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工作回顾
2016年是我镇“十三五”良好开局之年。一年来,在雷州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及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镇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抓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开拓创新,敢于担当,狠抓落实,不断增强我镇综合实力,提升龙门品位,改善人民生活,基本完成去年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2016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2.06亿元,比增6.4%,规上企业实现增加值2.31亿元,比增2.1%,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5.62亿元,比增4.2%,地税收入999万元,比增6%,国税收入472万元,比增9.8%,非税收入945万元,比增7%,完成社会消费零售额2.11亿元,比增21.5%,年人均纯收入5700元,比增6.3%,基本实现了我镇的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
——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我镇始终坚持“工业强镇”思路不动摇,强力推动龙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树立诚信务实的发展理念,努力营造良好投资软环境,充分发挥我镇的能源优势、区位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促进我镇工业经济的发展。2016年,全镇完成工业增加值3.42亿元,其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达28000万元,比增26%,其中:锦富混凝浆公司投资3000万元;谢家物业交易中心投资达2000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达3000万元,恒福农业办公楼投资达4000万元等。隆达超市和益亿家超市,大大促进了龙门的零售消费行业的发展,增加了零售消费额,很好地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农业经济进一步增长。我镇始终坚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目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引导群众合理规划种植、科学管理,同时继续实施“农民+基地+公司”的模式,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积极构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16年,我镇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6亿元,同比增长4.2%,农业经济进一步提高。
——城乡建设加快,功能品位进一步提升。我们按照“美好、亮化、优化”龙门的发展目标,坚持实施《龙门镇创建生态文明镇村五年行动计划》,强力开展镇圩区环境卫生和“六乱”综合整治,落实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营造宜居靓丽的环境氛围。2016年我镇通过政府置换债券转贷资金,完成了207国道沿线德地小学至库坝农庄路段的路灯建设,亮化龙门初见成效。我镇加大市政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底,我镇完成了龙乌沿线龙门转盘至竹桥路口路段的硬底化道路改造工程,切实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问题。在推进镇圩区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创建生态文明村庄。我们严格按照生态文明村的各项指标来进行建设。目前,我镇还有后塘下村、番昌村、潮溪村、停趾村、排楼南村、足荣村、南湾村等40条生态创建亮点自然村庄。尤其是以足荣村为例,该村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并且还充分利用村内自然环境优势和多方投资等条件,发展了一系列吃、住、玩配套齐全的旅游产业链,旨在打造具有雷州特色的旅游乡村。
——民生事业深化,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我镇始终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全力推进民心工程,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普惠于民。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钻井,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二是认真落实粮食作物良种、农资综合等项目的政策。补贴种粮37000多亩,惠及百姓补助资金250多万元;三是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我镇现有扶贫村3条,分别是德地村委、九斗村委和公树村委,精准扶贫户共有1528户5294人,占农村人口的5.9%,已完成建档立卡和精准识别等工作,结合帮扶资金使用方法和帮扶措施正在开展脱贫工作,确保2017年底达到预期脱贫目标40%;四是危房改造工作,我镇2016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任务总户数是21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6户,非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有154户,目前已全面完成并接受2016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验收。五是已完成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我镇农业普查总户数是11605户,其中普通农业户数是11396户,规模户数是192户,单位数是17户,并在镇内全面进行农村土地确权,确保2017年12月底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六是加快农村垃圾卫生环境整治工作,并继续开展镇区“六乱”整治,优化镇村人居环境;七是加强我镇学校教育创现代化建设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发展改革与创新;八是整合旅游资源,对全镇已有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认真筛选,培育足荣村、潮溪村等一批美丽乡村旅游点。
——加强社会管理,社会大局进一步稳定。我们以建设“平安龙门、法治龙门”为主线,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各项专项打击整治行动,社会大局进一步稳定。一是开展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强化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责任,组织相关部门对各地区不稳定因素进行深入排查,着力解决各类矛盾纠纷,有效降低了上访批次、人次。二是深入开展无毒社区的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无毒村(社区)”、“社康社戒”、“平安单位”等活动,在全镇辖区内进行广泛宣传,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了“禁赌”、“禁枪”、反“两抢一盗”等专项行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狠抓安全生产工作。我镇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安全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各机关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排查、整治。通过开展各项行动,我镇社会环境明显优化,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各类案件明显下降,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维护了镇村两级的和谐稳定。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政事业有新发展,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孤儿扶助工作扎实有效,农村孤儿基本列入特困人员供养,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成绩突出,国土工作有新成果,查处违法用地措施有力,保护耕地效果显著。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卓有成效。文化市场整治力度大,无证网吧和电子游戏机得到有效控制。武装、妇联、团委、统计、档案、统战、侨务、宗教等工作均取得较好的成绩,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政府廉政建设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加强,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政府权力和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切实将政府管理经济社会行为纳入依法运转的轨道。加大了政务公开力度,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反对“四风”,改进工作作风,树立清正廉洁的人民政府的形象。
各位代表!2016年的成绩来之易,饱含着市委、市政府的深切关怀及镇党委和镇人大的大力支持,凝聚着全镇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镇政府向在座的人大代表、列席人员、全镇8万多人民群众以及关心、支持、参与龙门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2017年的工作安排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重要之年,是全市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之年,也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未来的这一年,我们将理清思路,科学谋划,明确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实行新思路、新方向、新突破。我镇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开拓创新为动力,以发挥优势为依托,以科学规划为主线,以工业兴镇为龙头,以农业稳镇为拉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维护稳定为责任,以提高政府执政能力为核心,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举措新机制,确保我镇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2017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湛江、雷州两级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兴镇,农业稳镇,商贸旺镇”的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动龙门经济发展。
