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我们克难奋进、积蓄后劲、加速发展的攻坚之年。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湛江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努力克服经济形势不利影响,坚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镇经济实现平稳发展,社会政治和谐稳定,民生福祉全面提升,各项事业协调推进。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面推行乡镇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做到常态化、制度化。
2015年我镇全面开展了镇领导干部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全镇50多名领导干部组成18个驻点团队分别驻点18个村(社区),各村均按要求设了固定的驻点联系群众工作室,星期二驻点日到村正常出勤率从8月份起达86%以上,做到了人员、时间、地点“三固定”。至11月底走访完全镇18个村(社区)的12583户群众,实现了驻村入户联系群众全覆盖。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223个,解决186个,镇、村分别建立了问题台账。及时解决了农村各种矛盾,较好地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二、稳中求好,镇域经济实现平稳发展
(一)立足增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我镇以优势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商贸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盘活区域经济。2015年,全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达2.85亿元,较去年增长7.3%,;工业总产值预计1.36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规模企业产值实现2800万元;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3亿元,同比增长8%;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80万元,实现稳定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80 元,农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一是深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带,推进水稻、水果、水产、畜牧、蔬菜五大产业规模化生产,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形成镇有重点、村有主业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2015年,全镇新上农业项目5个,规模农业项目投入量达1000多万元。其中雷州市沈昌农牧合作社,今年加大资金投入,累计投入了1300多万元,进行对鹅的孵化和养殖,带动当地农民的就近就业。以生猪、家禽为主的养大户迅猛发展,全镇实现百头生猪、山羊养殖大户4户,鸡鸭鹅养殖大户2户。农业项目的发展,为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合理引导土地流转,为结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其中,茂莲村流转土地200多亩,用于开发种植珍珠石榴,发展特色农业产品;平余村流转土地共100多亩种植青枣,打造沈塘瓜果新品种;揖花村流转土地1200多亩,用于种植西瓜,形成连片种植区,规模经济效应明显。产业化示范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三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我镇投入了1500多万对揖花、处井、温宅、迈豪、居蕉等村的农田进行高标准化建设。
(三)科学引导和升级传统产业。我镇素有“蒲织之乡”之称,蒲织产品和蒲草养殖远近闻名。我镇通过积极与广东海洋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湛江农科所等单位的专家联系,在他们的指导下引进新品种、新手艺,培育新品牌,使我镇蒲织产品倍受客商青眯,供不应求,产品送销港澳地区和出口欧美地区。
(四)加强劳务输出工作,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为农民工提供裁缝技能、厨艺等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此外,基于我市建筑技术工人待遇高,但从业人员总数少,年龄结构严重老化、人员断代严重现状,我镇为适应劳务市场的需求,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号召农村剩余劳动力积极参加建筑培训,因家制宜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据统计,2015年共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8300多余人,劳务收入达2亿多元。
三、和谐发展,改善民生民计
(一)积极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突出重点,精准扶贫。今年来,我镇积极配合各扶贫单位深入挂钩扶贫村调研,召开专门会议,听取了解相关情况,帮助贫困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帮扶规划。我镇共争取扶贫开发项目9个,2015年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有力地解决了贫困村的生活,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6.9万元。在各扶贫单位帮助下,大陈及大周村在湛江市区购买商铺,促进村集体创收;沈塘村委会新建办公大楼;北谭村和新地村修建了硬底化道路通向镇中心。同时,我镇通过建立起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整合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政策资源和资金资源,更精确地配置机关、企事业单位扶贫资源,突出重点,实现精准扶贫,切实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
(二)全力推进危改消茅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危房改造和消茅行动是服务群众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决民生疾苦的重要举措。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深入调查,公正公开,采取进村入户与实地勘察结合的方式,确定落实危房改造对象;认真审查,及时申报,通过采取逐户、逐房进行核查后,及时做好改造对象登记申报工作,确保危房改造工作公开透明、有序进行,确保农民安居乐业,着力帮助困难农民稳定脱贫。在省、湛江市、雷州市有关配套资金的支持下,我镇2015年已完成了140座茅草房、危房的改造,总投入了300万元,解决了500多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三)积极实施社会养老工程,做到医保,新农合与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全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参合率达100%;全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合率达55%,较好解决了城乡居民的养老问题。
(四)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服务管理水平。对人口计生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和服务能力建设,努力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水平稳步提升。2015年,全镇共完成“四术”778例,人口出生率16.04‰,计划生育率92.01%,较好的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工作指标任务。
(五)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发展条件。我镇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突破发展的瓶颈,2015年,在省交通部门、湛江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我镇全力推进东雷高速的前期准备工作,使该项目如期动工建设。东雷高速建成后,将拉动我镇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除此之外,共计投资800多万元用于整治通明河,并修复堤坝,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的力度。
(六)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规范村组集体“三资”运营。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三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到领导责任到位、工作措施到位、问题纠正到位、清理成果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自2015年3 月10日召开动员会至2015年7 月5日止,经过自查自纠、集中核查,目前,全镇17个村委会“三资”清理工作已全部结束。与此同时,为规范农村“三资”管理,相应建立了“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清理后的各村集体“三资”全部纳入该中心统一管理。我镇“三资”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发展,9月份在我镇“三资”管理平台成功招标孟山村草栏港虾塘,共计收取十年租金102万,实现了村级资产大增值。
