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日报-当乡土雷剧“邂逅”蓝色碳汇
日期: 2021-09-24 13:59:43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
文字:【

政务微信截图_16324596734558.png

本报记者 张永幸

       将保护红树林的倡导嵌入雷剧之中,让村民找到了呵护红树林的共同语言。日前,在雷州附城镇的北家村,“北家村红树林社区保护项目”人员利用当地的祭祖日,在群众喜闻乐见的雷剧歌词中,融入蓝色碳汇等科普知识。

       “保护红树林就是保护家园,就是发展致富,就是为子孙谋福。”活动后,北家村村民的心中已然印下了这样的观念。

       今年以来,在汇丰银行的大力支持下,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红树林基金会(MCF)与北家村合作,于本月中旬正式启动了北家村红树林社区保护项目。

       随着社区参与保护与修复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深入,未来项目将帮助社区发展环境友好的替代生计,探索平衡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的可行方式。

      

       既是生态资源

       也是“高效碳汇”

       “如果不是这10公里的红树林,我们脚下就算是钢筋混凝土防波墙,也很难承受台风的冲击。”SEE基金会的王静站在树林边的土堤坝上感慨说。SEE基金会成立于2008年,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发起成立,致力于资助和扶持中国民间环保公益组织的成长,打造企业家、环保公益组织、公众共同参与的社会化保护平台,共同推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位于雷州附城镇的北家村,与周边村庄共享10余公里的红树林滨海湿地海岸线。放眼望去,密密实实的一片绿“挡”在北家村前面,望不到头。这是雷州占地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滋养着北家村的9个自然村、1100户北家人。

       红树林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有防风消浪、保护海岸等作用。宽100米、高度4—6米的红树林就可以消减80%的风暴潮冲击力。

       当地村民也证实,2015年台风“彩虹”来袭时,沿岸村居遭受巨大破坏,但“有红树林保护的地区”,明显受影响更小。

       这片10余公里的红树林滨海湿地海岸线,正是帮助北家村应对台风等气候问题的法宝之一。

       在保护村庄不受台风等灾害侵扰的同时,红树林还为鱼、虾、蟹、鸟等生物提供优良的生境,是不可多得的“生态资源”。

       不仅如此,红树林生态系统更是“高效的碳汇”,它们将大量的碳封存在土壤、树叶、树枝、树根等内部。一公顷红树林可以储存3754吨碳,相当于在一年内减少2650辆以上的汽车上路行驶。

       如果这些沿海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退化或丧失,那么它们就会成为二氧化碳的来源。专家估计,尽管红树林只覆盖了0.7%的土地,但全球红树林砍伐造成的碳排放却高达10%。


       社区参与式保护模式

       激发村民保护红树林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从今年初开始,SEE基金会发起并设计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滨海湿地项目,并得到了汇丰银行的大力支持。该项目旨在保护当地独特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并与可持续生产方式相结合,帮助当地社区居民应对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项目工作人员在长达数月的调研后,识别出当地红树林面临着持续管理和维护不足、外来物种入侵和人为干扰造成的破坏问题。

调研发现,由于管理机制不明确和保护意识缺乏,村民常常将生产、建筑垃圾随意堆放在红树林湿地的周围;而与红树林保护息息相关的周边滩涂,又是当地村民维持生计的来源之一。由此可见,社区居民一起参与保护红树林非常重要。

       如何更好地召集村民、动员村民?

       项目团队下足了功夫,最终决定选择雷剧这一当地社区居民听得懂、感兴趣的方式,让村民热热闹闹地参与进来。

       活动当天,志愿者们通过红树林知识有奖竞答、物种绘画、拼图游戏等互动方式,激发了村民了解和保护红树林的意愿。

村民们通过活动了解到:“蓝碳”是指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活动捕获和储存的过程和能力。虽然沿海生态系统占海洋总面积的比例不到2%,但它们“约占海洋沉积物中固存碳总量的一半”。当红树林以每年2%的速度被破坏时,它们释放出的温室气体约占毁林所致排放总量的10%。

       接下来,项目还将通过排河治理、垃圾处理、宣传教育、巡护管理,打造社区参与式红树林保护模式,推动社区持续参与红树林保护。


       【背景】湛江红树林

       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

       2021年起,SEE基金会发起了基于修复陆地森林、内陆湿地、滨海湿地三种生态系统的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其中滨海湿地项目,主要围绕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开展相关工作,其中有与红树林基金会(MCF)、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共同合作的湛江红树林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

       湛江红树林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以湛江作为项目点,对湛江及雷州半岛的红树林,进行物种及栖息地保护和生态系统保护。广东湛江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大陆最南端,呈散状分布,跨越多个县(市)及地区,约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33%。

       针对目前湛江红树林面对的威胁,该项目主要从以下4方面着手:一、开展保护区资源监测。利用航拍技术监测保护区红树林状态及变化,为保护管理提供依据;二、治理外来物种并修复红树林。对于外来入侵互花米草和无瓣海桑,采取多光谱分析,选取适合的地块治理,并试验不同治理方式的有效性。在完成外来入侵物种清理之后,对已退化的红树林进行修复治理,以防止被重新侵占,并对修复成效进行监测,同时探究更加有效的修复方式;三、提升保护地管理水平。将扩大工作人员人数,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四、对保护区进行社区共管。在前期项目调研中,走访当地居民。调查结果显示由于雷州半岛长年受到台风的影响,当地民众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度相对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