2017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2017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工业增加值增长3.7%,农业增强值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全镇人均纯收入增长6.5%。
为实现上述目标,未来五年我镇必须全力做到“九个坚持”,达到“九个强化”。
一、坚持解放思想,强化经济大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方向决定成效。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扬思想解放的风帆,实行新思路、新方向、新突破,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举措新机制。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积极发挥龙门镇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人文优势,按照雷州市委提出的“科学规划,优化环境,推进‘四化’,和谐发展”战略,结合我镇的实际,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勇于开拓,着眼于农村,努力建立以工稳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走出一条生产与生活相互促进,城镇与农村共同繁荣,经济振兴与生态文明共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坚持工业的主导地位,强化工业经济增长
(一)继续做大制糖业。糖业是镇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甘蔗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政府增财、企业增益的有效途径。继续做大制糖业,打造雷州第一甜镇,全力支持恒福糖业公司扩大甘蔗种植面积和提升生产能力。
(二)继续发展壮大木材加工业。我镇木材加工业发展势头旺盛,继续发展和壮大木材加工业,全力支持解决企业用地、用电、用水等基础设施,实现再创办产生新增木材加工企业的目标,逐步扩大木材加工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全面提升和壮大企业办厂规模和产品档次,提高木材产品的附加值,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我镇将坚定信心,牢固树立“抓大项目,促大发展”的指导思想,紧抓工业不放松。认真落实领导和部门跟踪大型工业项目责任制,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抓到底。加强服务,力争大型项目落户龙门,并以大项目为龙头,辐射带动其它配套项目和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大中小一齐上的工业发展格局。
(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营造全民创业氛围。我镇将广泛宣传发动,弘扬和培育创业文化,充分调动和激发全民创业热情。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降低创业准入门槛,提供创业融资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三、坚持夯实农业基础,强化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是围绕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方向,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二是要抓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参与农业相关政策性保险。三是要抓基础设施。加快基本农田建设,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和生产条件。四是落实好扶贫资金使用,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五是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养种植大户,推动农业规模化。六是进一步完善就业机制,深入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努力提高劳动力的创业能力。
四、坚持环境卫生保护,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一是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二是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三是大力开展环境整治。打造生态龙门,就是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四是坚持政府为指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各部门、各企业和社会各界支持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深入实施《创建生态文明镇村五年计划》,扎实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计划在五年中把我镇所有村庄全面建设成生态文明村。
五、坚持市政建设,强化镇圩区软环境
巩固生态文明镇的创建成果,继续整治圩区“六乱”现象,净化、绿化、亮化、美化龙门,改善投资环境,提升龙门国家重点镇品位。一是按《龙门镇2005—2020年总体规划》,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分期实施谢家和火车站工业区的开发建设;二是进一步巩固生态文明镇的创建成果,把镇区卫生保洁推向市场化,增强镇圩治污保洁能力;三是借助移民新农村建设项目,把德地村村前至龙门水库边沿,结合龙门水库西侧挡水坝围绕水库建成龙门特色的休闲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活动空间。四是继续引导社区自发筹资建设巷道硬底化,解决群众的行路难问题。五是加快圩区主要排污道的清理工作,特别是农垦段排污工程,消除商业街“水浸街”现象。六是加快污水处理池的修缮,加快投入使用,实现圩区污水得以有效处理。
六、坚持民生至上,强化群众幸福感
发展为了民生,民生连着民心。我们要兜住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这条民生底线,着力解决群众行路难、饮水、住房、上学、就医、社保等基本生活问题,让改革发展红利落到实处。一是加快镇圩区新华中路和龙乌线路段的路灯建设,彻底达到亮化龙门;二是加强就业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创业就业政策,扎实推进就业再就业工程,切实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的组织和服务工作。三是加大力度完成茅草房改造任务,同时继续抓好危房改造工作,切实改善群众住房难问题;四是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城乡低保、优抚、医疗救助等救助工作的开展。五是争取上级道路桥梁补助资金,完成龙门转盘至那双火炬路口段的道路改造,完成尖山和南湾桥的除险改建。六是加快龙乌线竹桥路口至火炬路口路段的硬底化道路建设工作,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
七、坚持严打整治,强化社会稳定和谐
一是发挥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作用。按照信息联网、部门联手、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原则,统一开展工作,坚持做到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使中心发挥最大的效能作用。二是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坚持做到大案难案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跟案到位。三是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坚持扫除“黄、赌”等社会丑恶现象,全面开展禁毒工作,认真排查,落实管控责任,开展“社康社戒”,遏制毒品来源,抵制毒品危害。
八、坚持发展文化教育,强化社会各项事业繁荣
推进“教育现代化”创建是今年教育工作主抓手,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水平,优化教育资源。加大食品、药品的监督力度,健全和规范食品药品市场准入制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增强消防意识,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部位的专项整治,有效遏制和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机制,提高群众的参保率,解决群众的就医难问题。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和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确保人口计生工作在巩固中提高。认真落实殡改责任制,逐步改变群众观念,进一步提高自然火化率。关心和支持共青团、妇联、武装、统战、侨务、宗教等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九、坚持政府自身建设,强化政府公信力
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政府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切实将政府管理经济社会行为纳入依法运转的轨道。继续巩固“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活动成果,进一步完善廉政建设长效机制。坚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宗旨意识,真诚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解决好群众“最盼”、“最急”的现实问题。
各位代表、同志们,梦想承载希望,实干开创未来。实现龙门新的跨越发展,是龙门人民寄予的殷切期望。重担在肩、责无旁贷,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镇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担当,砥砺奋进,主动作为,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建设美丽幸福龙门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