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雷州晚间天气】今晚到明天白天,多云,局部有雷阵雨,东南风2~3级,气温25~32℃,相对湿度65%~95%。雷州市气象台5月2日傍晚发布
更多>>
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关怀版
繁体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要闻动态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雷州市情
雷州文化
旅游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乡村振兴
>
振兴要闻
www.leizhou.gov.cn
索引号:
发布机构:
名称:
雷州塘仔村“红绿辉映”走出特色路
文号:
分类:
发文日期:
主题词:
雷州塘仔村“红绿辉映”走出特色路
日期:
2024-05-09 09:23:09
来源:
南方+
文字:【
大
中
小
】
访问:
-
穿过郁郁葱葱的连片稻田,走进松竹镇塘仔村,村口“红色印记”字样格外醒目。塘仔村紧紧把握“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创建机遇,深挖红色资源与大发展水稻产业,积极建设“稻乡+红色”乡村特色观光旅游线路。
以“红”构美
走出和美乡村发展路
塘仔村位于雷州市西南部的松竹镇,是抗日英雄方茂盛烈士的故乡,记载着众多烈士革命抗争事迹。村内革命遗址多,是雷州市极具红色文化的老革命村庄。
据塘仔村党支部书记方忠南介绍,1958年塘仔村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定为抗日根据地村庄,村里的方氏宗祠是海康县地下党活动重要据点,方茂盛、方妃荣、方妃革、方三哥、方妃德、方妃二、方李生等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但过去由于各种原因,该村红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为建设红色美丽村庄,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引擎”,近年来,塘仔村高标准打造红色阵地。按照“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的要求,一步步将单一零碎的红色资源串联成片,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红色文旅名片。
塘仔村文化广场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陈文 摄
漫步塘仔村,硬底化村道整洁卫生,四通八达,村中绿树成荫。在顺德区府办的对口帮扶下,出资对革命烈士纪念亭进行更新改造,新建了革命文化长廊、篮球场及增设了一批健身器材、综合文化楼,使文化广场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党支部带着大家搞红色旅游,发展村集体经济。房前屋后变身‘小花园’,小村庄成为‘大景区’,来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的生活也越过越好了。”塘仔村村民方忠培感慨道。
如今,塘仔村道路硬底化、污水治理、垃圾处理、集中供水、“四小园”建设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生态环境优美,外立面改造使村容村貌逐步提升,村庄绿化亮化美化。“从2019年至今,村里投入100多万元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清理村内乱堆乱放、房前屋后杂草共460多处、垃圾约1000吨。同时,建立长效保洁机制,保洁员队伍13人负责村庄日常保洁,每月开展2次大扫除机制,大大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做到人人参与,家家行动,维护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方忠南说。
除此之外,塘仔村传承红色基因,注重人才教育。自古以来,当地群众就有“读书明理识礼,读书能改变命运”的良好教育意识。为鼓励本村学子奋发向上,学有所成,塘仔村教育基金会成立至今8年,每年奖励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资助家境困难教师和扶持困难家庭子女就学。村里每年持续不断有优秀学子金榜题名,成为当地有名“读书村”。
以“绿”富民
全力打造水稻产业链
塘仔村自然环境条件好,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光能、热量资源丰富、雨水充沛、气候条件好;土地资源丰富,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适宜农业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水稻种植生产基地,被誉为“广东第一田”东西洋西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交通条件优越,629县道穿过村域,靠近沈海高速松竹高速出口,物流方便。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水稻要高产,育苗是关键。雷州市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机耕机收平均水平超过60%,但机插水平还未达到5%,成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目前,全市没有大型育秧工厂,中小型育秧工厂也屈指可数。塘仔村深知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是增加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的最主要途径,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粤丰智能育秧中心企业投入590余万元建设智能化育秧工厂。工厂建成投运后,预计年供秧可达2万亩。
育秧机器正在紧张组装调试中。陈文 摄
走进智能化育秧工厂,现场可见建设已进入尾声,育秧机器正在紧张组装调试中。方忠南介绍:“工厂化育秧秧苗整齐、粗壮,长势良好,能够避免传统育秧方式低温导致的烂种烂秧、秧苗发黄、生长减缓等现象。机插秧苗比普通移栽秧苗长势良好,稻谷增产,是一项高效的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据测算,机插秧省工、增产,每亩节约农药、化肥、人工费80元以上,增产约60公斤。
据了解,水稻工厂化育秧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达到选种、浸种、催芽、播种、秧苗生长管理全程智能控制。水稻工厂化育秧由传统分散小弓棚育秧转变成现代工厂化集约育秧,提升了技术标准化水平,对提高秧苗质量、降低育秧风险提供了可靠保障。其育秧保证稻种出芽率超过95%,芽长一致;应用叶龄诊断技术进行秧苗生长管理,确保壮秧率95%以上;插后缺穴率低、返青快,有效分蘖多,为进一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创造条件。
除了建设智能化育秧工厂,塘仔村带头流转土地。依托村内连片水田,积极引进“19香”和“胜优19香”等优质高产品种,推广采用水稻“三控”栽培技术和机械化方式种植优质丝苗米。通过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推广种植,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大米。
塘仔村依托村庄连片水田自然风光和塘仔红色文化,农旅结合,正规划建设网红打卡点、红色文化研学教育、亲子农田、稻香餐厅等。
方忠南介绍,下一步塘仔村将申报和创建和美乡村建设,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同步推进村庄绿化、净化、亮化,补齐短板,强化服务。在发展产业上聚力“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塘仔村乡村特色旅游点打造;加快完善水稻现代化产业体系,打响雷州松竹大米品牌。
快给朋友分享吧!
打印全文
分享: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中央人民政府
广东省人民政府
湛江市人民政府
省内地方政府网站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县市区政府网站
赤坎区人民政府
霞山区人民政府
麻章区人民政府
坡头区人民政府
雷州市人民政府
廉江市人民政府
吴川市人民政府
遂溪县人民政府
徐闻县人民政府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湛江奋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新闻媒体网站
人民网
新华网
央视网
光明网
经济日报
央广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
中国青年报
中国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求是网
网信网
南方网
南方日报
湛江新闻网
湛江日报
×