(七)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改善人居环境。我镇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作为今年一项重要任务,落实保洁员制度,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建立完善的农村生活垃圾转运机制,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定点投放;进一步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和加大巡查力度;推行市场化方式开展农村保洁和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择优选择专业化保洁公司。2015年全镇共投入30多万元且雇用172名保洁员来做好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四、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协调发展
(一)以教育强镇为契机,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我镇以创建教育强镇为目标,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加大教育投入和改革, 2015年全镇共投资700多万元,实施校舍危房改造,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优化教育资源,增强教育实力,促进教育质量再上新水平。2015年我镇教学成果显著,中考成绩再创辉煌,考上重点中学的有187人,其中湛江第一中学2人,湛江第二中学3人。2015年小学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居全市第一,小考成绩显著。继续抓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及整顿,积极挖掘“人龙舞”文化,使这一文化品牌越打越响。
(二)强化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积极调解各种矛盾纠纷,强化治安巡逻防控等行动,严厉打击犯罪行为,有力确保了我镇无发生暴力恐怖事件、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恶性重大刑事案件和群死群伤治安灾害事故,有效维护了社会政治大局的稳定。此外,狠抓信访工作机制,层层落实,加强对信访工作的督办力度,形成良性互动格局,促进大调解,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能保障。2015年,我镇专题召开信访维稳工作会9次,排查并解决各种纠纷250余件,成功化解了多年疑难信访案件5件,回复省、市、区信访31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上访人次数减少16%
(三)狠抓整治,以强有力的措施和工作力度抓好安全工作。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大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和确保社会稳定的大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认真检查,重点整治。今年以来,我镇由党政领导亲自带队分别开展了对非法运输、道路交通、建筑、渔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危化品、烟花爆竹、食品卫生、学校、企业生产等进行9次专项整治,进行安全检查30余次,发放整改通知书15份,排查安全隐患36起,查处违法营运车辆7台,查处建筑安全隐患6处。2015年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死亡事故,实现了控制死亡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各项安全生产事故指标均在安全生产目标责任控制之内,全镇安全生产形势大为好转。
(四)认真做好殡改、武装、妇联、统计、档案等工作。全面推行殡葬改革,严格执行殡改末位追究制度,加大殡葬工作的宣传力度,把殡葬工作重心下移到村,全面提升全镇殡改工作水平,基本上完成市下达的殡改工作的任务。武装、妇联、统计、档案等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2016年工作计划
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沈塘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湛江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雷州市委提出“规划领先、文教优先、工业立市、农业强市、和谐发展”这条主线,全力招商强工业,稳步发展促农业,完善基础活商贸,关注民生促和谐,切实做好事关全镇大局的大事,努力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努力推进沈塘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快速发展。
(一)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交通便利条件,以壮大商贸和工业为目标,围绕五大交通干线(国道207、省道S373线、湛江海湾大桥连接线、湛徐高速公路,以及东雷跨海高速),加快修编完成镇区总体规划,加快制定湛江海湾大桥连接线沿线商业区和工业区规划,积极探索招商新方法,大力拓展招商新思路,完善招商激励措施,打响招商引资品牌。
(二)深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带,推进水稻、水果、水产、畜牧、蔬菜五大产业规模化生产,信息化经营,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形成镇有重点、村有主业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合理引导土地流转,为结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重点扶持农村经济合作社的做大做强;加大发展畜牧,推进蔬菜基地建设,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使用价值,促进农民增收。
(三)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乡镇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活动,面对面接触群众,了解社情民情、听取意见,及时了解掌握基层群众的心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扎实推进全镇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凝聚强大合力,为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创建省和国家卫生乡镇。积极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彻底治理垃圾围村的卫生状况,加快改善农村环境,为了村民提供宜人的居住环境。
(五)加快推进惠民工程。全力以赴打赢告别茅草房攻坚战,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提高脱贫致富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抓好农村医疗保险工作,实施好惠民工程,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民积极参保,确保应保尽保,解决农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问题。坚持和完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不断加大政府支持的力度和群众的参与程度。
(六)细化措施办法,全力抓好安全信访稳定工作。一是健全安全责任体系,落实安全工作措施,强化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和一岗双责管理机制,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交通、建筑、烟花爆竹行业的安全专项整治,坚决杜绝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完善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和信访接待日制度,规范信访秩序,畅通信访渠道,全力化解信访积案,落实领导包案机制,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化解信访老户,降低信访总量。
(七)继续加强廉政工作力度。稳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各阶段工作,进一步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学习,努力抓好组织建设,着力改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为民办事的效率和能力。
(八)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九)坚持经济强镇,产业富民,严厉打击破坏社会经济秩序活动,优化社会环境,确保全镇经济健康发展。
2015年12月15日
雷州市沈塘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