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顺德区委政法委和陈村镇帮扶雷州黎郭村侧记
日期: 2018-04-11 12:07:33
来源:湛江日报
文字:【 访问:-

  修建农民休闲公园,筑起硬底化村巷道,安装自来水工程,修缮村委办公室,建设村文化楼……日前走进雷州市白沙镇黎郭村,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幅靓丽乡村景象。这里是省定贫困村,然而很难找到过去的贫困印记。仅仅1年多时间,在佛山市顺德区委政法委与陈村镇扶贫工作组的帮扶下,该村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着实令人惊叹。

64006a5bd18a1c37b1d30b.jpg
雷州黎郭村扶贫山羊养殖基地

  诊定“病因” 精准施策治穷根

  “过去我们出门,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从相互间的来往到农业生产方面的交通运输都极不方便。”黎郭村莫大伯反映,“以前村里没有几条水泥巷道,严重阻碍和制约村民的农业生产,加上本地生产结构单一,村民以水稻种植为主,经济收入微薄,部分人只能填饱肚子,生活水平不高。”

  朴实的寥寥数语,道出了贫困村群众的“痛点”,也勾画出现实的无奈。据介绍,该村有东村、中村、五巷村、西村4条自然村,共有贫困户138户、贫困人口467人,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长期以来,由于贫穷“硬伤”,该村无论是生产条件、生活环境和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基础设施都比较差,村民出入走泥坯路,饮水靠肩挑或用人工泵压力取水,学校教学设施简陋……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2016年5月,顺德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与陈村镇开始对口帮扶黎郭村。扶贫工作组进驻该村后,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当地实际,有序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为尽快掌握村里情况,诊准贫困病因,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扶贫工作驻村干部经常性走村入户,调查核实,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确保一个不能多、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漏,日夜开展对贫困户的调查摸底和建档立案等工作。

  村民介绍,为“确诊”集体和村民的贫穷病因,扶贫工作组可谓费尽心血。入驻黎郭驻村后,在当地村、镇干部的积极配合下,大家顶着炎炎烈日或冒着倾盆大雨,坚持走在基层第一线。他们深入农家农户,与村民拉家常、问民生、解难题,扎扎实实做好第一手数据的收集。扶贫工作组围绕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重点,针对存在的突出困难和主要问题,详细制定了“党建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扶贫、基建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名企扶贫、一对一扶贫、志愿者扶贫”等帮扶措施,因地制宜逐步推进精准扶贫民生工程。

  输血造血 多管齐下助脱贫

  扶贫工作组在重点做好“三保障”的基础上,群策群力、多措并举,先后采取“一对一”帮扶、“630”慈善帮扶,以及改善生产条件、投资产业帮扶和金融帮扶等多方面措施,既“输血”、又“造血”,开展实实在在的帮助和帮扶。

  “输血”方式多样化。开展“结对帮扶”,由帮扶单位以“一对一”方式对全村贫困户进行慰问帮扶,每年至少一次进村入户慰问。开展“630”慈善帮扶,由帮扶单位对黎郭小学77位贫困户子女给予爱心支持8000多元,实施“母亲安居工程”帮助(每人资助2万元)3位单亲家庭建设住房,捐助6万多元帮扶救治严重烫伤的小朋友莫某志,帮助黎郭小学购置价值4.7万元的学生课桌250套,捐赠了一批价值2万多元的体育教学器材等。

  该村贫困户莫木海,因工伤事故导致二级残疾,家庭生活一度陷入“危难”。驻村工作队入驻后,莫木海得到扶贫单位的热心帮助,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扶贫单位给了2万多元,资助我的孩子读大学。我家去年获助3.6万元养殖鸡鸭,其中养鸭去年收入超10万元,此外,还获助2万元建起2层小洋楼……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脱贫是没有问题啦,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还有扶贫单位的全力帮扶!”提及政府的扶贫政策,莫木海表示万分感激。

  “造血”方面,驻村扶贫工作组动员有劳动力贫困户73户集资111.3万元投入湛江市水务集团公司,74户集资74.8万元投入基投公司,进行股份合作分红。提到扶贫工作的“造血成效”,该村党支书莫学忠喜滋滋地说:“贫困户们在领到分红时,人人欢喜得不得了,无不笑称自己也成了股份老板啦。”据他介绍,扶贫单位还在该村成立了“黎郭村种养经济合作社”,组织了21户贫困户,共集资11.85万元,投资到“雷州市状元黑山羊养殖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合作养殖优良品种“黑山羊,公司在保证年收益12%的基础上,另外优先聘用农户到基地打工。另外,投资53.7万元建设光伏发电项目,为贫困户长期稳定收入提供保障。

  该村贫困户莫玉升,不仅领到了扶贫单位资助2万多元购置的农用车,用于农忙季节运载及帮人拉货增加收入,还加盟了黑山羊养殖公司,变身股东享受分红,并且还应聘到公司打工,每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除了可应付孩子的读书费用及家庭生活费用,还有余钱积蓄。“多谢政府的扶贫工作,使我家的经济收入得到显著的提高”。

  另外,扶贫工作组还从“就业扶贫”及“金融帮扶”方面给予全力的扶持。该村贫困户中有效劳动力124人,帮助转移就业的有67人,占有效劳动力54%;对全体贫困户开展了信用普查,评定信用等级,普及率100%;帮助全村9户贫困户申请了小额贷款。

  夯实基础建设 脱胎换骨大变样

  开展扶贫工作以来,扶贫单位发挥自身优势,综合调动社会各方资源,针对黎郭村办公难、饮水难、行路难、党员活动难及文化娱乐难等方面问题,想方设法四处争取资金支持,帮助村中基础设施建设,致力改善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如果在以前,要说提出计划投入数百万元建设村庄,简直是一种奢望,我们连想都不敢想。”莫学忠感慨地说,“在扶贫工作组的支持下,我们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据他介绍,1年多来,帮扶单位与镇、村充分沟通后,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整合资源,科学规划,集中投入,分批实施,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在完成2016年帮扶项目(共5个、58万元)基础上,2017年,共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项目15个,投入项目资金达600多万元。

  工作组通过多方筹集,投入6万多元,对村委办公楼进行了修缮,新装修了村委会公共服务平台,添置办公设施设备,方便村民前来办证办事;配合村容村貌改造建设,共投入资金130多万元,帮助村里铺设3.9公里长硬底化道路;总投资60万元,帮助黎郭五巷村建设水塔、铺设水管,改善村民饮水卫生安全;投入70万元,在黎郭东村建设一个占地近20亩的村民休闲公园;投资61万元建设了村党员活动中心大楼,为全村党员、群众提供一个好的办公、活动场所;对口帮扶资金30万元、驻村单位帮扶近20万元,加上群众集资90多万元,共投资140万元建起了东村文化大楼等等。

  道路修通了,休闲公园建成了,自来水到家入户了……这个省定的贫困村,昔日的落后模样正在一点点地改变……“我们村能有如此巨大的变化,靠的就是扶贫工作组的真情帮扶。”采访中,谈起该村的发展变化,村民群众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