抓好“除四害”达标工作;规范户外广告经营行为,采取拍卖、招标等方式,有偿使用城区户外广告泊位、公交车身及路牌广告等市政公用设施和其他无形资产,推动城市管理工作尽快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优效益搞活城镇经营。强化土地市场管理,最大限度地盘活土地资源,把土地资源转化为土地资本,实现土地经营当前与长远效益的最大化,为支撑公共设施和城镇建设以及工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征收207国道城区段、府前路、文化路、工业大道、雷南大道、奋勇新型工业区等6个片区和客路、龙门、乌石等3个中心镇控制范围内的土地,增加土地储备总量。加强农村宅基地的规划和管理,实行有偿使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六、谋民生、构和谐,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把财源建设作为财税工作的第一目标,大力扶持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着力培植骨干财源。积极发展商贸物流、旅馆餐饮、特色旅游等行业,努力拓展延伸后续财源。坚持依法治税,加强财税征管,确保应收尽收。重点加大对房地产业、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等税费的征管力度,积极引进总部贸易型企业,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严格按照预算控制支出,增加公共服务和民生投入,实现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农村基层和公共社会事业倾斜。

  积极改善社会民生。着力抓好民生工程建设,尽心竭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城乡新增劳动力、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创业培训,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力争新增城镇就业岗位7000个,免费培训农村劳动力9000人以上,力争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以上。切实抓好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建设,认真做好慈善募捐救助工作。巩固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全面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努力实现45岁以上农民参保率达到40%60岁以上农民参保率达到60%健全农业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扩大水稻种植保险面积,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加快构筑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医疗救助体系、药品监督和供应体系。完成3000户茅草房改造任务。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建设300套解困房,解决乡镇干部和城镇教师住房难问题。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迁建市一中高中部、市职业技术中学,完成市八中续建工程,筹建市七中、九中、特殊教育学校。完成市青少年宫建设工程,打造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扎实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再创高考新高。大力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积极做好科技下乡、科技扶贫、科技示范工作。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举办首届中国雷州文化旅游节。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强化公民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强化网吧专项整治、互联网监管和文化市场“扫黄打非”工作,大力打击非法销售、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行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乡镇薄弱卫生院改造。迁建市精神病医院,确保今年上半年动工、一年时间内竣工启用。切实做好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工作。抓好环保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加强南渡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城区饮用水安全。强化层级动态管理,抓好“四术”清库、“两非”整治和流动人口管理,创建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区),争取今年人口计生工作实现跨上省“一类”地区管理的目标。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加强档案管理,完成新农村档案示范点创建任务。切实抓好统计、审计、妇女儿童、外事侨务、人民武装、殡改、民族、宗教、对台、市志、气象、工会以及村级换届选举等工作,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七、优环境、促改革,持续增强社会发展动力

  继续深化机制体制改革。认真抓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工作,切实提高政府效能。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县(市)、镇、村基础财力保障机制建设,增强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镇级经济责任考核机制,充分调动镇级政府抓经济、增收入、促发展的积极性。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支持地方中小金融企业的发展。扎实推进农业、农机技术推广站和林业工作站体制改革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全面优化投资环境。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做到办事程序简化到位、服务提速到位、政务管理到位,营造优质高效、安全可靠的政务环境,切实解决好项目落户、厂房建设和企业招工等方面的问题,为项目的落户和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探索信访长效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领导包案结案责任制,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充分发挥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维稳飞虎队的作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民兵应急分队及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深入开展“粤安11”、“除黑恶、打两抢、扫毒赌”等专项行动,铁腕整治社会治安秩序,严厉打击黑恶势力、严重暴力和“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行为,全力构建“平安雷州”。继续保持打击走私的高压态势,努力实现辖区走私零发案。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消防安全责任制,强化安全事故控制目标管理,抓好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水陆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和公众聚集场所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八、抓作风、促效能,建设负责有为的人民政府

  强化责任意识,推进工作落实。建立重大任务倒逼机制,规范责任内容、责任标准和操作程序,让政府所有工作项目化,所有项目责任化,所有责任具体化,以时限倒逼进度,以目标倒逼责任,构建快捷有效的落实机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切实提高各级干部执行力,确保在抓落实中出实绩、见成效。制定18个重点项目和8个民生工程工作责任制,每月召开一次政府工作会议,督促各部门按期完成工作任务。

  强化攻坚意识,勇于克难奋进。当前,是我市赶超发展的黄金时期,面对全力推进“四化”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拿出攻坚的勇气、攻坚的决心、攻坚的劲头、攻坚的行动,全力破除一切思想和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各种问题,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力求实效,着力推进雷州经济社会赶超发展。

  强化效能意识,促进高效运行。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创新行政理念、完善行政程序、加强行政监督,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社会的舆论监督。全面巩固软环境建设成果,不断强化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量化落实制、绩效考核制、责任追究制,使政府机关运转更为规范协调、工作更加高效便民。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强化“无功就是过、无为也是过”的意识,坚决打击破坏发展环境、损害雷州形象的行为,以一流的服务环境,促进经济赶超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强化廉洁意识,践行服务宗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认真落实干部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和民主议事决策机制,充分发挥监察、财政、审计等监管职能,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预算审查、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和决算审计,使政府权力在制度轨道中规范运行。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用实际行动当好廉政建设的表率,做人民群众满意的公仆。

  各位代表!雷州美好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增添了赶超发展的信心;雷州人民的勤劳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奋勇前进的动力。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奋发图强的坚强意志、奋勇争先的雄心壮志、奋起直追的昂扬斗志,团结一心,鼓足干劲,迎难而上,全面完成本次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赶超发展、和谐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幸福安康雷州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即新兴产业中能够成长为先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

  总部贸易型企业: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吸引贸易型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效应,企业按照总部经济的模式进行空间布局,把总部布局在发达的中心城市,而将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欠发达地区,由此使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取得中心城市的战略资源和欠发达地区的常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