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东里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日期: 2018-11-23 08:56:26
来源:本网
文字:【 访问:-

                                                                                 雷东发〔2018〕94号

 

                                       关于印发《东里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社区)、机关单位:

         经镇党委、政府同意,现将《东里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雷州市东里镇委员会

                                                                                                                                        雷州市东里镇人民政府

                                                                                                                                               2018年9月16日

 

 

 

东里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实施方案


  为深入实施农村环卫保洁,扎实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工作,构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从源头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根据雷州市工作部署,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标,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
  (二)工作目标
   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全面覆盖的原则,有计划地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工作,2018年全面启动实施,各行政村选择重点村进行试点,到2019年6月前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全覆盖,初步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及处置运行体系。

 (三)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按照“就近便利、相对集中”的原则,根据各行政村地理位置、人口数量、交通条件、垃圾产量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环卫设施建设,选择经济适用且有效的垃圾处理模式,分类不已过细过多,不宜照搬城市标准,应按照方便群众、宜于清运、便于操作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围绕改善和提高农村人居环境、降低生活垃圾污染,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展开,努力构建“城乡统筹、结合实际、技术合理、环保达标”的生活垃圾治理机制。
  2、源头分类,操作简便。提倡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循环利用。结合分类收运和处置方式,考虑农村实际,制定科学分类方法,方便群众操作。
  3、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全面实施与先行试点相结合,科学制定计划,分步实施,合理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逐步建立长效治理机制。
  4、宣传为先,全民参与。发挥镇政府主体作用,加强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坚持宣传为先,全民参与。广泛动员村级组织及群众参与,调动村民参与分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共同改善村容村貌。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范围
  全镇农村范围内的农村生活垃圾(主要指农户),均实行分类减量投放收集处置管理。
  (二)明确垃圾分类标准

1、基本分类
  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渣土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类。具备实施条件或可堆肥垃圾确实较多的地区可继续分出可堆肥垃圾。

2、各类垃圾品种
  可回收垃圾:废纸(废纸箱、废报纸、废杂志、信封、打印纸、广告单等),废塑料(食品瓶罐、饮料瓶、塑料碗盆等)、废金属(易拉罐、废铁、废钢、废铜、废铝等),废包装物(包装袋、编织袋、胶带、泡沫塑料等)。

有害垃圾:废旧电池(含镍氢、镍镉电池、充电电池、纽扣电池、蓄电池等)、含汞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废旧含汞物品(温度计、血压计等)、过期药品、油漆、农药废物、涂料杀虫剂罐、X光片等感光胶片等。
  渣土垃圾:冬季燃煤、日常炊用产生的炉渣,清扫屋院产生的灰渣,翻修房屋和院落产生的小规模建筑垃圾。
  可堆肥垃圾:村民平时生活过程中产生的蔬菜瓜果垃圾、肉碎骨、蛋壳、畜禽产品内脏、壳毛等,剩余饭菜,树枝花草等植物类垃圾。
  其他垃圾:不包含在上述垃圾分类中的其他垃圾。

3、强制分类
  (1)有害垃圾和渣土垃圾作为强制分类的类别。有害垃圾的强制性,主要是基于对于环境保护和对村民健康潜在危害的考虑;渣土垃圾的强制性,主要是基于渣土垃圾产量大,多为村民炊用燃料的炉渣,便于捡出,此类垃圾的源头减量措施能大大降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的规模和运行费用。
   (2)可回收垃圾进行强制分类。可回收垃圾的捡出是基于农村地区村民的一般生活习惯,易于实现,而且可以实行社会化回收利用,便于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分类。
  (三)实施垃圾源头减量
  可回收垃圾单独存放,鼓励有资质的企业和个人上门收集,集中进行资源化利用。设立渣土垃圾集中堆放点,将渣土垃圾用于房前屋后坑塘的填埋,村边道路的填铺,或作为农户堆肥的辅料,或定期进行集中填埋。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改变村民的冬季取暖和炊用的方式,从源头降低渣土垃圾的产量。
  (四)建立和完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1、完善分类收运设施    

每户配置分类垃圾桶两个,分别标注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在垃圾装桶时进行初分。有害垃圾单独存放。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增设医疗垃圾桶。

  因地制宜,所有自然村每50户配置1个以上标准垃圾屋、收集点。科学合理设计建设垃圾屋、收集点,方便转运车辆分类收集。设置宣传栏,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相关制度和操作流程。遵循就近便民的原则,在收集点附近选择合适位置,建设堆肥收集池,符合安全、便捷、封闭无明显气味的要求。
  村级转运车辆,按照“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四类标准,配备收集容器,进行分类收集转运,严禁混装混运。垃圾收集车只收集不可回收垃圾(含可堆肥垃圾),有害垃圾和医疗垃圾定时单独收集、单独储运。
  2、完善垃圾分类处理
  不可回收垃圾经镇中转站压缩储运至市级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有害垃圾由镇中转站进行二次分类,定期送相关专业机构处理。医疗垃圾定期收集后直接送市级专业医疗垃圾处理场所处理。
  三、实施步骤
  (一)部署动员(2018年8月)。各村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明确目标步骤,落实职责分工;采用电视、网络、宣传栏、宣传手册标语、墙体画等多种方式,上门入户,开展广泛宣传。
  (二)推进实施(2018年9月-2018年11月)。各村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力度,多方筹集资金,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保障分类示范行动所需的功能设施设备。着力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村要因地制宜不断总结分类经验,改进分类方法,提升分类效果。各村要按照实施方案,选取部分有条件的村先行开展推进工作,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分类方法、操作流程、政策保障等机制。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和规范可供复制,为全面推开打好基础。
  (三)巩固提高(2018年12月)。
  镇组织有关部门对各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建设及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总结工作经验,推广有效经验,建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处理工作纳入常态化运行和日常考核。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周勇同志为组长,镇长吴清君同志为第一副组长,镇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规划办,由郑智明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规划办其他干部为办公室成员,负责统筹协调各项事宜。各村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组建工作队伍,落实工作人员。
  (二)严格考核奖惩
  镇政府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行目标责任制量化考核,压实责任,着重对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工作成效、长效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将定期、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各村的保洁人员配备情况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套建设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将督查结果作为年终评优评先及农村生活垃圾清运经费拨付的依据。镇对每个行政村每月检查考核一次,行政村每天对垃圾分拣情况检查一次。建立考核工作台账,考核结果与保洁员工资待遇相挂钩。

(三)加大投入力度
  各村要完善相关设施设备和人员,建立起符合现实需要的工作网络。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分类治理,在可回收垃圾利用方面,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镇将积极探索建立“住户付费、村集体补贴、镇级奖励”的奖补机制,引导农民出资出力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四)深化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栏和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发动村民积极参与村庄垃圾清理和生活垃圾分类,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增强环境意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实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大力报道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进展与效果,及时宣传好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让各地群众了解农村垃圾分类治理的内容、要求和成效,营造人人关心环境卫生,全民改善农村环境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